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陵大盗孙殿英最后结局如何】孙殿英,民国时期臭名昭著的盗墓贼,因盗掘清东陵而闻名。他不仅盗挖了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的陵墓,还曾多次在战乱中为个人利益摇摆不定。那么,这位“东陵大盗”最终的结局如何呢?以下是对孙殿英生平及结局的总结。
一、孙殿英简介
孙殿英(1895—1947),河南永城人,早年加入冯玉祥部队,后成为军阀混战中的投机分子。他在1928年盗掘清东陵,盗取大量珍贵文物,引发全国震惊。此后,他投靠过国民党、日本、伪政权,最终在解放战争期间被解放军俘虏,不久病逝。
二、孙殿英的结局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生年份 | 1895年 |
去世年份 | 1947年 |
主要罪行 | 盗掘清东陵,盗取文物 |
政治立场 | 多次变节,先后依附国民党、日本、伪政权 |
最终结局 | 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不久病逝于狱中 |
历史评价 | 民国时期典型的投机分子与盗墓贼 |
三、详细过程
1928年,孙殿英以“剿匪”名义率部进入河北遵化,借口“演习”,实际盗掘了清东陵,盗走了慈禧太后的陪葬品和乾隆皇帝的棺椁。此事引起全国舆论哗然,也使他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盗墓者之一。
此后,孙殿英不断变换阵营:他曾投靠冯玉祥、张作霖、蒋介石,甚至一度与日本人合作,试图利用日方势力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但在抗日战争结束后,他失去了政治资本,逐渐失去影响力。
1947年,孙殿英在东北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由于其历史罪行严重,他被关押一段时间后,因病去世,享年52岁。
四、结语
孙殿英的一生充满了投机与背叛,他不仅因盗墓而臭名昭著,更因在不同势力间反复无常而受到历史的谴责。他的结局,既是对他行为的惩罚,也是对那个动荡年代的一种写照。尽管他最终未能善终,但他的故事也成为研究民国历史的重要案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