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22年1月11整理发布:最新消息称,神舟13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发射场设施设备运转状况良好,后续将

2022年1月11整理发布:最新消息称,“神舟13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发射场设施设备运转状况良好,后续将按照原定计划发射,与“天和”核心舱进行对接,搭载的3名宇航员将在核心舱进行为期6个月的长期驻留。与此同时,法国、德国、等国家的宇航员也在进行紧锣密鼓的准备,在“神舟13号”飞船对接成功后进入到核心舱开展相关空间实验。

此时距离“神舟12号”安全返航还不到一个月时间,三名宇航员在核心舱成功完成了为期三个月的太空任务,这为“神舟13号”接下来的发射活动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这表明,我国已经完全掌握了载人飞船与核心舱对接、太空生命保障等一系列技术,并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而同时期的国外,国际空间站是唯一一个在运行的空间站,近期状况频发,运行成本越来越高,已不适合开展相关活动,于是多国航天局与我国达成了太空合作协议,按照协议在“天和”核心舱开展相关科研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天和”核心舱在首次面对世界时就展示了大国风范,上面所有设施的文字标准均采用中文,与以往采用英文的惯例格格不入。在过去,为方便与国外进行技术交流,重大科研项目的文件资料、技术图纸、核心设施设备均有中英文双语标注,但在空间站这样的重大项目上,我国却首次使用纯中文标准,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这个现象在航天领域掀起了不小的风波。许多人认为,“天和”核心舱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国际性设施,为方便交流应该使用英文标注,使用中文未免显得有些狭隘与排外。航天局也对此表示批评,认为这不利于国际间的航天交流。

但事实上是,这件事看似微不足道,代表的却是中国在国际地位上的提高,以及在科研领域话语权的提高。从“天和”核心舱标准中文开始,中国将正式开始参与制定国际航天规则,让西方国家反过来学习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