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今天小编肥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桃花源记原文拼音,桃花园记原文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原文《桃花源记

今天小编肥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桃花源记原文拼音,桃花园记原文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原文《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2、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4、复前行,欲穷其林。

5、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6、便舍船,从口入。

7、初极狭,才通人。

8、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9、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0、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1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14、具答之。

15、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16、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0、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1、停数日,辞去。

2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4、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2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6、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27、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8、译文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

29、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30、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

31、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32、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仿佛隐约透着点光亮。

33、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

34、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

35、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

36、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

37、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38、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男女女的衣着打扮,全都和外面的人一样。

39、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40、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41、渔人都一一作了回答。

42、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

43、村里面的其它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

44、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

45、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46、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

47、其余的人各自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

48、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

49、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50、”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51、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

52、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53、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

54、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55、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本文由晋朝文人陶渊明作于永初二年(421年),文章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压迫,自给自足,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与世人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56、赏析第一段以“忘”“忽逢”“甚异”“欲穷”四个相承续的词语生动揭示出武陵渔人一连串的心理活动。

57、“忘”字写其一心捕鱼,无意于计路程远近,又暗示所行已远。

58、其专注于一而忘其余的精神状态,与“徐行不记山深浅”的妙境相似。

59、“忽逢”与“甚异”相照应,写其意外见到桃花林的惊异神情,又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60、“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乃写景妙笔,色彩绚丽,景色优美,仿佛有阵阵清香从笔端溢出,造语工丽而又如信手拈来。

61、第二段先以数语描述发现仙境经过。

6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点明已至幽迥之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暗示定非寻常去处。

63、渔人的搜寻目光、急切心情也映带出来。

64、及至通过小口狭道,写到“豁然开朗”,又深有柳暗花明的韵致。

65、进入桃源仙境之后,先将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鸡鸣犬吠诸景一一写来,所见所闻,历历在目。

66、然后由远而近,由景及人,描述桃源人物的往来种作、衣着装束和怡然自乐的生活,勾出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

67、最后写桃源人见到渔人的情景,由“大惊”而“问所从来”,由热情款待到临别叮嘱,写得情真意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68、第三段先写渔人在沿着来路返回途中“处处志之”,暗示其有意重来。

69、“诣太守,说如此”,写其违背桃源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叮嘱。

70、太守遣人随往的“不复得路”和刘子骥的规往不果,都是着意安排的情节,明写仙境难寻,暗写桃源人不愿“外人”重来。

71、对桃源仙境,世俗之人寻访无着也不再问津了,而陶渊明自己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在《桃花源诗》的结尾处就剖露了“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的心愿。

72、他以桃花源人为志趣相合的契友,热切期望与之共同生活于桃花源中。

73、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桃花源记。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