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最初指的是什么呢】“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诗句,常被用来表达夫妻之间深厚的感情和白头偕老的承诺。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这句话最初并不是用于爱情,而是出自古代战争诗篇,带有浓厚的悲壮色彩。
一、原文出处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最早见于《诗经·邶风·击鼓》:
>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句诗原本是战士在战前对战友的誓言,表达了生死与共、不离不弃的决心。
二、原意解析
1. “死生契阔”:指生死相随,无论遭遇什么艰难险阻。
2. “与子成说”:与你立下誓言。
3. “执子之手”:握着你的手。
4. “与子偕老”:一起走到老。
整句的意思是:无论生死,都要与你在一起,携手共度一生。
三、从战友情到爱情的演变
在后世的文学发展中,这句诗逐渐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人们开始将它理解为恋人之间的誓约,甚至成为婚礼上常见的祝福语。尽管如此,它的原始意义仍然值得我们去了解。
四、总结对比表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诗经·邶风·击鼓》 |
| 原意 | 战士对战友的誓言,表示生死与共 |
| 延伸意义 | 后世引申为恋人或夫妻间的忠贞承诺 |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婚礼、爱情表达中 |
| 文化影响 | 成为中华文化中爱情与忠诚的象征 |
五、结语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虽已成为爱情的代名词,但其最初的含义却充满了战争年代的悲壮与坚韧。了解它的历史背景,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古文的内涵,也能让我们在使用这些经典语句时更加得体与尊重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