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疮痍人间疾苦什么意思】“世上疮痍,人间疾苦”是一句富有深意的成语或诗句,常用于表达对社会苦难、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关注。它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深刻观察与悲悯情怀。
一、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出自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后被引申为“世上疮痍,人间疾苦”。 |
字面意思 | “世上疮痍”指世界充满创伤与痛苦;“人间疾苦”指百姓生活的艰难与困苦。 |
深层含义 | 表达对社会不公、人民苦难的同情与关注,体现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
使用场合 | 常用于文学、历史、社会评论中,强调对民生的关注与对社会问题的反思。 |
二、详细解释
“世上疮痍”中的“疮痍”原意是伤口、创伤,这里用来比喻社会上的种种弊端和灾难,如战争、饥荒、贫困等。“人间疾苦”则是指普通百姓在生活中的艰难与痛苦,如疾病、贫穷、压迫等。
这两句话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权贵阶层可能享受着奢华的生活;另一方面,广大民众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种对比往往引发人们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思考。
三、相关人物与作品
人物/作品 | 简介 |
杜甫 | 被称为“诗圣”,其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代表作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
白居易 | 同样关注民间疾苦,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
《新乐府》 | 白居易创作的一组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内容贴近百姓生活。 |
四、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世上疮痍,人间疾苦”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
- 关注弱势群体,推动社会公平;
- 反思经济发展背后的社会问题;
- 弘扬人文关怀精神,倡导和谐社会。
五、结语
“世上疮痍,人间疾苦”不仅是对古代社会的写照,更是对现代人的一种警醒。它让我们明白,一个真正进步的社会,不仅要有经济的发展,更要有对人民福祉的重视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