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萝莫补怎么念】“牵萝莫补”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佳人》诗:“牵萝补屋,负薪救火。”后人将其引申为一种形容处境艰难、勉强维持现状的表达。那么,“牵萝莫补”具体怎么读?它的含义是什么?下面将进行详细总结。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拼音 | 注音 | 含义 |
牵萝莫补 | qiān luó mò bǔ | ㄑㄧㄢ ㄌㄨㄛˊ ㄇㄛˋ ㄅㄨˇ | 比喻处境艰难,只能勉强维持,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 牵萝:指拉藤蔓来修补房屋,比喻用微小的力量去弥补大的问题。
- 莫补:意为无法弥补、无法补救。
二、出处与背景
“牵萝莫补”最早见于杜甫的《佳人》诗:
>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牵萝补屋,负薪救火。”
这句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荒山野岭中独自生活,靠拉藤蔓修补破旧的房屋,以柴火救急,表现了她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后来,“牵萝莫补”被引申为一种形容困境中勉强支撑、无力回天的状态。
三、现代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牵萝莫补”常用于描述以下情况:
- 家庭或企业面临严重困难,仅能勉强维持;
- 个人处境艰难,虽努力却难以扭转局面;
- 对某种问题的处理只是临时措施,无法根治。
例如:
> “公司目前资金紧张,只能牵萝莫补,等待转机。”
四、常见误读与注意点
1. 读音容易混淆:
- “萝”(luó)是第二声,不是第三声;
- “莫”(mò)是第四声,不是第四声(如“没”)。
2. 使用场景需谨慎:
- 不宜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多用于口语或文学性较强的语境;
- 有时会被误写为“牵罗莫补”,但正确应为“牵萝莫补”。
五、总结
“牵萝莫补”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表达了在困境中挣扎求存的状态。虽然字面意思较为简单,但其背后蕴含着对人生无常、世事艰难的深刻理解。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牵萝莫补 |
拼音 | qiān luó mò bǔ |
出处 | 杜甫《佳人》 |
含义 | 比喻处境艰难,勉强维持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困境或临时应对 |
注意点 | 避免误读和误用,注意语境 |
通过了解“牵萝莫补”的读音、含义及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使用方式,并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