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教的典故(尊师重教的典故)
您好,现在瑶瑶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尊师重教的典故,尊师重教的典故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尊师重教的故事有:一、安车蒲轮凉王为了拜寻良师,特意制造了安车。
2、这是一种很舒适的厢式车,扶栏雕刻精美,宝盖缀以金玉,四周用明黄色的帛环围。
3、国家有规定,凉国贵族包括王室不许享用,只有那些德才超群的名师才配乘坐。
4、凉王用安车到处招聘良师,一年四季不辍。
5、宋纤就是凉王用安车载到武威城的。
6、张掖山中有位叫郭荷的人,《晋书》上说他:“明究群籍,特善史书”,凉王很尊敬他,派安车把他请到武威,做太子张太和的老师。
7、几年后,郭荷年老体衰,想回张掖南山去。
8、凉王怕他一路车辆颠簸,特把安车改造成了蒲轮车。
9、蒲轮,就是用布和植被裹住车轮,起减震的作用。
10、安车蒲轮,载了郭荷,一路向西,路人争观,惊慕不已。
11、二、先拜师后拜王有位叫刘昞的学者,在酒泉教书为生,馆中弟子五百人。
12、沮渠蒙逊攻打下酒泉城后,把刘昞恭请到了武威,拜为秘书郎。
13、为了让他发挥教学专长,特意在凉州西苑城修筑了“沉陆观”,辟为刘昞讲学之所。
14、沉陆馆是凉国著名建筑物,殿堂华美,有台、池、榭、亭,植以名卉,比北凉王所居的寝台还要繁奢、富丽。
15、刘昞在沉陆馆讲学时,北凉王常常去旁听,执礼甚恭,刘昞所用一应物器,亲自送去。
16、《魏书》载:刘昞在武威教学时,“学徒数百,月致羊酒”,北凉王则“躬往礼焉,号‘玄处先生’。
17、”沮渠蒙逊死后,其子牧犍继位,尊受业师刘昞为国师。
18、沮渠牧犍喜爱文学,尤其喜欢与群臣在殿堂之上讨论学问。
19、遇到节庆日,沮渠牧犍总是恭敬地请老师刘昞到朝堂来向群臣讲学,他自己则从王座上下来,同群臣一道先向刘昞行跪拜礼。
20、然后把老师请到南面就座,自己在接受百官跪拜后,同群臣面北而坐,聆听刘昞的讲述。
21、《魏书》载:“牧犍尊为国师,亲自致拜,命官属以下皆北面受业焉”。
22、这种“先拜师,后拜王”的尊师规矩,在北凉朝廷延续了好多年。
23、三、堂前为官 堂下为师1358年,余阙孤守安庆,率三千羸兵屡次击退陈友谅大军的进攻。
24、在战斗间歇时,余阙仍不忘请来郡国学馆老师,招集诸儒,在帅堂论学,还命令将士们聚在堂口,一起听课。
25、他的这种临危不乱的豪迈气概,受到了后世人们的崇敬和赞扬。
26、清代武威人王化南,也是一个重教好学的地方官。
27、乾隆年间,他在山东当知县,大办学校,革科场陋习,《武威县志》上说:“化南好学,至老而不厌。
28、做官时,每天早起批阅公文,午间处理公事。
29、下午则集合幕僚、儒生、子侄学习,读经史,谈典故。
30、晚上回去读书,书声琅琅达于署外。
31、”后来,他辞官回乡,主讲武威书院,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学子。
32、四、程门立雪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33、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
34、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
35、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师家请教。
36、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
37、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38、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39、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40、五、汉明帝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
41、明帝在位期间,吏治非常清明,境内安定团结。
42、博士桓荣是汉明帝做太子时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的尊敬,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
43、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桓荣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
44、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
45、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46、明帝能放下自己九尊之躯的至高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