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自治州大柴旦滩间山金矿
青海省大柴旦滩间山金矿发现于1989年,1992年金龙矿业对地表氧化矿进行堆浸提取黄金,1994年开始对矿床全面进行开发,但金的回收率很低,不到50%。2000年组建中外合作企业:青海大柴旦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对滩间山金矿进行开采,2007年开采工作走向正常,设计露天年采矿石60万吨,生产工艺采用浮选 焙烧 氰化的工艺流程,金综合回收率达到83.05%。矿区经过多年的边探边采,至2006年,共提交1185万吨的矿石,到了2016年末,已经开采了894万吨的矿石,现在矿山已经到了中后期。当前矿山归银泰资源所有。矿体深部没有封闭。
矿区出露地层较单一,主要为中元古界万洞沟群,为一套区域变质的绿片岩相浅变质岩系,原岩为一套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系。按岩性组合可分为上下两个岩组:下岩组岩性主要为厚层状白云石大理岩和条带状白云石大理岩,上部夹碳质绢云千枚岩,上岩组:矿区中分布最广,是金矿化赋存的层位。岩石普遍含有碳质,颜色灰黑色。主要岩性为碳质绢云千枚岩、白云母钙质片岩及白云石大理岩夹层。
区域构造主要有北东向、北西向和东西向三组构造。
北东向断裂一般规模较小,断层面倾向南东或北西,倾角50 70度。为主要控矿构造。
北西向断裂是矿区的主要断层,其特点是规模大,延伸远,沿走向有分支复合现象。断层面多倾向南西,倾角60 80度,少数倾向北东。地貌上多显示为沟谷、山垭等负地形,岩石破碎,沿破碎带局部有金矿化、金矿体规模一般较小。该组断裂被认为是成矿期的矿液活动通道,具有多期次的活动特征,深部的逆掩断层T2及其之下产状呈缓倾角的主矿体都被这组北西向的断层组错断。
根据构造控矿特征,矿区圈定了11个矿体,T2断层之下的三个矿体受缓倾角的断层的控制,总体形状呈向北西缓倾的不规则板状。见矿工程见矿视厚度最厚可达40多米,平均20米,含矿岩石为闪长玢岩脉体和碳质千枚岩,金平均品位为4.92g/t。
T2b与T2断裂之间的三个矿体,呈板状向北西缓倾,厚度数米至十多米,地表没有出露,全部隐伏于地下。矿化岩石类型为闪长玢岩型和千枚岩型。平均金品位为3.39g/t。
T2b断裂之上的三个矿体呈近南北走向,高角度东倾的不规则板状,厚度不大,一般数米,最多不超过10 m。赋存于碳质千枚岩、片岩的顺层断裂中。平均品位分别为2.5g/t、2.45g/t和2.27g/t,矿化类型为千枚岩或片岩型。
矿石结构主要为粒状结构、填隙结构、包含结构、骸晶结构、交代结构。
矿石构造主要为稀疏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团块状构造、结核状构造、环斑状构造、揉皱状构造。
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有含银自然金、自然金、银金矿、自然铋、黄铁矿、黄钾铁矾、毒砂、褐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硫锑铜银矿、辉砷镍矿等。自然金矿物以含银自然金为主
脉石矿物有石英、绢云母、白云石、方解石等。
矿体的围岩蚀变主要有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赤铁矿化及铁白云石化。
矿石中除金外,还伴有少量的银可综合回收,矿床中银的平均含量为5.19g/t,其他金属含量甚低,无综合利用价值;另外,矿石中As、S、C等有害组分含量较高,砷的平均含量为0.188%。矿区矿石化学成分以高砷、高硫、高碳为特征。
滩间山金矿2006年以前共探得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岩金矿石量1185万吨,金平均品位3.11克/吨,金金属量36.8吨。到2016年12月31日,矿区保有石量292万吨、金金属量9吨,金平均品位3..11克/吨。近年矿山加大对矿床的勘探,金的资源量已经达到50吨,远景有望达到100吨,达到特大型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