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武松:一遇金莲误此生,再回首已是百年身!知事批水浒第三期:武松对潘金莲到底是怎样的态度,读完原著发现我好幼稚。知事批水浒,历史知事

武松:一遇金莲误此生,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知事批水浒第三期:武松对潘金莲到底是怎样的态度,读完原著发现我好幼稚。

知事批水浒,历史知事 给你打开脑洞,看一个不一样的《水浒传》。

武松对潘金莲,绝对是真爱,只是碍于叔嫂关系,没有捅破那张窗户纸而已!

在《水浒传》中,最让人揪心的一幕,就是武松不得不把心中深爱的嫂嫂开膛破肚,挖出心肝。看电视剧的我,一直以为潘金莲和西门庆奸夫淫妇谋害亲夫,罪有应得。可是当我仔细研读水浒传原著,才发现我之前的想法太幼稚了。

今天,就让我们打开《水浒传》看看武松有多爱嫂子潘金莲。

先纠正一点,武松只能叫潘金莲叫嫂嫂,不能叫大嫂,因为在宋代,嫂嫂的意思和妻子是一样的。因为,高衙内在陆虞候家想要强奸林娘子,林冲很窝囊在外面大喊“大嫂开门!”同样,武松和潘金莲在楼上吃酒,武大采办酒菜,叫一声“大嫂下来安排!”也是叫的自己亲媳妇。

一,

就在武大叫一声“大嫂下来安排!”引起了武松的不快。因为,在武大上来以后,三个人一起吃酒,武松立刻表现出十分的不自然,在和嫂嫂单独相处时,并没有表现出来。

原文中这样说:

那妇人吃了几杯酒,一双眼只看着武松的身上。武松吃她看不过,只低了头,不恁么理会。当日吃了十数杯酒,武松便起身。

很明显,武松被嫂嫂看的害羞了、胆怯了。之前两个人一口一口吃酒,并没有害羞胆怯,现在为什么胆怯?不是害怕嫂嫂做什么出格的事情,而是害怕武大发现什么。

酒是色媒人,有了醉意的武松很快扛不住了,说了一句“只好恁地,却又来望哥哥。”赶快离开。

二,

当武大和金莲要求武松搬来一起住时,武松和金莲的对话是:

武松道:“既是哥哥嫂嫂恁地说时,今晚有些行李便取了来。”那妇人道:“叔叔,是必记心,奴这里专望。”

注意,武松当着武大的面,说的是“今晚搬行李”可是,当他到了县衙,还在工作时间,直接就是搬着行李就回家。原文中充分表现出来了武松的这个迫不及待!

武松别了哥嫂,离了紫石街,迳投县里来,正值知县在厅上坐衙。武松上厅来禀道:“武松有个亲兄搬在紫石街居住;武松欲就家里宿歇,早晚衙门中听候使唤,不敢擅去,请恩相钧旨。”知县道:“这是孝悌的勾当,我如何阻你;你可每日来县里伺候。”

一离开哥嫂,就找知县请假搬行李,武松是迫不及待和嫂嫂住一起了。

武松对嫂嫂有意,嫂嫂对武松自然也是欢喜。当武松搬回来行李时,金莲的反应是:

那妇人见了,却比半夜里拾金宝的一般欢喜,堆下笑来。

好一个郎情妾意!

三,

武松不仅急于和嫂嫂住在一起,还十分迫切要送嫂嫂礼物。原文中这样说:

过了数日,武松取一匹彩色缎子与嫂嫂。

在那个时代,送布料就算是很贵重的礼物了,通常来说,结婚用的“彩礼”大都就是各色的布料。而武松送嫂嫂,直接送缎子(一种昂贵的丝绸),不仅送缎子,还送的是彩色缎子!

