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龙田中心小学 叶 青



  创起于思,思起于疑,问题是创造的原动力。产生了问题,思维才有了起点,有了依托;不断地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一、设疑──激起思维浪花



  “学习自疑问开始”,良好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的欲望,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能力的提高都是在解决问题中实现。创设求知的情景,营造一种和谐、自由的气氛,把“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留出宽松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去想象、去思考、去发现、去研究,用数学魅力引起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学“工程问题”时,我先出示例题: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学生很快就列出了算式30÷(30÷10+30÷15)=6(天)然后我让学生报出自己喜欢的米数,由我算出需要的天数。当他们见我说的天数都是6天时,就再也坐不住了,都拿起笔算了起来,一试果然,就更惊奇了。正在这时,有个同学突然问道:“老师,如果我不告诉你总长,你能知道要多少天完成吗?”我笑着说:“6天你信不信?”“为什么工作总量不论是多少,最后都是6天呢”“这就是工程问题的魅力”学生心中有了疑问,就能激发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激活了创新的思维灵感,培养了学生质疑的针对性、主动性、独立性、层次性,达到了“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向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转变,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二、质疑──-点燃创新火花



  “古人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其思维活跃,学习主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大胆寻疑、质疑,积极动脑筋思考问题,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疑问的形式不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在教“长方体的认识”时,学生在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1.长方体有6个面,一个面有4条边,为什么长方体的棱长不是24条边的总和,而是12条的总和呢?2.长方体和长方形究竟有什么不同?……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由讨论。在讨论中,有一位学生对第②问题提出了颇有趣而新颖的见解。他说:“我们在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它只有长和宽,没有高,我把这长方形剪下来,这时它就有了高(厚),所以它是长方体了”。学生的这个见解,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三、探疑──深化探究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善于挖掘素材,努力创设各种问题情境,鼓励、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深入探索问题,用疑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启迪学生智慧,帮助他们不断挑战自我,挑战极限,享受到探索问题给自己所带来的快乐。从而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将知识的理解引向深入。例如在教学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84页例5:苍海渔业队五份捕鱼2400吨,六月份比五月多捕了1/4。六月份捕鱼多吨?教学时,引导学生根据思考题找出例题的关键句子(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1/4),以及例题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把五月份捕鱼量看作单位“1”是已知的),六月份捕鱼量相当于五月份的几分之几等。故此得算式:2400×(1+1/4)。接着再出现一道题:一种服装原价105元,现在降价2/7,降价多少元?让同学们解答,结果有些同学列出错误算式105×(1-2/7),其错误原因是没有审清题意,没有找准单位“1”,没有找准所求问题的对应分率,乱套例题的方法,这一教训也引起全班同学的注意。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在“探”的过程中比较,学生更直观地纠正解题上的错误,接着老师再出示以下题目让学生解答。(1)一件商品原价150元,现在是原来价格的3/5,现价多少元?(2)一件物体原价150元,现有比原来价格提高了3/5,现价多少元?(3)一件物体原价150元,现价比原价降低了3/5,现价多少元?由于有刚才的比较,学生很快找出各题的异同,列出正确的算式。



  通过在“探”中比较,引导学生再次深入分析题中的教量关系,找出异同。这样,突破了教学难点,学生的思维开拓了,解题的思路活了,从而掌握了解题方法,达到抓好“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又如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师按教材的教法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后,放手让学生操作,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推导方法,结果有的学生将圆拼成平行四边形同样能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圆的面积=c/2×r=πr2。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这样更简单些。之后又有不少同学纷纷发表自己不同有见解,他们将圆拼成三角形、梯形后同样也能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还有一位同学说:“老师,用16个扇形来推导公式太麻烦了,我用其中的一个小扇形(看成近似三角形),也能推导出圆面积公式来:S=c/16×r÷2×16=2πr/16×r×1/2×16=πr2



  虽然“探疑”的过程是艰辛和曲折,有时还会尝尽失败的滋味,但当这些定理、公式经过自己历尽险阻推导成功时,又使学生感到欣喜若狂,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这就是数学的魅力。而这些公式、定理也必然会印象深刻、记忆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