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小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今年,陕西省教育厅、渭南市教育局分别下发了《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题带动战略实施方案》,提出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抓好学校教研工作,以课题研究带动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和推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学校内涵发展的思想。这一提法其实正好与我区自去年九月份开始启动并实施的课题研究工作思路不谋而合,各位都知道,从去年九月起,区教育局、教研室指导并组织全区各乡校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我们当时提出了一个很明确的口号是“以课题研究带动学校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这也是我们之所以提倡各学校开展课题研究的根本出发点。而且当时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各乡校立足实际,从小处着眼,搞小课题研究。
一年来,此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有一些学校在小课题研究工作中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还有很多学校面对我们提出的课题研究工作有一些力不从心,究竟什么是小课题研究?这样的课题研究到底怎么搞?有哪些一般的程序?每一步应该如何来操作?大家心里比较模糊,所以今天我们专门开辟时间,来用心地研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提倡小课题研究
说到小课题,大家马上就会想到,既然有小课题,当然应该还有大课题。其实,在教育科研领域,并没有分什么大课题、小课题。准确地说,“小课题”这个概念以前是不存在的,但在近几年的校本教研过程中,研究者们发现,以往的几种教研形式已走入了一种死胡同,很大程度上是流于一种形式。教研的时候谈教研话题,上课的时候按部就班继续上课,从成效上来说,这样的教研已经没有什么实质上的进展和突破,不能真正触及教师的内心,让教师真正动起来。如何走出这样的困境?这时大家重新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的办法:要想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让教师从事教育研究”,也就是让教师搞课题研究。搞什么样的课题研究呢?一方面,教师的时间、精力、能力均有限,另一方面,一线教师教研的兴趣只在实际教学中,在这种情况下,“小课题”诞生了。其实就是选取教育教学实践中内容比较具体,研究切入口比较小的问题进行研究。也有人把它叫作“草根研究”,说“草根”,是因为它的平民性,由教师自己从教学实践中选择问题,在实践中进行研究,然后将研究成果又用于教学实践中,即源于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再服务于实践。是一种土生土长、自下而上的研究。
那么回到我们临渭区的教研现状中来,这些年来,全区各学校的教研也存在着与其他好多地区一样的情况,突出的问题是教研活动无主题、无计划,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教研活动随意而盲目。教研教研,就是对教学问题的研究,可我们却没有将教学中的问题排到教研活动的日程上来,结果是教研活动虽然一直在搞,可教学中的问题总是存在,而且不少问题成了大家见怪不怪的老问题。我想,这些话已经很明白地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提倡各学校开展小课题研究,就是要各学校选择自己教学实际中的突出问题,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全学期围绕这一主题开展教研活动,这样不但通过研究解决了教学中的问题,而且能有效扭转教研活动零乱无主题的现象。
作为小课题,自然与大的规划课题有一些差别。
大的规划课题涉及的是学校重大问题和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要解决的是教育、教学中具有共性的、比较宏观的一些问题。涉及面比较大,影响力也比较大。
而小课题研究的是教师个人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旨在解决这些具体问题,改进个人的教育教学行为。涉及面很小。
