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悲愤欲绝什么意思】“悲愤欲绝”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因极度的悲伤和愤怒而几乎无法承受的情绪状态。这个词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在遭遇重大打击、不公或痛苦事件后,情绪达到极点,甚至到了崩溃的边缘。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使用场景 |
悲愤欲绝 | bēi fèn yù jué | 形容极度的悲伤与愤怒,情绪几乎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 | 常用于文学作品、新闻报道或日常表达中,描述强烈的情感反应 |
二、词语结构分析
- 悲:指悲伤、哀痛。
- 愤:指愤怒、不满。
- 欲绝:表示几乎要断气、无法承受。
整体意思是:悲伤和愤怒到了极点,几乎让人无法承受。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悲痛欲绝、怒不可遏、心如刀割 |
反义词 | 心平气和、喜出望外、安然无恙 |
四、使用示例
1. 看到亲人遇难的消息,他悲愤欲绝,久久不能言语。
2. 面对不公的待遇,她悲愤欲绝,最终选择辞职离开。
3. 老师看到学生被欺负,顿时悲愤欲绝,立即采取了行动。
五、情感表达特点
“悲愤欲绝”不仅表达了悲伤,还包含了强烈的愤怒情绪,是一种复合情绪的体现。它往往出现在以下情境中:
- 家庭悲剧
- 社会不公
- 个人遭遇重大挫折
- 对某些行为的强烈不满
六、文化背景
该词语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情感表达的重视,尤其在古代文学中常见。例如,《红楼梦》《水浒传》等古典名著中,常常出现类似的情感描写,以增强人物形象的感染力。
七、总结
“悲愤欲绝”是一个情感色彩非常浓厚的成语,用于表达人在面对极大痛苦或不公时的极端情绪。它不仅具有丰富的语言表现力,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情感深度的重视。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恰当使用这一词语可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真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