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您好,现在瑶瑶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的诗意,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

您好,现在瑶瑶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的诗意,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诗人在这里把天上地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通过对“露”和“月”的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秋夜一派和谐宁静的意境。

2、这句诗的意思是: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3、写新月初升的夜景。

4、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

5、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

6、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

7、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8、诗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

9、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美妙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

10、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11、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

12、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13、原诗:《暮江吟》唐代: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4、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5、(真珠 通 珍珠)释义: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16、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17、注释: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18、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19、2、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20、也指晚霞。

21、3、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

22、4、可怜:可爱。

23、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24、5、真珠:即珍珠。

25、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26、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27、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28、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29、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扩展资料:《暮江吟》主要是写“暮色江景”。

30、《暮江吟》全诗共四句。

31、前两句写夕阳斜照在江面上的景色,这是最真实可信的暮色江景。

32、后两句写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初升的场景。

33、诗中“九月初三”与“月似弓”上下紧扣,写的是黄昏时的自然景色。

34、这里的“九月初三”,点明时间,“月似弓”则是诗人看到的景象。

35、当然,这种景象只能在日落后不久才能看到,因而这两句主要还是写暮色江景,而不像有些书上说的那样是写“美丽的夜景”。

36、说后两句仍主要写暮色江景,有其科学上的依据。

37、根据天文学常识,九月初三日,月亮位于太阳以东约45°,形状像个反C字形,即“月似弓”,日落后出现于西方、西南方低空中,可见时间局限于日落后2至3小时。

38、从诗中看,作者看到“月似弓”之时,月亮的地平高度不会很低。

39、太低了,由于树木、建筑、雾气等影响就不会看到。

40、据此,读者可以推测出,作者看到“月似弓”之时,当在九月初三黄昏,即日落后不久。

41、从民用时间看,仍属于傍晚,即“暮”的范畴。

4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暮江吟。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