很明显,小课题是一种自我研究,应该是教师个人或几个人承担完成的。但考虑到我们老师的力量有限,我们目前倡导的是依靠小集体的力量共同开展小课题研究。哪些小集体呢?大的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组成研究群体;小点的学校,可以以学科为单位,组成研究群体;力量比较分散的一些小学,可以由中心校组织,再分学科形成研究群体,也就是把力量集中起来,联片开展课题研究。如此一来,一所学校,一个中心校,可能会产生好几个课题,那么从这些课题中,选择一个报区教育局,作为你校(或中心校)的区级研究课题,其他为校级课题。
课题研究组形成以后,就可以从选题开始,按照选题、制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实践……的步骤,一步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其实也是教研活动,这样的教研活动与过去不同的是,它是以完成一个课题任务来开展全学期或学年的教研活动的,活动的主题非常明确和集中。
二、小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
规范的课题研究有着相对严格的研究程序,在不同的辅导材料中,尽管有着不尽相同的表述,但基本思路与大的步骤是一致的。我们可以看两个例子:
其一:
①选择课题——②课题的前期论证(文献分析;确定研究范围;形成假设;选择研究方法等)——③课题申报——④制订研究计划——⑤研究与实施——⑥形成研究成果——⑦成果的鉴定和推广
(注:前期论证指的是在初步选定课题后,对该课题的可行性进行较全面的论证,简单地说,就是这个课题可做不可做,怎么做更好。怎么论证呢?一方面,结合自己学校实际,说明分析此选题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要查阅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别人在这一方面研究的情况,从而确定自己应如何去研究这个问题。)
其二:
①选题——②文献综述——③形成假设——④选择研究方法——⑤对变量进行分类——⑥选择研究对象——⑦制定研究方案——⑧资料收集和整理——⑨得出结论——⑩撰写科研报告
既然我们要搞的是小课题研究,要让所有一线教师都有兴趣、也有能力参与,整个研究的过程就要降低难度,既要尽量规范,又要力求简单、实用。
下面几步程序,是我们必须认真完成的:
(一)发现并选择问题。
(二)确定课题。
(三)寻找解决问题的假设与方法。
(四)制定研究方案。
(五)尝试操作,做好过程记载。
(六)总结成果。
三、怎样落实好每一步研究任务
程序一:发现并选择问题
发现和选择问题其实是属于选题这个大环节的,是选题的前期工作,这里将发现问题单列出来,是因为发现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比确定课题更重要,问题即课题,若无问题,课题自然无从谈起。一说到问题,很多老师其实会脑子一片茫然:没什么大问题呀!不就是上课、批阅作业吗?每天都这样按部就班地忙碌着,能有什么问题呀!问题就出在了按部就班上,其实在每一天的教学工作中,甚至在每一节课上,都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现象、新的问题,只是我们老师没去留意它,或者有的问题大家都看到了,但似乎认为是无人可解决的“正常现象”,所以不再去理睬它了。
其实就是一些司空见惯的小问题,但研究起来却是大有文章。所以有人说小课题研究是“小问题大作为”。
1. 问题从哪里来?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发现问题呢?概括起来无外乎就是教材、教法、学生三大类。
教材方面,可以研究教材在编排上的特点,研究编者的编写意图(如《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的作用及应用研究》《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金钥匙”的作用及应用研究》等),还有教材的整合、分类处理等问题。
学生方面,当然是以学生日常学习中表现出的现象作为待研究的问题了,如“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不愿意发言”、“学生不关注作文的批语”、“学生背诵效率低”、“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不参与现象”等等一些问题。
而教法方面,就很多了。以小学语文为例,从大的方面来说,拼音教学方面、识字教学方面、阅读教学方面、作文教学方面;从小的方面来说,导课、教学的各环节、作业的设计等等,都有可以探讨和寻求的方法。教法也是我们平时关注最多的。
这么一想,我们能找到的问题确实不少,正如李镇西说的:“只要我们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就会感到富有价值的课题是源源不断的。”
2. 问题的收集和筛选。
教师发现了问题,然后怎么办呢?接下来应该对问题进行收集和筛选。也就是召集课题组的老师,让他们把自己发现的问题,或困惑说出来,然后汇集整理。再组织教师充分讨论,筛选出目前教学中最突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有一个表格大家可以参考:
