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普天同庆的含义】“普天同庆”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全国或全世界范围内共同庆祝某一重大事件。这个成语表达了广泛的喜悦和欢庆氛围,具有浓厚的节日气氛和积极的情感色彩。
以下是对该成语的详细解析: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普天同庆 |
拼音 | pǔ tiān tóng qìng |
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余虽不德,敢以私利为辞?”后世多用此意表达普遍庆祝之意。 |
释义 | 普天:天下;同庆:一起庆祝。指全国或全人类共同庆祝某件喜事。 |
用法 | 多用于重大节日、国家庆典、胜利时刻等场合。 |
近义词 | 全民欢腾、举国同庆、万众欢腾 |
反义词 | 民不聊生、哀鸿遍野、众叛亲离 |
二、成语使用场景
1. 国家庆典:如国庆节、建交纪念日等。
2. 重大胜利:如体育赛事夺冠、科研成果突破。
3. 节日气氛:如春节、中秋等传统佳节。
4. 社会进步:如国家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
三、成语情感色彩
“普天同庆”整体带有正面、积极、热烈的情感色彩,体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共同认可与庆祝。
四、常见误用提示
- 范围过大:不能用于个人事件,如生日、结婚等。
- 语气不当:不宜用于悲伤或严肃场合。
- 搭配不当:应与“庆祝”“欢乐”等词语搭配使用。
五、总结
“普天同庆”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和广泛适用性的成语,适用于各种需要表达全民欢庆情绪的场合。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美感,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集体认同与和谐共处的重视。
在日常使用中,应注意其适用范围和情感基调,以确保表达准确、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