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列传原文翻译】《伍子胥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重要人物传记,记载了春秋时期吴国名臣伍子胥的生平事迹。他从楚国逃亡至吴国,助吴王阖闾称霸,后因政治斗争而被赐死。本文以加表格的形式,对《伍子胥列传》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与翻译。
一、文章总结
《伍子胥列传》主要讲述了伍子胥从楚国贵族之子到吴国重臣的传奇经历。他因父兄被楚平王杀害而逃亡,历经磨难,最终投奔吴国,并辅佐吴王阖闾实现“春秋五霸”之一的霸业。然而,随着吴国势力的壮大,伍子胥逐渐陷入权力斗争,最终被夫差所杀,留下悲壮结局。
全文通过叙述伍子胥的忠诚、智慧与悲剧命运,展现了春秋时期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也反映了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二、《伍子胥列传》原文翻译与关键事件表
序号 | 原文内容(节选) | 翻译 | 关键事件 |
1 | 伍子胥者,楚人也,其父曰伍奢,兄曰伍尚。 | 伍子胥是楚国人,他的父亲叫伍奢,哥哥叫伍尚。 | 伍子胥出身贵族家庭,父亲为楚国大夫。 |
2 | 平王召其父,使诛其兄,遂以忠谏见杀。 | 楚平王召见他的父亲,命他诛杀自己的哥哥,于是因为忠诚进谏而被杀害。 | 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因劝谏楚平王而被杀。 |
3 | 伍子胥乃亡,至于吴,吴人爱之。 | 伍子胥逃亡到吴国,吴国人很喜爱他。 | 伍子胥逃亡至吴国,受到欢迎。 |
4 | 吴王阖闾问于子胥曰:“吾欲伐楚,可乎?” | 吴王阖闾问伍子胥:“我想讨伐楚国,可以吗?” | 伍子胥提出伐楚建议,得到吴王认可。 |
5 | 伍子胥乃教吴王以兵法,吴王用之,遂破楚。 | 伍子胥教授吴王兵法,吴王采用后,成功攻破楚国。 | 伍子胥助吴国击败楚国,完成复仇。 |
6 | 伍子胥既破楚,入宫,见楚昭王之母,呼曰:“我报父兄之仇,今已矣。” | 伍子胥攻入楚宫,见到楚昭王的母亲,喊道:“我为父兄报仇,现在完成了。” | 伍子胥完成复仇,但内心充满痛苦。 |
7 | 伍子胥数谏吴王,言吴将败于越,吴王不听。 | 伍子胥多次劝谏吴王,说吴国将败于越国,但吴王不听。 | 伍子胥预见吴国未来危机,但未被采纳。 |
8 | 夫差即位,诛伍子胥。 | 夫差即位后,杀了伍子胥。 | 伍子胥因政见不合被新君赐死,结局悲惨。 |
三、总结
《伍子胥列传》不仅是一部历史传记,更是一部充满情感与哲理的作品。它通过伍子胥一生的经历,揭示了忠诚与背叛、理想与现实、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之间的深刻关系。伍子胥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那个时代政治动荡与权力斗争的真实写照。
结语:
《伍子胥列传》作为《史记》中的经典篇章,以其丰富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资料。通过对其原文的翻译与分析,我们得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复杂性格与命运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