雪天吃酒那一幕,武松的表现更让金莲感动。当金莲问他为什么不回来吃早饭。武松回答:

便是县里一个相识,请吃早饭。却才又有一个作杯,我不奈烦,一直走到家来。

注意这里面“不耐烦”三个字,武松和同事之间的应酬,本来属于好汉之间的交情。武松确实不耐烦!不耐烦的原因,很明显是急着回家,哥哥早早出去卖炊饼了,家中只有嫂嫂,武松急着回家的原因是什么,已经昭然若揭了。

从雪天吃酒这一幕看来,武松一早上没见金莲,就早已不耐烦了。心中所思所想,早已表现无遗!

可是,武松是一个自诩英雄好汉的人,在和金莲吃酒的过程中,十分享受十分快活,可是当金莲“酥胸微露,云鬟半軃”时,还用“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的情话来撩拨时,武松忽然暴起,一把把她推开,还骂他“不知羞耻!”

潘金莲表示,从没见过这样的汉子,和他吃酒调情没问题,再进一步就要挨打!真的是直男癌晚期了!

雪天吃酒这件事发生后,武松就出外面公干了,很明显是躲着金莲了。为什么躲着?害怕擦枪走火!

没想到,武松一回来,就发现潘金莲勾搭奸夫西门庆毒死了武大。武松一下子就成了催化狂魔、心理变态。

武松杀嫂那一幕,很多人没有看到的细节是,金莲“被武松脑揪倒来,两只脚踏住她(金莲)两只胳膊,扯开胸脯衣裳…”

如果不知道后面武松会一刀去除潘金莲心肝,恐怕都以为武松要实施强奸了。

此时武松的心理应该是这样的:

1,潘金莲,我虽然喜欢你,但我不会给我哥哥武大戴绿帽。我喜欢骚,但我只喜欢闷骚。

2,潘金莲,既然我不能得到你,西门庆那个人渣更不配得到你,东门南门和北门也不想,所以,你必须死!

3,大哥,我真没给你戴绿帽啊!

4,嫂嫂,真想看看你的xx啊!

《水浒传》中,武松是戏份最多的,也是接触女人最多的。从一开始的潘金莲,再到孙二娘、蒋门神小妾、玉兰,这些都或多或少让武松色心大动。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英雄好汉都有缺点,武松和鲁智深的特点就是好色加脾气暴,而林冲和杨志则是官瘾大加脑子笨,相对而言,不知所踪的王进还算是比较完美的好汉。

也难怪,梁山好汉们必须王进“亡尽”了!死光光!

知事批水浒,历史知事给你打开脑洞,看一个不一样的《水浒传》。

喜欢就关注一下吧!


朋友妻不可欺,更何况是自己亲哥哥的妻子了?

从生理角度说,当时的武松正值青春壮年,吃肉喝酒,精力旺盛,荷尔蒙爆崩,看到年轻貌美的女人,自然会有性冲动,更何况武松是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了,自古英雄爱美人,作为武松,看到潘金莲,心里自然是喜欢的。但喜欢有冲动也应是有分寸的,作为有责任担当,有纲常伦理的大英雄,决不会像曹操有偏爱人妻的嗜好,正所谓发乎情,止乎礼也。武松是个正气凛然除暴安良的大英雄,见不得欺男霸女的不仁之事,更不会去做有违道德人伦的不义之事。因此看到潘金莲,虽有生理冲动,却完全在可控范围。面对潘金莲的勾引,武松会觉得潘金莲太没道德人伦了,太没妇道了,不但原有的一点儿性冲动被冲到九霄云外,带之而来的是对潘金莲不耻行为的恶心躲避。在这种情况下,武松真的不会喜欢上潘金莲,面对潘金莲因与西门庆淫荡,竟毒害了从小抚养大自己的哥哥武大郎,武松真是完全的对潘金莲没了怜香惜玉,有的完全是仇恨。

《水浒传》的英雄大都不是好色之徒,武松是施耐庵极力泼墨的完美英雄,自然也不允许他有半点儿好色差迟来颠覆他的英雄形象的。


自古英雄没有不爱美人的,那武松与潘金莲单单从外形来看,便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只可惜,天意弄人,英雄难配美人啊!

