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艾同焚国语辞典】“兰艾同焚”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兰艾同焚,贤不肖并灭。”意思是兰花与艾草一起被烧毁,比喻好人和坏人一同受害,或善恶不分,一概毁灭。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在某种混乱或灾难中,无辜者与罪恶者同样遭受不幸。
“国语辞典”则是指收录汉语词汇、解释词语意义的工具书,通常以普通话为基础,对词语进行释义、用法、例句等说明,帮助读者准确理解汉字和词语的含义。
结合“兰艾同焚”与“国语辞典”,我们可以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这一成语的结构、含义及使用场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
一、总结内容
“兰艾同焚”是一个带有强烈比喻色彩的成语,强调的是在某种情况下,善良的人与邪恶的人一同受到伤害,反映出一种不公或悲剧性的结局。而“国语辞典”作为汉语学习的重要工具,为这类成语提供了系统的解释与使用指导。
在实际应用中,“兰艾同焚”多用于文学、历史或社会评论中,表达对不公正现象的批判或对无辜受害者的同情。通过查阅国语辞典,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出处、用法及文化背景。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兰艾同焚 |
出处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
含义 | 比喻好人与坏人一同受害,或善恶不分,一概毁灭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不公、灾难或悲剧性事件中,无辜者与罪恶者一同受难 |
类似成语 | 祸不单行、玉石俱焚、同归于尽 |
国语辞典作用 | 提供成语的详细解释、出处、用法及例句,帮助读者准确理解与使用 |
文化背景 | 反映古代社会对正义与命运的思考,具有较强的道德批判意味 |
使用场景 | 文学作品、历史评论、社会批评、演讲、写作等 |
注意事项 | 避免在日常口语中滥用,需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否合适 |
三、结语
“兰艾同焚”不仅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更是中华文化中对公平与正义的一种反思。通过国语辞典的学习与查阅,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这一成语的内涵与外延,从而在语言表达中做到准确、得体、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