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您好,今天小花就为大家解答关于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测试卷,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资料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

您好,今天小花就为大家解答关于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测试卷,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资料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四)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

2、  2.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

3、  3.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  4.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

5、5.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 。

6、  6. 减法的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a-(b+c) 。

7、(五)运算法则  1. 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8、  2. 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9、  3. 整数乘法计算法则: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10、  4. 整数除法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 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11、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

12、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13、  5. 小数乘法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14、    6.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15、  7.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16、   8.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17、  9.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的法则进行计算。

18、  10. 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19、  11.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20、  12. 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21、  (六) 运算顺序  1. 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22、  2. 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23、  3.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 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4、  4.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25、  5. 第一级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26、  6. 第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27、 五  应用(一)整数和小数的应用1 简单应用题  (1) 简单应用题:只含有一种基本数量关系,或用一步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简单应用题。

28、  (2) 解题步骤:  a 审题理解题意:了解应用题的内容,知道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29、读题时,不丢字不添字边读边思考,弄明白题中每句话的意思。

30、也可以复述条件和问题,帮助理解题意。

31、  b选择算法和列式计算:这是解答应用题的中心工作。

32、从题目中告诉什么,要求什么着手,逐步根据所给的条件和问题,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分析数量关系,确定算法,进行解答并标明正确的单位名称。

33、  C检验:就是根据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检查看所列算式和计算过程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

34、如果发现错误,马上改正。

35、2 复合应用题  (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数量关系组成的,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复合应用题。

36、  (2)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37、  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个数的应用题。

38、  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39、  (3)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40、  已知两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的和(或差)。

41、  已知两数之和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

42、  (4)解答连乘连除应用题。

43、  (5)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44、  (6)解答小数计算的应用题:小数计算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应用题,他们的数量关系、结构、和解题方式都与正式应用题基本相同,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间含有小数。

45、d答案:根据计算的结果,先口答,逐步过渡到笔答。

46、  ( 3 ) 解答加法应用题:  a求总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是多少,求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47、  b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和乙数比甲数多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48、  (4 )  解答减法应用题:  a求剩余的应用题:从已知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

49、    -b求两个数相差的多少的应用题:已知甲乙两数各是多少,求甲数比乙数多多少,或乙数比甲数少多少。

50、  c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比甲数少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51、  (5 ) 解答乘法应用题:  a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已知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求总数。

52、  b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是多少,另一个数是它的几倍,求另一个数是多少。

53、  ( 6) 解答除法应用题:  a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和把这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的,求每一份是多少。

54、  b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和每份是多少,求可以分成几份。

55、  C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的几倍的应用题:已知甲数乙数各是多少,求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几倍。

56、  d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57、  (7)常见的数量关系:  总价= 单价×数量  路程= 速度×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效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第二章 度量衡一 长度(一) 什么是长度长度是一维空间的度量。

58、  (二) 长度常用单位* 公里(km) * 米(m) * 分米(dm) * 厘米(cm) * 毫米(mm) * 微米(um) (三) 单位之间的换算  * 1毫米 =1000微米  * 1厘米 =10 毫米  * 1分米 =10 厘米  * 1米 =1000 毫米  * 1千米 =1000 米  二 面积  (一)什么是面积面积,就是物体所占平面的大小。

59、对立体物体的表面的多少的测量一般称表面积。

60、  (二)常用的面积单位  * 平方毫米  * 平方厘米  * 平方分米  * 平方米  * 平方千米  (三)面积单位的换算  * 1平方厘米 =100 平方毫米  *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 1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 1公倾 =10000 平方米  * 1平方公里 =100 公顷  三 体积和容积(一)什么是体积、容积体积,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61、  容积,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62、  (二)常用单位  1 体积单位   * 立方米  * 立方分米  * 立方厘米2 容积单位  * 升  * 毫升  (三)单位换算  1 体积单位  *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 容积单位  * 1升=1000毫升 * 1升=1立方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四 质量  (一)什么是质量  质量,就是表示表示物体有多重。