课题组问题收集整理
成员 提出的问题
教师1
教师2
教师3
教师4
教师5
教师6
※确定的问题
这个表格虽然简单,但比较实用,也是课题研究过程中最原始的资料之一。
程序二:确定课题
1. 课题的确定。
课题当然要根据本校、本组的实际来确定。
就目前我们区的情况来看,课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确定:一是从各自教学实践中发现、整理的,也就是“自生的课题”;一是借鉴外地或他人教学经验或教学模式,研究如何更好应用和改进其思想、经验的,属于应用性的研究课题;另一类是承担上级教育部门的规划课题。
(1)自生的课题。
这类课题源于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但问题并不能直接拿来做课题。问题确定后,需要围绕问题查阅一些资料,看看别人在此方面的研究情况,如果所选的内容正好已经有人研究过了,你不应该再将此作为研究对象,而需要另换内容;如果此方面尚无现成的研究成果,你就可以借鉴相关的文献资料,然后对自己所提出问题做进一步调整、定向,将它确定为待研究的课题。
根据问题确定课题,应遵循以下几点:
第一,课题的确定应具体、实在,研究范围小一些。比如这样三个课题:《小学生作文教学研究》——《三年级小学生起步作文教学研究》——《三年级小学生作文起步阶段培养兴趣的策略研究》,很显然,第一个太大,小学生作文教学包罗的内容很多,到底你要研究哪个内容?范围太广,不好研究。后面两个,内容一个比一个具体,当然研究起来更方便,也更有实效。再比如,《大班额下教学组织的操作策略研究》——《大班额下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大班额下小学数学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这三个题目, 当然第三个题目内容要具体得多,研究的是大班额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所以在确定课题时,一定不要贪大贪多,我们就从最亟待解决的一个小问题入手,切切实实研究和解决一个小问题,然后再去想下一个。这学期解决一个,下学期再解决一个……这样的教研活动才是真正有效的教研活动,也是教师乐意参与的教研活动。
第二,课题的确定必须以校为本。小课题研究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面临的实际问题为指向。它关注的不是宏观层面的一般问题,而是教师们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以校为本意味着小课题研究的选题不能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不能脱离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实际。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有的学校班额非常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那么就可以研究有关大班额方面的问题,而其他一些小班额的学校,显然就没有研究这个问题的必要。
第三,“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意思是虽然我们选取的是教学实践中的小问题,但立足点要高,视野要开阔,必须坚持正确的教育科研方向,贯彻落实新课改的思想和理念,要从当代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从全局出发。举一个例子,从学生的语文考试卷中,发现学生在完成阅读类题目时失分较多,这说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存在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就应该站在新课改的思想高度,反思自己的阅读教学行为,将新课标与自己的阅读教学相比对,分析教学中的失误,研究和更新阅读教学策略,而不应该就问题研究问题——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完成阅读类题目的强化训练,这种研究显然站的高度不够,即使研究和总结出了一些方法,可应用和借鉴的价值也不大。有时还可能与课改的思想是背道而驰的。所以说,在确定课题时,一定要把握住“起点低,立意高;问题小,范围大”的原则。
第四,确定课题一定要有创意,有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别人已经做过的课题就不要再做,只需要学习就行了。
(2)应用性的研究课题。
