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闻:知行合一扎扎实实提升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2021-07-22 04:48:01
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是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核心素养的提出,让教育改革进入“3.0时代”。作为与时俱进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对自身的课堂教学不断进行探索与反思,把培养目标聚焦在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共同素养的提升上。一、教学环节的设计要具合理性
杨再隋教授曾说:语文教学要做好两个方面,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事,二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功。对于老师来说,上课前设计教学环节成为首要之事,就目前来看教学设计存在“拿来主义”现象,不精,不帖合本班学情,追求“大杂烩”式的高效课堂。
如何解决呢?了解学情是我们的法宝,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对名家的教案设计进行“本土化”改动。像王崧舟说的那样,“一课一得,让课堂变得干净”。教学目标不宜过多,锻炼学生能力不要面面俱到,面面俱到就是不到,眉毛胡子一把抓,就会显得杂乱。内容少,方法多,重视读,当堂写是名家课堂的共同特点。
二、老师语言要具准确性、趣味性
观摩王崧舟、张学伟、张立军老师的课,为什么是一种享受?因为名家有一项基本功——锤炼语言特别具有吸引力。无论是引导语、过渡语、总结语,还是对学生表现的点拨与评价,每一句都不啰嗦,每一句都能恰到好处,这些语句大多情况下不是教学智慧的闪现,而是课下锤炼得来的结果。特别是学生当堂写文后进行点评时的语言,更是想学生所想,设想多种预案的结果。“谋定而后动”这是我们这个阶段需要做的,养成课堂上不随便多说一句话,树立“每句话都有用处” 的观念。在达到语言准确的基础上,寻求趣味性,这样距离心目中的大家又近了许多。
三、教师、学生角色转换需协调
名家上课就不讲了吗?王崧舟照样讲,张学伟、张立军也照样讲,老师当讲则讲,不讲不能引导学生学习,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讲什么、讲多少、何时讲、怎么讲得好就显得很重要,讲得不好,教师这个“主导”就会影响学生这个“主体”学习质量,两个角色要根据学情及时转换。就像杨再隋讲的那样“老师的讲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课堂是个载体,老师主导学习,但学习的主体还是学生。
四、小组合作需指导
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小组合作学习老师们在平时很少使用,公开课时常用,而名家上课却是很谨慎地使用,甚至不用。为什么?主要原因是小组合作的高效运转是需要训练的,从人数设置到组员分工,再到合作技能,都是需要训练的。这是名家的“短板”,却是我们的机会,如果老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能深入探究,有效指导,完全有机会上出不一样的课堂。
五、学生基本素养需培养
名家的课堂很精彩,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的表现同样出彩。过度重视分数也有其负面影响,我们总认为人家的学生习惯好,但好习惯是日积月累培养出来的,从站姿规范、坐姿标准,到回答问题清晰明亮、朗读课文饱含深情,再到勤于动手、善于动脑……都要事无巨细,循序渐进培养。如果问题多,先挑最急需解决的抓紧培养,从个别学生开始培养,以点带面。在实际工作中列出进度,以学期为时间节点进行,相信两三个学期后,学生面貌会较大改观。
六、教师基本功不能丢
当下课改,先进行的是改课,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大量多媒体的使用,但音频能代替老师范读吗?视频能有效唤起形象吗?语文本身就是媒体,能用语言解决的问题就无需技术!老师的示范作用不可替代。因此教师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基本功,普通话达标了不意味着诵读能力就强,因为课堂需要范读;三笔字会写不意味着写得好,因为课堂需要范写;学生作文写不好,原因在老师,因为老师就害怕写……我们应该回头看一下自己的课堂,有哪些基本功要提高,需要培养哪些兴趣爱好……
当下老师应当“两不怕,一坚持”,一不怕上公开课,二不怕写材料,一定要坚持学习。“学有得,心尝悟”,让公开课与随堂课走在同一条路上,让反思插上飞翔的翅膀,知行合一,扎扎实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