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貌字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许多成语都包含了“貌”字,这些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外貌、神情或态度。它们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外在形象”的重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带有“貌”字的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和用法说明。
一、总结
“貌”字在成语中多用于描述人的外表、表情或气质,常见于形容人外貌俊美、神情严肃、态度虚伪等。以下是部分常用成语及其含义:
成语 | 含义 | 用法举例 |
仪表堂堂 | 形容人相貌端正、气度不凡 | 他身材高大,仪表堂堂,令人敬佩。 |
面貌全非 | 指事物的样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经过十年发展,这里已面貌全非。 |
貌合神离 | 表面上关系和睦,内心却有矛盾 | 他们虽貌合神离,但一直合作得很好。 |
貌似强大 | 看起来很强大,实际上并不如此 | 这个对手貌似强大,实则不堪一击。 |
貌是情非 | 表面看起来是这样,其实并非如此 | 他表面上关心你,其实是貌是情非。 |
貌寝心恶 | 外表丑陋,内心恶劣 | 这个人貌寝心恶,大家都不愿接近他。 |
貌似君子 | 看起来像君子,实际上不是 | 他看似正直,实则是貌似君子。 |
貌似温柔 | 看起来很温柔,实际可能另有用心 | 她貌似温柔,却暗地里算计别人。 |
二、补充说明
除了上述成语外,还有一些成语虽然不直接使用“貌”字,但与“外貌”或“表面”有关,例如“道貌岸然”、“假仁假义”等,也可以视为广义上的“貌”相关成语。
需要注意的是,“貌”在不同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含义,有时指“容貌”,有时指“样子”或“表面”。因此,在理解和使用这些成语时,需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判断。
三、结语
“貌”字在成语中的运用非常广泛,既可用于描写人物外貌,也可用于表达表面与实质之间的差异。掌握这些成语,不仅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更深入地理解汉语文化的内涵。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带有“貌”字的成语及其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