这类课题是研究怎么用的问题的。目前,从不同的资料中,我们其实可以找到很多可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和方法,比如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法”、以王崧舟为代表的“诗意语文”,还有“主题阅读教学”等等。这都是研究者经过实践和研究得出的宝贵的教学财富。但是,他校或他人已有的教学经验或教学模式,并不一定完全适合你们学校,怎么用起来更有效,需要结合本校实际,加以研究。这类课题的名称应该是“××教学模式(或教学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承担上级教育部门的规划课题。
这类课题大多也不能直接拿来就研究,而需要根据学校实际进行分解和细化,得到自己要研究的课题。六月份陕西省下发的《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题带动战略实施方案》,就给了一些供选择的课题,咱们也可以从那些课题中挑选出某一个课题,对这一课题进行分解、细化,确定出自己要研究的课题来。举一个例子,如果有一个总课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学校就可将它分解细化为 “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到了学科教研组,还可以继续分解细化为“小学×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这就是根据学校承担的规划课题一步步细化出自己研究的课题来。
2. 课题题目的表述。
课题的题目可以说是对整个课题的简要规划,从题目上可以反映出研究者对于整个课题研究目的、方向、内容、重点、方法等方面的整体把握。如果题目含糊不清,就意味着研究方向不明、研究内容不清、研究重点不准。所以,题目的确立和表述,至关重要。
确定题目要注意把握好两个问题:
第一,要注意用词,注意确定好关键词。
如这样一个课题题目《低年级语文集中识字教学策略研究》。几个关键词使人一看便对该课题研究的内容、重点、范围等一目了然:这是一种教学策略研究,什么教学策略?集中识字;研究范围呢?低年级语文。
第二,题目的表述要完整、简洁。一般完整的格式为《××××××的研究》。不只要求完整,还要简洁、明了,上例的题目就非常简练和准确,没有一个多余的字。
第三,要注意句式。
句式一般要采用表示肯定意思的陈述句,而不能用否定句、比喻句或祈使句等。如《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时政材料搜集与应用的研究》《初三数学自助餐式家庭作业设计的研究》《小学英语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研究》,这样的表述比较规范。
下面,举几个不合适的课题题目:
例1,《让复述不再是背诵》。存在问题:是祈使句式,不符合表述方式的要求。可以改为《增强复述的情趣性研究》或《提高复述口语化的研究》。
例2,《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存在问题:范围过大,涵盖内容过广。在哪个年级、哪个学科中培养?没说清。应该严密地表达,可修改为《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的研究》,就很明确了。
例3,《小学英语课堂听力研究》。存在问题:表述不到位,不具体,是研究“小学生英语听力的特点”,还是研究“如何提高小学生英语听力”?
总之,对于课题题目的表述,要力求做到明确、准确、完整、简洁。
程序三:寻找解决问题的假设与方法
这里有一个概念:假设。所谓假设,就是对选题提出的问题作假想性的回答,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研究问题做出的一种推测性和假定性说明。听起来似乎有些费解,简单点说,就是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这时所想出的办法因为尚未实践和检验,所以称为假设。正因为假设具有这样的特点,因此有些人也把假设定义为“将要采取的行动和对行动结果的预测”。
一个课题的研究假设,一般说来,它应该是为课题的研究提供或规定了它的研究方向和性质,对研究的结果做出了预测,同时为设计研究方案提供了预见性的规定和框架。所以一个好的课题研究假设应具备以下特点:(1)推测性。任何假设都是对于外界各种现象的猜测,尚未达到确切可靠的认识,因而有待于进一步通过科学研究来检验或证实。(2)科学性。假设不是随意的幻想和毫无根据的空想,而是研究者根据已经认识并掌握了的有关科学知识或经验知识,以一定的确实可靠的关于研究对象的事实材料为基础,并按照科学逻辑的方法推理而成。(3)多样性。即对同一现象及其规律可以做出两种或多种不同的理论假设。所以,假设具有多样性。
这里比较规范地讲了假设应具备的三个特点,对于这三个特点,我们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这个假设刚好要能解决课题所提出的问题,而且要符合课改理念,要具有可操作性。
假设可以说指明了后续研究的方向,所以课题研究的假设十分重要,必须在研究之前就形成。
怎样形成假设呢?
