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您好,今天柳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论文摘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论文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您好,今天柳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论文摘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论文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重要性摘要: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消费观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容易出现潮汐现象且追求独特性消费,从而易导致该消费群体层次两极分化、消费结构不合理。

2、而作为担当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高校,无疑就必须承担起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重任,所以当代大学生消费观教育亟待我们的共同关注。

3、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消费观教育的目的      2002年1月30日《光明日报》刊登了“河北省高校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的真实例子。

4、该调查在河北省内不同地区的10所高校,共发放问卷1400份。

5、最后总结出这样一组数据:参与调查的学生经济来源主要包括:家庭供给(包括家庭负债供给)、亲友资助、勤工俭学、贷款和奖(助)学金。

6、其中,家庭供给约占其经济来源的80%。

7、其月消费总支出额均值约为500元,其中基本生活费约350元,娱乐交际支出约100元,学习用品支出约60元。

8、然而,其个体差异却极为悬殊,其中仅饮食开销最多者超过900元,而最低不过90元,两者相差达10倍。

9、      一、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呈现的特点      2005年,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与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共同发布的《2004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显示,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呈现出五大特点。

10、   1. 大学生消费容易出现潮汐现象,即一个新事物、新品牌在大学生市场会在某一个节点呈现突然的高峰。

11、其根源在于大学生高度一致的群体认同感,加上集体生活与通讯尤其是网络的普及,使大学生中信息的传递有着高度集中性。

12、如在消费品方面,有复读机潮、手机潮、MP3、MP4潮、游戏潮、电脑潮等。

13、   2. 由追求独特性消费带来普遍消费。

14、大学生普遍追求独特、新奇、时髦的产品,但与此同时,独特、新奇带来的往往是流行、普及。

15、57.7%的大学生表示“喜欢购买独特风格的产品”,但是只有22.9%的人认为“我的穿着更加时髦”。

16、   3. 实惠仍是大学生考虑的最重要因素。

17、在流行与实用之间,更多大学生选择的是实用。

18、在各类产品的选择标准中,“价格适中”总是大学生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19、类似的特征在促销方式的选择上也有体现,最受大学生欢迎的三种促销方式是:打折、派送和赠送小礼物。

20、   4. 情感消费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21、当代大学生普遍认为,同学、朋友、师生的交往,谈恋爱,都离不开必要的经济支持。

22、目前,大学生每学期用于娱乐、交际、影视的平均费用约为144元,给同学朋友送礼物的支出为98元。

23、调查还表明,大学生即便有可能面临收支不平衡的状况,也愿意借款以应对他们认为必要的情感消费。

24、   5. 在品牌的选择上趋于理性,但是国际品牌相对更大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形象会对大学生的决策产生说服作用。

25、在手机、数码产品等中高端消费品上,国外品牌占据强势;国内品牌在电脑等个别领域逐步增强。

26、在快速消费品上,国内品牌与国外品牌在大学生心目中各有优劣。

27、      二、 大学生消费观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      日前,笔者针对本学院的部分学生进行了一次消费调研,共发放问卷200份。

28、在对调研数据统计和分析后,认为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存在很大偏颇。

29、   1. 通讯开支大。

30、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月花费高于50元的占72%,远超过一半。

31、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颇为严重。

32、   2. 消费层次两极分化。

33、大部分的大学生来自农村,经济水平较低,他们每月的生活费在300元以下,而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一般在300元~500元,已有3.40%的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超过了1000元,最高达到1200元以上。

34、    3. 消费结构不合理。

35、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主要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

36、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

37、据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

38、然而在被调查的近200名学生中,50%饮食费用在25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不顾营养需要一味节约支出。

39、   4.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40、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

41、根据调查显示,60%的大学生拥有一部以上手机;27%的大学生拥有个人电脑;19%的大学生拥有PDA;12%的拥有MP3;6.6%的大学生拥有数码相机;而阿迪达斯、耐克等名牌运动产品在大学生市场的渗透率均超过了10%。

42、这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43、   5. 恋爱支出过度。

44、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元~200元左右,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45、   6. 42%的被调查者认为花销较大,与自己的预期不符。

46、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没有理财的意识,都处在“月光”状态,或者月末需要借债度日甚至一部分大学生借款消费,可又一直保持着这种花费势头,这也算是大学生消费心理脆弱的一定表现。

47、   通过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和心理整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较大。

48、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

49、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50、      三、 在高校中开展消费观教育刻不容缓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的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也不无关系。

51、   1. 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

52、当学生家庭经济可以满足较高消费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

53、   2. 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

54、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势必影响到自己的孩子。

55、   3. 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

5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57、另外,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

58、校风建设应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59、   消费观决定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果,并在社会和文化意义上影响着对人的塑造。

60、消费观教育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笔者在此提出如下建议:   1. 要加强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

61、消费观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观习惯,自觉遵守消费观规范,树立科学的消费观观念。

62、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内容丰富而复杂,应当包括:强调“合理与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高消费、超前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地消费;强调节约、勤劳俭朴等节俭消费观,反对奢侈腐化、挥霍浪费等消费主义观;强调理性消费、理性行为,反对非理性的盲目消费;强调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消费,反对不健康或有害的精神文化消费,提高消费结构中的文化、教育含量,实现最大的消费效益等等。

63、   2. 针对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消费观教育不应是单纯的说教,而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以引导。

64、比如开设《消费经济学》、《消费常识》等消费教育课程,使学生了解消费观念、消费习惯与方式、消费者技巧技能以及常用消费品的选择、评价、鉴赏、使用、维修与保护等,提高大学生对不科学消费的抵抗能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把大学生消费行为引向正确的方向。

65、   3. 增强独立意识,培养理财能力。

66、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积淀。

67、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68、   4. 克服攀比心理,培养良好消费风气。

69、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地定位。

70、要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71、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当今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

72、而作为担当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高校,无疑就必须承担起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重任。

73、笔者认为高校要更加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观,并把消费观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74、      参考文献:   [1]田丽萍,张亚平,刘刚.大学生消费观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9).   [2]侯玲,王洪斌.大学生消费文化观念与思想政治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3(4).   [3]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新起点——“十五”期间青年发展趋势报告[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