63、  (二)常用单位* 吨   t * 千克 kg * 克 g (三)常用换算  * 一吨=1000千克  * 1千克=1000克五 时间  (一)什么是时间是指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  (二)常用单位  世纪、 年 、 月 、 日 、 时 、 分、 秒  (三)单位换算  * 1世纪=100年  * 1年=365天   平年  * 一年=366天  闰年  *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是大月  大月有31 天   * 四、六、九、十一是小月小月   小月有30天    * 平年2月有28天  闰年2月有29天  * 1天= 24小时  * 1小时=60分  * 一分=60秒  六 货币  (一)什么是货币货币是充当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64、货币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可以购买任何别的商品。

65、  (二)常用单位* 元  * 角  * 分  (三)单位换算  * 1元=10角  * 1角=10分  - 第三章 代数初步知识一、用字母表示数1  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 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把数量关系简明的表达出来,同时也可以表示运算的结果。

66、  2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性质、几何形体的计算公式(1)常见的数量关系  路程用s表示,速度v用表示,时间用t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s=vt     v=s/t t=s/v 总价用a表示,单价用b表示,数量用c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a=bc b=a/c c=a/b (2)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减法的性质:a-(b+c) =a-b-c (3)用字母表示几何形体的公式  长方形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67、  c=2(a+b) s=ab 正方形的边长a用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68、  c=4a s=a² 平行四边形的底a用表示,高用h表示,面积用s表示。

69、s=ah  三角形的底用a表示,高用h表示,面积用s表示。

70、  s=ah/2 梯形的上底用a表示,下底b用表示,高用h表示,中位线用m表示,面积用s表示。

71、  s=(a+b)h/2 s=mh 圆的半径用r表示,直径用d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72、  c=∏d=2∏r s=∏ r²扇形的半径用r表示,n表示圆心角的度数,面积用s表示。

73、  s=∏ nr²/360 长方体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高用h表示,表面积用s表示,体积用v表示。

74、  v=sh s=2(ab+ah+bh) v=abh 正方体的棱长用a表示,底面周长c用表示,底面积用s表示, 体积用v表示. s=6a² v=a³ 圆柱的高用h表示,底面周长用c表示,底面积用s表示, 体积用v表示. s侧=ch s表=s侧+2s底  v=sh 圆锥的高用h表示,底面积用s表示, 体积用v表示. v=sh/3 3 用字母表示数的写法  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记作“.”,或者省略不写,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75、  当“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1”省略不写。

76、  在一个问题中,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个量,不同的量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77、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问题的答案时,除数一般写成分母,如果式子中有加号或者减号,要先用括号把含字母的式子括起来,再在括号后面写上单位的名称。

78、  4将数值代入式子求值  * 把具体的数代入式子求值时,要注意书写格式:先写出字母等于几,然后写出原式,再把数代入式子求值。

79、字母表示的是数,后面不写单位名称。

80、  * 同一个式子,式子中所含字母取不同的数值,那么所求出的式子的值也不相同。

81、  二、简易方程  (一)方程和方程的解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82、   注意方程是等式,又含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

83、  方程和算术式不同。

84、算术式是一个式子,它由运算符号和已知数组成,它表示未知数。

85、方程是一个等式,在方程里的未知数可以参加运算,并且只有当未知数为特定的数值时 ,方程才成立 。

86、  2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87、  三、解方程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88、  四、列方程解应用题  1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义  * 用方程式去解答应用题求得应用题的未知量的方法。

89、  2 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 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  * 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 列方程,解方程;  * 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

90、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 综合法:先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再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

91、这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 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已知到未知。

92、  * 分析法: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具体建立等量关系的需要,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进而列出方程。

93、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未知到已知。

94、  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范围  小学范围内常用方程解的应用题:  a一般应用题;  b和倍、差倍问题;  c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d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e 比和比例应用题。

95、  五  比和比例  1比的意义和性质  (1) 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96、  “:”是比号,读作“比”。

97、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98、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99、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100、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101、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102、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103、  (2)比的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104、  (3)  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105、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06、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107、  (4)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要求会求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108、  线段比例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109、  (5)按比例分配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110、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111、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12、  2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1) 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113、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114、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115、  (2)比例的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

