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房花木深的全诗】一、
《禅房花木深》是唐代诗人常建所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原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一座古寺时所见的幽静景致,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禅意生活的向往。
全诗语言清新淡雅,意境深远,通过对“禅房”、“花木”、“清泉”等意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空灵的氛围,体现了诗人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心境。
以下是对该诗的完整内容及赏析的整理: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题) |
作者 | 常建(唐代) |
诗体 | 五言律诗 |
创作背景 | 诗人游览破山寺,感受到禅院的宁静与自然之美,抒发内心的感悟 |
全诗内容 |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
诗句解析 | -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早晨进入古寺,阳光照耀着高高的树林 -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之处,禅房周围花木繁茂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山中美景使鸟儿欢愉,水中的倒影让人内心平静 -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万物都安静下来,只有钟磬的声音回荡在耳边 |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运用自然景物表达禅意,富有哲理 |
主题思想 | 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禅意生活的向往和心灵的宁静 |
三、结语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充满禅意的山水诗,通过描绘古寺的幽静环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心灵和谐统一的追求。其语言朴素却意味深长,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