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小花就为大家解答关于古代五音 宫 商 角 徵 羽 相当于现行简谱上的什么音符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民族七声调式  古筝清乐:   宫,商,角,清角,徵,羽,变宫,分别对应1,2,3,4,5,6,7,这与西方的自然大小调相似,清角是角音上方的小二度。

2、变宫是宫音下方的小二度。

3、    雅乐:   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分别对应1,2,3,升4,5,6,7,   变徵是徵音下方的小二度。

4、    燕乐   宫,商,角,清角,徵,羽,闰,分别对应1,2,3,4,5,6,降7,   闰是宫音下方的大二度。

5、    关于五度相生律:   以1为起点,连续向上作五度音:   1,5,2,6,3,然后将它们放在一个八度内,就是1,2,3,5,6。

6、    推荐:黎英海《移宫变奏曲》    这首变奏曲的主题旋律为D宫五声调式。

7、其后四个变奏均“以清角为宫”,依次连续不断地进行同主音调式的转换,且各个变奏的调式都不相同,即D宫——D徵——D商——D羽——D角。

8、“移宫”自然与此同步进行,每次下行五度(上行四度),即D宫——G宫——C宫——F宫——bB宫。

9、主题与四个变奏因“移宫”为其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并串成一首内在联系十分紧密的变奏曲,可谓“移宫成曲”。

10、    中国风的歌曲多采用“宫调式”的主旋律。

11、(五音调式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调式。

12、五音的名称分别是:宫、徵、商、羽、 角。

13、以宫音为主音的调式称为“宫调式。

14、    古乐调分为宫(C)、商(D)、角(E)、变徵(F)、徵(G)、羽(A)、变宫(B)七种。

15、变徵相当于现代西洋乐的F调,声调悲凉。

16、羽声相当于现代西洋乐中的A调,比变徵音高,能表现激愤或高昂的情绪。

17、如《战国策.燕策》:“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18、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瞠目,发尽上指冠。

19、”    【宫】五音之一。

20、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do音。

21、“宫”音为五音之主、五音之君,统帅众音。

22、《国语·周语下》曰:“夫宫,音之主也,第以及羽。

23、”《礼记·乐记》曰:“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宋张炎《词源·五音相生》亦曰:“宫属土,君之象……宫,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施始生,为四声之纲》。

24、”宫调(式)又为众调(式)之“主”、之“君”,即就其今所谓之“调高”而言。

25、《隋书·音乐志》云:“每宫应立五调”“牛弘遂因郑译之旧,又请依古‘五声五律’旋相为宫:‘雅乐’每宫但一调,惟‘迎气’奏五调,谓之‘五音’;‘缦乐’用七调……”此所谓“宫”,与“均”通。

26、有以宫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27、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曰:“宫七调第一运正宫调,……第六运仙吕宫,第七运黄钟宫。

28、”张炎《词源》亦曰:“十二律吕各有五音,演而为宫为调……黄钟宫(均):黄钟宫(调式)、黄钟商(调式)、黄钟角(调式)、黄钟变(变徵调式)、黄钟徵(调式)、黄钟羽(调式)、黄钟闰(闰宫调式)。

29、”    【商】五音之一。

30、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re音。

31、“商”音为五音第二级,居“宫”之次。

32、古人认为,“商,属金,臣之象”,“臣而和之”。

33、有以商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34、如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中的“入声商七调”。

35、    【角】五音之一。

36、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mi音。

37、“角”为五音之第三级,居“商”之次。

38、古人以为,“角属木,民之象”。

39、有以角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40、如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中的“上声角七调”。

41、在古代的调(式)中,有以角音为调之角调,或有以闰宫为角之角调。

42、   【徵】五音之一。

43、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sol音。

44、“徵”为五音之第四级,居“角”之次。

45、古人以为,“徵属火,事之象”。

46、有以徵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47、    【羽】五音之一。

48、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la音。

49、“羽”为五音之第五级,居“徵”之次。

50、古人以为,“羽属水,物之象”。

51、有以羽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52、如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中的“平声羽七调”。

53、    【变徵】古音阶中的“二变”之一。

54、角音与徵音之间的乐音。

55、《史记·荆轲传》曰:“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56、”宋人亦有称变为闰,曰闰徵。

57、在十二律,通常指较徵音下一律之音(相当于#fa);也有较角音上一律之音(即清角,相当于fa),又《隋书·音乐志》引郑译与苏夔俱云“今……‘清乐’黄钟宫(均)以小吕(仲吕)为变徵”。

58、有以变徵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59、《隋书·音乐志》记载,苏夔曰:“每宫(均)应立五调(式),不闻更加变宫、变徵二调(式)为七调(式)。

60、”郑译答之:“周有七音之律……今若不以‘二变’为调曲,则是冬夏声阙,四时不备。

61、是故每宫(均)须立七调(式)。

62、”众人从之。

63、在宋张炎《词源·八十四调》十二宫   (均)下,皆有七调(式),列“变徵”之“调式”。

64、    【变宫】古音阶中的“二变”之一。

65、羽音与宫音之间的乐音。

66、宋人有称其为“闰宫”者。

67、在十二律,有指较宫音下一律之音(相当于si),如《后汉书·律历志》云:“黄钟为宫……应钟为变宫”;亦有较羽音上一律之音(相当于bsi),如《晋书·律历志》云“清角之调(音阶)以姑洗为宫,……太簇为变宫”。

68、有以变宫为主音为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本文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