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经验问答 >

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中的典故

2025-09-25 07:07:57

问题描述:

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中的典故,拜谢!求解答这个难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5 07:07:57

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中的典故】《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写于他被贬黄州期间。全词如下:

>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 惊鹊栖幽枝,时有微风送。

> 何处鸣?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虽短,但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蕴含丰富的文化意象与典故。以下是对该词中涉及的主要典故的总结分析。

一、典故总结

典故名称 出处/来源 含义与作用
“缺月” 古代诗词常见意象 表达孤独、残缺、人生无常的情感,象征苏轼当时的政治处境和内心的孤寂。
“疏桐” 《诗经》及后世诗词中多见 “桐”为高洁之树,象征君子品格;“疏”则暗示环境清冷,烘托出作者的孤独心境。
“惊鹊” 《庄子·齐物论》等典籍 鹊在古文中常象征警觉或不安,此处“惊鹊”暗示夜深人静中仍存不安与警觉,反映苏轼内心的不平静。
“幽枝” 古代文人常用意象 表示隐逸、清高之地,象征苏轼虽遭贬谪,但仍保持高洁志向。
“沙洲” 多见于古代山水诗 沙洲常象征荒凉、冷清之地,呼应苏轼被贬后的处境,也表达其内心的孤寂与冷清。

二、整体解读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虽未直接使用历史典故,但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这些意象大多源自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传统,如“桐”、“鹊”、“沙洲”等,皆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苏轼在这首词中,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在政治失意后的内心世界。虽然表面上写的是夜晚的寂静与孤独,实则寄托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坚守。

三、结语

苏轼的这首小词虽篇幅短小,却蕴含丰富的情感与文化内涵。通过对“缺月”、“疏桐”、“惊鹊”、“幽枝”、“沙洲”等意象的运用,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坚韧。这些意象背后所承载的典故,使整首词更具深度与感染力,体现了苏轼作为一代文豪的高超艺术造诣。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