武松看那妇人时,但见:   

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 拘束的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

这是原著中,武松第一眼见到潘金莲时,心中之所想。

仅仅这么一眼,武松已将潘金莲从上到下,小到神态表情,大到举止姿态,尽收于眼中。

不但如此,武松还心想潘金莲是个“暗藏着风情月意”的女人。

熟悉《水浒》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武松是个糙汉子,对待男女方面,武松尤其的粗糙。

武松不像文化人,总是扭捏多情,寄往古今的。

武松很直接,所以,看到潘金莲,武松下意识地就直白白的将潘金莲看了个遍。

其实,当时的武松,心中已经埋下了一颗春心种子。

可惜天意弄人,作者更是不放过潘金莲这个千古奇女子。

我仔细推敲过武松和潘金莲之间的过往,想明白后,也是直叹可惜。

在这里,我要跟大家说说我的看法和观点,我想会有很多朋友不喜欢,但是我还是要说,朋友们有不同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交流。

武松的爱情观

要弄明白这其中的原委,就要看透武松这个人。

武松这个人其实是典型的铁汉柔情。

武松从小和武大相依为命,武大对武松很好,长兄为父,武松待这个哥哥就如同自己父亲一样,那是敬重的很。

但是武大生理缺陷,在武松童年时,并不能给武松足够的庇护,武松常常为了保护自己和哥哥(经常有邻里欺负身材矮小的武大),与别人大打出手,身形强壮的武松,常常要独自一人面对好几个人的围攻,也经常被打的遍体鳞伤。

武松的童年就是这样,武松用一双拳头保护着自己和哥哥,并且逐渐长大。

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武松,自然而然地对外表现出一种强悍和坚毅。

但外表越是凶狠,内心越是温暖。

武松的内心其实是一个小孩子,因为武松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所以武松潜意识里很渴望有人像母亲一样关心呵护他,因为他没有体会过母爱。

所以武松的爱情观不是很健全,武松有一点恋母情结。

后来武松遇到了孙二娘,两人义结金兰,孙二娘张青夫妇对待武松关怀备至,武松事孙二娘又像姐姐又像母亲,甚至有一些暧昧。

武松是把对姐姐母亲配偶这三种形象的感情都倾注到一个人身上了。

这就是武松,武松没有单纯的男女爱情观,他的爱情观是畸形的。

潘金莲的爱情观

潘金莲没有爱情观,这一点真的很遗憾。

为了描绘这个千古奇女子妇,施耐庵将潘金莲的七情六欲统统掏走,仅留下男欢女爱那部分。

于是乎,潘金莲成了一个满脑子不健康思想的龌龊人儿。

潘金莲见到武松,又对比自己的丈夫,武松的哥哥武大,越发觉得武松高大威猛,强壮精悍了。

潘金莲看武松那是越看越喜欢,心中暗暗赞叹不已。

武松怼上潘金莲

潘金莲之于武松,只有欲没有情,这是潘金莲最后没能得到武松的最关键因素。

武松初见潘金莲,尚有些心动,及后相处,两人做一处吃酒,潘金莲一味儿想去撩那武松,那武松再粗糙,再不晓人事,至此也察觉无遗了。

面对一脸狐狸样的潘金莲,武松觉得这女人哪还有点嫂嫂形象,更别提慈母形象,武松与潘金莲相处时间愈长愈觉得此女叫人作呕。

后来潘金莲又去武大郎处吹枕边风,诬陷武松想要轻薄自己,更是将潘金莲对武松没有半点真情的真相展露无遗,此举兼且要离间武家兄弟二人,武松对此自是更加厌恶。

我认为,如果潘金莲不是这么色欲熏心,猴急着往上撩,而是以一个嫂母的形象,对武松关心爱护,嘘寒问暖,假以年岁,武松自是一颗心种在潘金莲身上了。

到那时,自是有的武松烦恼痛苦,可那都是后话,此间歇过不表~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历史小说并不是真实演译历史的天空,

小说也是任由作者的性子来,一支秃笔神出鬼没,写来写去,绕来绕去,结果绕成了妙笔生花的名著,

《水浒》喜欢看,读过不下五次,从小人书到古版都看过!

