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然纸上出自哪】“跃然纸上”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文字或图画生动形象,仿佛从纸面上跳出来一样。那么,“跃然纸上”到底出自哪部作品?下面将通过总结与表格的形式,为您详细解析。
一、
“跃然纸上”最早见于宋代文人张岱的《陶庵梦忆》。该书是张岱回忆其早年生活和经历的作品,语言优美,描写细腻,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在书中,张岱用“跃然纸上”来形容人物形象的生动逼真,后被广泛引用,成为形容艺术表现力强的常用成语。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跃然纸上”常被误认为出自古代经典如《诗经》或《史记》,但实际上它并非出自这些典籍,而是源于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
此外,“跃然纸上”不仅用于文字描写,也常用于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中,表示作品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二、表格展示
问题 | 答案 |
“跃然纸上”出自哪? | 宋代张岱的《陶庵梦忆》 |
原出处具体在哪一篇? |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
常被误认为出自哪些典籍? | 《诗经》、《史记》、《论语》等 |
该成语的含义是什么? | 形容文字或图画生动形象,仿佛从纸上跳出来 |
是否用于其他艺术形式? | 是,可用于绘画、书法等 |
作者是谁? | 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 |
三、结语
“跃然纸上”虽非古籍中的常见成语,但因其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已成为现代汉语中极具表现力的词汇之一。了解其出处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这一成语,提升语言表达的深度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