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唐贞陵,宣宗李忱竟当过和尚
唐贞陵在泾阳县白王镇崔黄村东北,北仲山南麓。寝宫位于东、西陵沟之间的一座山头内。墓道口海拔889米。墓主为唐宣宗李忱。1956年5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忱是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他是一个很有传奇色彩的帝王,有人说他当过和尚。本来皇位和他八竿子打不着,他是唐宪宗最小的儿子,和他前后上台的两个侄子年龄相差无几,被侄子封为“光王”。在皇室里他是傻瓜一个,称之为“光叔”。回回家庭聚会时,他都是众人的开心果,被嘲弄消遣的对象。龙潜之时,以和尚的身份游历很多地方,曾经和一位禅师和过一首诗,这是一首观赏瀑布后的观后感“千岩万壑出深山,远看方知出身高,涧溪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所谓诗言志,这位“光叔”是有思想,有抱负的。
纵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但是他又无法彻底扭转这一趋势。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贞陵依山为陵,玄宫凿于山南麓。陵园为夯土城垣,东西窄,南北长。平面略呈不规则矩形。陵园四面各辟一门,以四神命名,门外各置石狮一对,筑阙台一对。陵园四隅建角楼。
朱雀门外设神道,长505米,宽68米,其南端为乳台一对,再南约1.5公里为鹊台一对。神道自南而北依次排列华表、翼马、鸵鸟、仗马、翁仲等石刻造像。朱雀门内有献殿遗址,门外南偏西有陵园附属建筑遗址,另有扑倒的白石雕像2尊,均缺首,服饰相同,身着袍,腰束带,足蹬圆头履;分别残高1.2米、1.35米,下有长方形座。鹊台西北方发现下宫遗址,遗址南有“大宋新修唐宣宗庙碑”一通。
神道石刻现存23件,均为青石质。自乳台阙址北24米处为起始,分东、西两列向北排列,两列间距约68米,原来依次为:华表、翼马、鸵鸟各一对,仗马五对,翁仲十对。
华表:通高8.06米,仅存一件,覆莲座,八棱柱身,宝珠顶。
翼马:华表北22米为翼马一对,通高2.8米,身长2.83米,颈部以下雕卷云纹双翼,东侧马身有独角。
鸵鸟:在翼马北22米,仅存一件;浮雕于石屏上,画面残损严重,屏高1.55米,宽1.97米,厚0.46米;平面饰满浮雕山石。
仗马:位于鸵鸟北22米,残存三对;每对相隔亦22米,高1.75米,长2.05米;背置鞍鞯,披障泥,尾下垂,有3件马背凿有10多个圆窝。
翁仲:位于仗马北22米,残存六对,每对翁仲前后亦间隔22米;身高2.47 2.88米,西列除南数第二尊为文官外,余皆为武官,著冠,穿广袖长袍,足蹬靴,双手拄五节剑;其中北端一尊深目高鼻,颧骨突出,两腮留须,似为胡人。
东列文官,著冠,穿宽袖长袍,足蹬三梁履或圆头履,双手持笏于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