当然有些章回,客观之中更多了些虚拟的成分。

有关武松,施耐庵颇是用了些笔墨,英雄个性跃然纸上,成为万千喜欢的人物。

武松到底喜欢不喜欢潘金莲?

这是个没有结果的命题,

正解都在读者心中,

打虎英雄武都头,肯定大家喜欢!

重点是每个读者,对潘金莲的认识格局?

读者喜欢潘金莲,肯定武松也喜欢!

反之亦然!

关键是,很

多人嘴上骂,骨子里却喜欢!这样的结果,武松也只能是让爱模糊起来,

藏在心里,藏在文字中...


没有喜欢潘金莲。刚开始很尊重大嫂,然后发现大嫂有点轻薄,再后来愤而杀之。


《水浒传》中武松是喜欢潘金莲的。英雄爱美女,美女爱英雄,无可非议。嫂嫂潘金莲长的如花似玉,真是人见人爱。

武松武植从小相以为命,武松视长兄为父,所以武松不可能越雷池半步。


武松从未喜欢过潘金莲,但却一再给潘金莲送出了错误信号,这让本就对武松有意的潘金莲再也无法控制感情,才有了“醉酒述衷肠”的戏码!

景阳冈上勇斗猛虎的武二郎,可谓一战成名,在阳谷民众的簇拥下来到了阳谷县衙。赤手空拳打死猛虎,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一件了不起的稀罕事;更何况,这只猛虎已经接连伤了二三十人,已然成为阳谷一大害,阳谷知县闻听大害已除,英雄已至,赶紧来到县衙门口亲迎:

敢问壮士尊姓大名啊?

武松回应:

小可武松,见过知县大人!

注意,武松脾气收敛了,性格温和了,待人接物的态度变了。这句回答以后,武松甚至上前下跪,极尽谦恭!

武松为何变了?

自幼,武松吃尽了苦头;现在,武松也受够了颠沛;如今的武松,已经从一个喝酒闹事的二流子变成了受民众拥戴的英雄,环境改变人,经历更能改变人,武松已然被架到了传奇的高度,不得不具备传奇该有的正面形象。

更重要的,他面对的是知县老爷,是体制内能够一言定生死、一言改命运的上位者。

此时的武松只想追求安稳的生活,获得知县老爷青睐,进入体制内生活,就是最安稳的生活!

所以,等到知县老爷犒赏武松的时候,武松给出了极为体面的处理:

武松打虎实出无奈,此钱受之有愧!猎户们整日守在景阳冈,十分辛苦,此钱不如我代大人赏了他们!

注意,知县刚刚称呼武松为“壮士”,可“壮士”是什么?说白了,就是莽夫,空有一身力气,这种形象可不符合体制内的要求。

所以,武松的这个决定既能树立正面形象,赢得群众基础;更能一举改变知县老爷对自己“莽夫”形象的认定,给自己争取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我们再来看知县老爷的反应:

哎呀,你不光有打虎的本事,还是一位义士哩。要不嫌弃,就留在我阳谷县,做一个步兵的都头如何呀?

看见了吧,知县老爷对武松的形象认定改变了,不再称其“壮士”,改称其为“义士”了。“义士”又是什么?品行超凡、慷慨乐助,符合体制内的要求了吧!

原著小说中,武松听完这句话,给出了这样的回应:

若蒙恩相抬举,小人终身受赐。

一个整天被官府追着跑的人,口中再是叫嚣不惧怕、不在乎,也掩盖不住心中对官府的畏惧甚至向往。如果我是体制内,如果我也有一套制服,如果我也能拥有这样体面的工作和权力,那该多好......

此生若得安稳,谁愿颠沛流离!

