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文章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注意和其他课程的融合,努力实现语文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学科融合有利于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往往屡试不爽。现将我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学科融合的例子举证如下。

一、实施学科融合的几点做法

1.利用学科融合放松学习压力。

人教社实验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前几课都是由词语、儿歌、写字三部分构成,受一年级学生年龄因素的制约,学生学起来常常感觉枯燥无味。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经验证明,在一年级刚开学的时候,不应当有‘纯粹的’阅读课、写字课或算术课。形式单调会使儿童很快感到疲劳。”我在教学中把词语、儿歌和写字进行分散教学的同时,当看到学生比较疲劳的时候,我就让学生根据儿歌中的内容画一幅图画,再把图画中的动植物或者物品的名称写上。这不仅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而且通过绘画帮助学生理解了儿歌的内容,通过写名称的方式落实了写字教学。

2.利用学科融合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有时成人很好理解的东西,小学生却很难弄懂。讲古代以山之阳、水之阴为南,以山之阴、水之阳为北时,学生就不好理解。我就在黑板上画了一座高山,在山下画了一条大河,山河的南面画了一轮光芒四射的太阳。学生一看,马上理解了,能见到阳光的是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所以山南水北为阳,反之则为阴。

教学《庐山的云雾》时,课文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我没有让学生死读,而是启发学生边读边想,看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然后让学生自己画戴“白色绒帽”、缠绕“条条玉带”的庐山云雾图,通过画画领悟云雾像大海天幕的情景。由于有了兴趣,学生画得兴趣盎然,读得声情并茂。

3.利用学科融合启迪学生思维。

教学《月光曲》时,学生很难融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我即时播放了贝多芬的同名钢琴曲,以此为背景,引导学生体会第八、九自然段的感情色彩,学生很快读出了韵味,读出了情致。

在教学《燕子》时,我将读和歌结合。当学到“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时,我马上播放了钢琴伴奏曲,让学生齐唱《小燕子》,使学生在歌声中感受到了语言之美,体味到了比喻之妙。

4.利用学科融合检验教学效果。

在教学《爬天都峰》时,我让学生画一画,结果有的学生把云彩画在峰顶的上面,显然这部分学生对下面这段话没有真正读懂。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打颤!

通过这件事,我再次反思自己的阅读教学,有时看似学生读得很投入,也很有感情,其实学生没有真正读懂课文。经过认真思考,并请教有关老师,我发现这是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会思考的结果,由此我加强了对学生的默读方法的指导。从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深刻多了。

二、对学科融合的几点思考

1.学科融合应立足共同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学科融合,并不仅仅是非语文学科为我们语文教学服务,而是促进学生各门课程共同提高。如我了解到数学课中乘法的分配律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后,我及时安排学生写题为《谈乘法分配律的优点》的作文,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有利于学生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难题,还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科融合考验现行备课模式。

现在以同学科教师组成的教研组为主的备课模式显然不利于学科融合。老师们对同年级的其他学科教材缺乏必要的了解,在实施学科融合时,由于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水平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科融合的实施。

3.学科融合考验教师素养。

尽管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在教育界喊了很多年,但是受培训模式、师资水平、年龄结构等因素的制约,当前小学“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很少,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科融合的落实。试问,不懂音律如何选择背景乐曲?

4.学科融合要把握住学生特点。

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有八种智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侧重,有的人言语──语言智力强一些,有的人音乐──节奏智力强一些。因此,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不同的学科融合结合点。如古诗教学,我们既可以借助注释理解,又可以利用音乐渲染,也可以画一幅意境画等。

作为母语教育,语文教学博大精深。尽管学科融合的确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但是,不论实施何种形式的学科融合,绝不能仅仅为了课堂教学的好看或热闹,应该根据教师的教学风格,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立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出恰当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