116、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117、  (3)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118、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119、  3 正比例和反比例  (1) 成正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120、  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2)成反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121、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第四章 几何的初步知识一 线和角(1)线  * 直线  直线没有端点;长度无限;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122、  *  射线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

123、  * 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它是直线的一部分;长度有限;两点的连线中,线段为最短。

124、  * 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125、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长度都相等。

126、  * 垂线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相交的点叫做垂足。

127、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线的长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128、  (2)角  (1)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129、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130、  (2)角的分类  锐角: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131、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132、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133、  平角: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这时所组成的角叫做平角。

134、平角180°。

135、    周角:角的一边旋转一周,与另一边重合。

136、周角是360°。

137、  二 平面图形  1长方形  (1)特征  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138、有两条对称轴。

139、  (2)计算公式  c=2(a+b) s=ab 2正方形(1)特征: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140、有4条对称轴。

141、(2)计算公式  c=4a s=a² 3三角形(1)特征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142、内角和是180度。

14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144、三角形有三条高。

145、  (2)计算公式  s=ah/2 (3) 分类  按角分  锐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

146、  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

147、等腰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各为45度,它有一条对称轴。

148、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149、  按边分  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不相等。

150、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度相等;两个底角相等;有一条对称轴。

151、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都相等;三个内角都是60度;有三条对称轴。

152、  4平行四边形  (1)  特征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153、  相对的边平行且相等。

154、对角相等,相邻的两个角的度数之和为180度。

155、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156、  (2) 计算公式  s=ah 5 梯形  (1)特征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157、  中位线等于上下底和的一半。

158、  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

159、  (2) 公式  s=(a+b)h/2=mh 6 圆   (1) 圆的认识  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160、  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

161、一般用字母o表示。

162、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163、一般用r表示。

164、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每条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165、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166、一般用d表示。

167、  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168、  同一个圆里,直径等于两个半径的长度,即d=2r。

169、  圆的大小由半径决定。

170、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171、  (2)圆的画法  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半径);  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即圆心)上;  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172、  (3) 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173、  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

174、用字母∏表示。

175、  (4) 圆的面积  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176、  (5)计算公式  d=2r r=d/2 c=∏d c=2∏r  s=∏r²7扇形   (1)  扇形的认识  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177、  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读作“弧AB”。

178、    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179、  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180、  扇形有一条对称轴。

181、  (2)  计算公式  s=n∏r²/360 8环形    (1) 特征  由两个半径不相等的同心圆相减而成,有无数条对称轴。

182、  (2)  计算公式  s=∏(R²-r²)  9轴对称图形    (1)  特征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183、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84、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185、等腰三角形有2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186、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187、菱形有4条对称轴,扇形有一条对称轴。

188、三 立体图形(一)长方体  1 特征  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189、  相对的面面积相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190、  有8个顶点。

191、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宽、高。

19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193、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194、  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195、  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196、   2 计算公式  s=2(ab+ah+bh) V=sh V=abh  (二)正方体 1 特征  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六个面的面积相等  12条棱,棱长都相等  有8个顶点  正方体可以看作特殊的长方体  2 计算公式  S表=6a²v=a³ (三)圆柱   1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

197、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198、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

199、  进一法: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 ,因此,要保留数的时候,省略的位上的是4或者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

200、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201、2计算公式  s侧=ch s表=s侧+s底×2 v=sh/3  (四)圆锥  1 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

202、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203、  测量圆锥的高: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204、  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

205、 2计算公式  v= sh/3 (五)球  1 认识  球的表面是一个曲面,这个曲面叫做球面。

206、  球和圆类似,也有一个球心,用O表示。

207、  从球心到球面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球的半径,用r表示,每条半径都相等。

208、  通过球心并且两端都在球面上的线段,叫做球的直径,用d表示,每条直径都相等,直径的长度等于半径的2倍,即d=2r。

209、  2 计算公式  -       d=2r。

本文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