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国君都有谁】齐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诸侯国之一,起源于西周时期,是姜太公吕尚的封地。齐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曾多次强盛,成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一。齐国的国君世系复杂,历经多个朝代更迭,本文将对齐国的主要国君进行简要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齐国国君简要概述
齐国自建立以来,经历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漫长发展过程。其国君大多出自姜姓,后由田氏取代,形成了齐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阶段:姜齐与田齐。其中,姜齐时期国君多为周天子分封的宗室或功臣,而田齐则是通过政变上位,最终取代了姜姓政权。
齐国在历史上有诸多著名君主,如齐桓公、齐威王等,他们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均有显著贡献。以下是对齐国主要国君的整理。
二、齐国国君一览表
| 序号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说明 |
| 1 | 太公望 | 约前1046年—前975年 | 齐国开国君主,姜太公,辅佐周武王灭商 |
| 2 | 丁公伋 | 约前975年—前948年 | 太公望之子 |
| 3 | 公孝 | 约前948年—前929年 | 丁公伋之子 |
| 4 | 景公 | 约前929年—前895年 | 在位期间齐国逐渐强盛 |
| 5 | 襄公 | 约前895年—前863年 | 在位期间发生内乱 |
| 6 | 哀公 | 约前863年—前849年 | 被大夫所杀 |
| 7 | 顷公 | 约前849年—前825年 | 齐国衰落期 |
| 8 | 景公 | 约前825年—前784年 | 再次执政,齐国复兴 |
| 9 | 桓公 | 约前784年—前749年 | 春秋五霸之一,管仲辅政 |
| 10 | 僖公 | 约前749年—前725年 | 桓公之子 |
| 11 | 顷公 | 约前725年—前700年 | 再次执政 |
| 12 | 灵公 | 约前700年—前686年 | 在位期间发生内乱 |
| 13 | 庄公 | 约前686年—前643年 | 被弑,齐国陷入动荡 |
| 14 | 景公 | 约前643年—前547年 | 在位时间长,齐国再度强盛 |
| 15 | 悼公 | 约前547年—前532年 | 在位时间短 |
| 16 | 顷公 | 约前532年—前517年 | 再次执政 |
| 17 | 威王 | 约前517年—前384年 | 战国时期齐国最强盛时期 |
| 18 | 宣王 | 约前384年—前343年 | 继承威王,继续扩张 |
| 19 | 穆王 | 约前343年—前324年 | 在位时间较短 |
| 20 | 闵王 | 约前324年—前284年 | 齐国鼎盛时期,后被五国攻破 |
| 21 | 厉王 | 约前284年—前271年 | 被驱逐,田氏夺权 |
| 22 | 田和 | 约前271年—前265年 | 田氏代齐,建立田齐 |
| 23 | 田剡 | 约前265年—前264年 | 田和之子,短暂在位 |
| 24 | 田午 | 约前264年—前248年 | 齐威王之后,田氏政权稳定 |
三、总结
齐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国家,其国君世系复杂,历经姜姓与田姓两代统治。姜齐时期,齐国以强国姿态崛起,尤其是齐桓公时期,开创了“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而田齐则是在姜齐衰落后逐步取代,延续了齐国的辉煌。
通过对齐国国君的梳理,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齐国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其在中国古代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