可在剧中,武松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多谢大人抬举,只是武松要去清河县寻找哥哥,不敢答应!

是不是突然觉得武松并没有进入体制内的想法?

相反,这句话以后,更能让武松的正面形象立体化!原来,武二郎不仅是一位“义士”,还是一位知恩图报、重情重义的好汉!

武松同志,阳谷知县携县衙全体同仁欢迎你!

说了武松那么多,和接下来即将出场的潘金莲有什么关系?

其实,武松和潘金莲之间的误会,就是因为武松对安稳生活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感恩造成的!

初见武松,潘金莲立马震惊于武松的魁梧身材和英朗面孔,别想歪,就武松的整体形象和打虎英雄的光环加持,这是一个女人的正常反应!

第二次见武松,武松又是一个大礼,而后给出了这样的说明:

武松只是敬重嫂嫂,我哥哥为人老实厚道,如今有这么一个家,全得感谢嫂嫂一手操持。

我们来看潘金莲的反应——眼泪泛泪花,心中有感动:

就是你哥哥,也没说过像这样的话!

体谅、理解,对于男人而言非常重要,对于女人而言更为重要!

此时的潘金莲都是什么生活状态?

武大没起床,她就早早蒸好了炊饼;武大出门,她还得忙着整理工具、收拾卫生;武大回家,她又忙着伺候,而且坚定认为“伺候的是自家男人”,份属应当、天经地义。

更重要的是,守着武大这样的矮、矬、枯树皮男人,潘金莲认为“总算过上了安生的日子,我现在什么都不想了”,人家很知足。而且,此时的潘金莲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王干娘前来敲门,潘金莲一句“拙夫不在”就给拒绝了!

就这样一个女人,最需要什么?需要理解,需要体谅,需要别人知道自己的付出和牺牲!

也就是说,武大没给的安慰,武松给了!

当然,武松之所以由此感叹,也仅源于他对安稳生活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满足!

同样,此时的潘金莲还是没有别的想法,甚至,为了避免武松误会,还紧接给出了这样一句:

如今都是一家人了,莫再说什么谢不谢的,让外人听了笑话!

立马转换成了嫂子的角色,立马拿出了“长嫂比母”的形象。

有了武松这般理解,潘金莲自然要表现出对武松的厚待,那就是要求武松住在家里,而且人家给出的理由也无从挑剔:

不就是添双筷子吗,再把那偏房给收拾一下就就行了!平日里,叔叔要想吃些热乎汤水的,也都随心,叔叔要不肯搬来住,倒叫街头邻居笑我这个做嫂嫂的不容自家兄弟。叔叔若来了,我脸上也有些光彩。

首先,武松住在家里并不麻烦;然后,武松住在家里,能够得到更好的照顾;再者,武松住在家里,也能让潘金莲在街头邻居中间树立一个正面形象。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是一点,那就是武松住在家里,潘金莲的脸上有光彩、有面子!

注意,武松没来之前,潘金莲总会交代武大一句“咱们初来乍到,到街上不要与人口角”;注意,王干娘来找潘金莲的时候,潘金莲都是以“拙夫不在”为由拒绝。

可自从武松住进家里以后,王干娘再来家里,潘金莲对武大的称呼就变成了“家夫”。从“拙夫”到“家夫”,这不仅仅是一个称呼的改变,更是心中底气的突飞猛进,有武松在,他们不再受欺负,不再害怕了,这才是潘金莲想让武松住在家里的真正原因。

那么,潘金莲究竟何时对武松对了歪心思呢?

武松住进家里,潘金莲为其收拾床铺,武松再次表现出对当前生活的知足并对潘金莲表达了谢意:

我们兄弟自小受苦,没有爹娘,如今多亏了嫂嫂,才有了这般福气,嫂嫂辛苦了!

潘金莲没有回应,武松也并无他意,只是庆幸于现在的生活而已!可这接连的理解和体贴,必定会让潘金莲心生感动,这份感动中已经多少出现了另样成分。

冬日来临,潘金莲见武松仍着单衣,但想着为武松缝制一件衣服,亲手丈量尺寸的时候,潘金莲有过这样一句感叹:

叔叔身量真好,怨不得能打死老虎!

