导读 您好,现在瑶瑶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苏辙的性格,求苏辙性格特征 带故事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替父分担

您好,现在瑶瑶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苏辙的性格,求苏辙性格特征 带故事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替父分担(适合作文主题归类:真情流露(亲情);成长历练(责任感);学习探索(听取别人意见))    苏轼、苏辙就是在苏洵言传身教之下,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成就“苏门三学士”的不二法宝。

2、苏轼十分疼爱弟弟,有一块糖他总是塞到弟弟嘴里,有两块他也不肯吃,全留给弟弟。

3、看着弟弟开心,苏东坡笑在脸上甜在心里。

4、学习是枯燥的,当它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学习也是快乐的。

5、多年父子成朋友,一起读书志同道合心心相印,清风明月之际,父子三人对月抒怀不亦乐乎,一边享受天伦之乐,一边巩固学习成果。

6、北宋嘉年间,苏洵带着苏轼、苏辙两个翩翩美少年从老家四川挺进中原开封,哥俩在那年科举中一鸣惊人。

7、北宋文坛大家欧阳修十分推崇苏轼,宰相韩琦则喜欢苏洵的老道,力荐苏洵出山,苏洵推说多病。

8、苏轼天资绝伦,是一轮冉冉升起的明月。

9、苏辙知道月亮只有一个,尽管自己也可以发光,但只能是一颗星星。

10、苏辙淡泊名利,把更多的精力用来照顾多病的父亲,膝下承欢尽孝,为苏轼免除后顾之忧。

11、2、对待友谊(适合作文主题归类:真情流露(友情);成长历练(困难与挫折);学习探索(听取别人意见))嘉佑二年(1057年)苏轼与苏辙同科进士一起步入仕途,两人政治思想大致相同,在变法争斗中共同进退,晚年同样被贬到南方的蛮荒地带。

12、苏辙性格沉稳不外露,人情世故高苏轼一筹,常常给予兄长忠告。

13、所以他的仕途较为平坦些。

14、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任凤翔府判官,弟辙送至郑州。

15、这是兄弟间第一次分手。

16、苏轼登高眺望子由的乌帽随山坡的起伏而忽隐忽现的影象,顿生出悲悯和忧伤。

17、苏轼杭州三年任期届满时,他请调至密州,因为当时苏辙正任职济南,两地都在山东,相距不远。

18、在熙宁九月(1076年)的中秋夜由于怀念子由而写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愿望。

19、乌台诗案时,苏辙欲学汉代提萦救父典故,愿免一身官职为兄赎罪,最后被贬监筠州盐酒税务。

20、苏轼出狱后,苏辙前去接狱,特捂其口,以示三缄其口。

21、元佑年间苏辙升尚书右丞,苏轼遭人排挤,乞求外任,苏辙连上四札,也乞外任。

22、 3、与哥哥苏轼(适合作文主题归类:真情流露(亲情);品味生活(家庭))    在苏家,和东坡一齐长大一齐读书而将来也与他关系最密切的,就是他弟弟辙,字子由。

23、他们兄弟之间的友爱与以后顺逆荣枯过程中深厚的手足之情,是苏东坡这个诗人毕生歌咏的题材。

24、兄弟二人忧伤时相慰藉,患难时相扶助,彼此相会于梦寐之间,写诗互相寄赠以通音信。

25、甚至在中国伦理道德之邦,兄弟间似此友爱之美,也是绝不寻常的。

26、苏子由生来的气质是恬静冷淡,稳健而实际,在官场上竟尔比兄长得意,官位更高。

27、虽然二人有关政治的意见相同,宦海浮沉的荣枯相同,子由冷静而机敏,每向兄长忠言规劝,兄长颇为受益。

28、也许他不像兄长那么倔强任性;也许因为他不像兄长那么才气焕发,不那么名气非凡,因而在政敌眼里不那么危险可怕。

29、现在二人在家读书时,东坡对弟弟不但是同学,而且是良师。

30、他写的一首诗里说:“我少知子由,天资和且清,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

31、”子由也在兄长的墓志铭上说:“我初从公,赖以有知。

32、抚我则兄,诲我则师。

33、”4、苏辙改对(适合作文主题归类:哲理思辨(智慧);成长历练(成才);学习探索(才华与聪明))    一天,苏轼带着年少的弟弟苏辙游巫山。

34、山上一位老道听说神童苏轼光临,便想当面考考他。

35、老道出了个异字同音对:“无山得似巫山好。

36、”苏轼不假思索,立即对出下联:“何叶能如荷叶圆?”老道连连称好。

37、  谁知,苏辙在一旁却说:“兄长的下联对得还不甚工稳,不如改一改。

38、”苏轼问:“怎么改?”苏辙便念道:“何水能如河水清?”苏轼和老道一听,以“水”对“山”更工稳,齐声叫好。

39、从此,苏辙也远近闻名了。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