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做:(1)认真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2)围绕研究专题,查阅文献资料,去借鉴别人的经验;(3)组织有经验的教师交流讨论;(4)开动脑筋,深入思考。(5)寻求理论支持、形成初步假设。总之,应设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形成一定的思路和计划。
比如,允张小学去年开展课题研究时,他们梳理出的问题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贯是教师讲得多,学生很少提问,时间久了,学生养成了上课只当个听者的习惯,在学习上越来越缺乏主动性,学习兴趣比较低。怎么办呢?他们决定改变这一现象。如何改?当然必须改变过去这种教学的方式,教学方式变了,学生学习的状态自然会跟着变化。(这就是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在这个例子中,教学方式是自变量,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因变量,它会随着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于是,他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又组织教师认真讨论,最后提出这样一个课堂教学的假设:教师先不讲,让学生初读后充分发言,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通过自读、讨论来弄懂部分问题,还不懂的,教师点拨指导。这个假设是否可行?(也就是说,这个自变量会引起因变量怎样的结果呢?)他们用了一个学年的时间进行实践和验证。
程序四:制定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正式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研究规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设想,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思路和框架。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作用,它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能够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这段话说明了研究方案的重要,其实也告诉我们,制定一个好的研究方案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可以说,一个好的研究方案一旦制定,就意味着整个研究已成功了一半。
研究方案包括一下内容:
1.课题名称。
2.课题涵义(课题的界定)。
也就是对课题作以解释和说明,简要点明该课题想要研究什么。
3.课题提出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针对什么问题确立了课题?研究这个课题有什么实际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这样一个问题。
4.研究的目标。
研究目标与研究目的是不同的。研究目的回答的是“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研究”,而研究目标阐述的是通过这样的研究,要达成哪些预期的效果。
如《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1)学生目标
a、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计算水平和学习成绩。
b、学会自主分配时间,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整体计算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2)教师目标
a、努力寻求能够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有效培养计算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b、面对新课程改革中的困惑,善于发现,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有解决新困惑的勇气和本领。
研究目标主要要讲清想通过研究达到怎样预期的效果,学生或老师哪方面有怎样的发展、提高。
5.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措施。
(1)内容:此部分要求详细写明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即从这个课题出发,都需要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或具体内容,简单地说就是对于这个课题,打算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的顺序又是怎样安排的,先研究什么,再研究什么,其实就是我们惯常说的把课题分解细化为几个子课题。比如《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就可以分解为这样几个子课题:
①教材研究:哪类教材,怎样的内容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②分组策略研究:如何科学地分组,组内怎样分工?
③合作学习的操作策略研究:如何确定并安排合作任务?合作过程怎样进行?如何进行合作学习成果的展示?
④合作学习与讲授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
(2)方法:指研究这一课题想采用哪些方法。如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有的研究可能采用单一的研究方法,有的研究则可能采用多种方法。
(3)措施:指为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有哪些客观和主观方面的保障措施。
6.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具体到学校某个课题组来说,研究对象指的是该课题研究选取哪个年级(或哪些班级)作为研究的对象,是否有对比对象,两者的基础情况如何(两者的基础必须是在同一水平线上才有研究的价值)。
7.研究的实施和步骤。
课题的实施按怎样的具体步骤来完成,每个阶段的研究任务是什么。一般情况下,步骤基本上包括:①准备阶段,②实施阶段,③总结、验收和结题三个阶段。在前面讲过的六个程序中,程序一、二、三、四都属于准备阶段;程序五属于实施阶段;程序六属于总结、验收和结题阶段。要在方案中写清各阶段研究的任务和步骤。
8.预期研究成果。
(1)过程性成果: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研究产生的一些成果,如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育教学故事、论文、研究日志、调查报告,以及录像课、教具、学具等等。
(2)最终成果: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这是比较规范的课题研究方案,如果对这一方案理解不到位,完成起来有困难,也可以把它做得更简单一些,主要回答好这几个问题:
1. 课题名称。
2. 研究什么?指该课题要研究什么,主要对课题中的关键词进行界定,使研究的问题更加明晰,更具操作性。
3. 为什么要研究?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而不是别的课题。首先要明确研究的目的、意义,揭示课题研究的价值;其次,明确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阶段性或最终目标。例如,本课题能解决哪些教育实践问题?研究该课题对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4. 怎样研究?明确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即面对这个课题,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有怎样的措施保障。
5. 预期研究成果是什么?
一句话: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样研究,想取得怎样的成果?
