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捶足顿胸什么意思】“捶足顿胸”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极度愤怒、悲痛或懊悔时,做出的激烈情绪表达行为。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情绪激动时,用手拍打脚部和胸部的动作,以此来宣泄内心的强烈情感。
下面是对“捶足顿胸”一词的详细解析: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用法 |
捶足顿胸 | chuí zú dùn xiōng | 形容人因极度愤怒、悲伤或懊恼而做出剧烈的情绪表达动作,如拍打脚部和胸部 | 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描写中,表示情绪激烈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捶足顿胸”并非出自某一具体的历史典故,而是由两个动作组合而成:“捶足”和“顿胸”,分别指拍打脚和拍打胸膛。这两个动作通常出现在古代文人笔下,用来表现人物在面对重大打击或突发事件时的心理状态。
在古文中,“捶足”多用于表达愤怒或不满,“顿胸”则多用于表达悲痛或悔恨。因此,“捶足顿胸”整体上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常用于描述人物在极端情绪下的反应。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描述 |
悲剧事件后 | 如亲人去世、重大失败后,人们可能会捶足顿胸,以宣泄痛苦 |
愤怒爆发时 | 在受到不公正对待时,情绪失控的人可能会捶足顿胸 |
文学作品中 | 作家常用此词刻画人物性格或渲染情节气氛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哭天抢地、捶胸顿足、痛哭流涕 |
反义词 | 心平气和、镇定自若、无动于衷 |
五、总结
“捶足顿胸”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生动地描绘了人在极端情绪下的身体反应。它不仅具有语言上的美感,也反映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使语言更加生动、真实。
通过了解其含义、来源、使用场景及相关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用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