感动混杂着敬佩,敬佩混杂着渴望,伴随着这份渴望,感情已经变味儿!

晚上,潘金莲忽然想到武松的屋里没有炭火,赶紧起身,说道:

只记得我们屋里暖和,忘了叔叔屋里没一块火星!

可武松一个精壮汉子,压根就不怕冷,甚至还袒露了健壮身量。一边是那样的丈夫,一边是这样的男人,潘金莲心中的一团火立马烧了起来,感情彻底变味了。

可直到现在,潘金莲仍然压制着内心的悸动,只想看到武松便已知足,可等到武松带来那块衣料,两人之间的误会到底出现了!

关于这块衣料,武松给出了这样的说明:

自武松回来,不知给嫂嫂添了多少麻烦!今日特为嫂嫂扯了一块衣料,望嫂嫂不要嫌弃。

武松的意思很明确,就是为了答谢潘金莲的照顾,本质上还是对现今安稳生活的知足,对潘金莲辛苦操持这个家的感谢!

可这是衣料啊,就算放在现今生活也有着明显的暧昧嫌疑,放在宋朝几乎等于直接表明了心迹。于是,潘金莲误会了,直接给出了这样一句回应:

还是叔叔会疼人!叔叔真有眼力,这料子正合我心。

“疼人”、“合心”,这些关键词的出现,足以证明潘金莲彻底误会了武松的意思。

既然收到了如此明显的信号,潘金莲之前答应给武松做的衣服也就有了另外的含义,甚至已经相当于定情信物的交换。于是,她赶紧上楼取来衣服,坚持要让武松当面换上试试。

当着潘金莲的面换衣服,武松当然不肯,恰好此时王干娘来送菜,可等到潘金莲送走王干娘,武松已经进屋换好了衣服。

然后就是潘金莲一言未发,默默上楼,很明显,武松的举动让刚刚燃起希望的潘金莲失望了!

既然潘金莲已经失望,已经明确了武松的心意,可她为何又要主动出击,非要趁着酒意向武松表明自己的心迹呢?

武松进入县衙任职,武大又有生意支撑,武家的生活条件已经得到了根本上的改善。于是,潘金莲劝说武大:

何必这么劳苦呢!

我们来看武大的解释:

我想多赚些钱,攒起来,早晚托王干娘给我兄弟说门好亲事。

听完这句话,潘金莲呆愣了一下,然后问道:

是叔叔托你的?

这个问题,能让潘金莲确定武松的真正心意,武松主动,就说明潘金莲彻底没戏了;武松不知情,留给潘金莲的时间也不多了!

武大回答:

兄弟这么大了,在县上好歹也是个人物,这孤零零的,我这做哥哥的怎么能不管呢!

行了,不是武松主动要求的,潘金莲还有机会,但也要抓紧时间了!于是,潘金莲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也做了一个足以毁灭这个幸福家庭的决定!


这个问题建议你去问一问施老先生,不光如此,而且整部《水浒传》里的疑问都可迎刃而解!


武松开始确实很喜欢潘金莲,这他喜欢潘金莲却有尊敬潘金莲的成份,兄长武大郎长得丑陋不堪,如花似玉的潘金莲能给兄长做妻子,武松能不尊重潘金莲吗?能不喜欢他这个嫂嫂吗?


人要问亲主次,乱轮败俗风规。武松对潘莲就一点也不动心?可以这样说:言不正名也不顺。一个有心痴迷,一个拒之千里,一个姿色出众,一个打虎英雄。一个是嫂如母,一个视兄弟情深。清规戒律,不可欲越。若不是嫂叔关系,打虎英雄也许会漫步雷池,跌入爱河的。你想英雄谁不爱美女?[玫瑰][玫瑰][玫瑰][祈祷][祈祷][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