程序五:实施研究,做好过程记载
研究方案一旦形成,下一步就是按照方案的设计逐步实施研究内容,完成研究计划。也就是用假设所提出的方法在实践中一次次去验证、修改,最终找到解决所提出问题的方法。具体做法很明白,就是:
(按照假设)尝试操作→小结、反思、修改→再尝试→再小结、反思、修改……→形成最终策略。也就是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反复修正。
结合前面的选题、制定方案等环节,具体地说,以课题研究为内容的教研活动,整个程序应该是这样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小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创造教育实践新形态的过程,研究过程要充实、切实。原始材料的记录非常重要。所以,教师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每走一步,都要随时记录、反思和总结。
在研究中,老师们要注意收集保存哪些资料呢?按照研究的前后程序,要注意收集好以下资料:
1. 依据性资料(也可称为原始资料)。依据性资料也可分两类,文件性资料和文献性资料。文件性资料主要指与课题有关的国家、上级教育部门以及学校有关的政策、法规、文件等政策性的资料。文献性资料主要指围绕课题研究搜集的各种相关资料,包括下载、复印文章、文摘等理论资料(指前期搜集的文献资料)。
2. 过程性资料,包括课题的研究方案、申报表或研究目标责任书、教学设计、调查观察记录、反思记录、阶段性论文、会议及研讨活动记录、接受培训及考察学习的材料、学生作业、有关试卷、图片等与研究过程有关的所有资料。
3. 结果性资料,包括调查报告、阶段总结、研究报告、经验总结、研究课例、教学实录、教师论文(随笔)集、师生作品、结题鉴定意见等能反映研究效果的所有资料。
需要说明的是,一、有些课题研究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有更高更复杂的要求,这里只介绍了最基本最简单的,具体收集和整理的情况学校可以灵活处理。二、收集资料的工作不能等到结题的时候再做,平时就要注意积累,有些原始资料一旦丢失了就很难找到。
程序六:总结成果
在总结成果阶段,主要要完成好三项工作:
1. 对上述实践过程得出的方法进行总结,形成定论。
2. 在其他班级进行推广应用。
3. 完成研究成果的整理和撰写。包括:
(1)主件——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结束时,课题组必须完成研究报告的撰写。
课题研究报告是课题结题时对整个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分析、表达研究成果的书面材料,它是对课题研究成果的全面报告,是研究成果的最高表现形式,因此它是整个课题结题鉴定材料的核心主件。
对于小课题的研究报告,我们不必搞得繁琐、复杂,只要抓住其中几个关键内容即可。具体如下:
①问题提出:主要阐明课题产生的过程,即在教学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出于一种什么考虑来研究这个课题。它主要交待课题提出的背景,说明选题原因和理由,交待研究目的和思路。
②研究对象与步骤:
A.研究对象:把哪些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就写谁,具体到班级。
B.研究步骤:完成任务的时间划分以及成果形式,即,总的研究任务分几个阶段,或分几个方面完成,每阶段的时间安排、成果形式。
③研究过程与方法:
A.研究方法:完成该课题研究任务用了哪些研究方法,每种方法用于研究什么具体问题。
B.研究过程:就是把研究步骤具体化,讲清研究工作一步一步是怎么做的。
④研究成效:主要阐述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认识成果,即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获得了哪些新的认识,丰富了哪些观点,对这个问题的感悟与思考等。
二是操作技术成果,即这个课题研究研究出了什么教学方法、策略,或形成了什么教学规定等。
三是效果,这些问题的解决促进了学生进步、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的提升等。
⑤问题讨论与建议:
A.问题讨论:主要是讲研究的不足。回顾研究过程,觉得还有哪些欠缺的地方,也就是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的地方。不要多,两三条主要问题即可。
B.建议:结合研究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醒别人开展类似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2) 附件——其他成果。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引导教师积极投身教学研究过程,所以参与研究本身就是成果,研究的价值重在研究的经历。在整个实践研究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随时以学习笔记、资料摘记、研究日记、随笔、案例、课例、反思、教育叙事、阶段总结等多种形式,详实地记录研究过程。在总结阶段,教师对研究过程中的资料加以整理,形成成果。形式有:教育叙事、论文、日志、案例、课例报告、经验总结、课堂教学实录等等。
课题研究, 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