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在习作传阅中提升学生的作品意识
──兼谈接受美学与语文作文教学
江苏省如皋市东陈镇丁北小学 薛亚兵
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它是作品和阅读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不是隐藏在作品之中等待阐释学去发现的神秘之物。



──伊瑟尔



现在学生习作的最大问题,就是情感不真实,每次的习作都是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或是为了完成课本所规定的习作要求,或是为了考出优异的成绩而不得不为之。因此,他们的习作大多虚构,甚至无病呻吟,让人读后味同嚼蜡。所完成得作文完全是文字的堆砌,毫无生趣,严重缺乏作品所具备的生命力。文章写好之后最多也只是交给老师检查一下,打个等第,完成一定的作文篇幅,获得一点成绩。这样的文章由于没有一定的阅读群体,让人觉得毫无价值可言,再加上有时没有一定的反馈或反馈不及时,导致学生严重缺乏文学创作最起码的作品意识。



学生习作作为最浅显、最原始的作品原型,它也是由文学创作产生的一种文学产品。作为产品的一种形态,他自然也是一种人类的消费品。因此,就构成了文学消费。有了文学消费,作品生产才实现了其对象化的目的,作品再生产才有了方向,整个文学创作活动过程才得以顺利运转。当然,在小学阶段提文学创作似乎太早了,但是,我们有责任让学生形成创作的作品意识,杜绝弄虚作假,胡编乱造,形成良好的文风。为此,笔者想通过习作的传阅来提升学生的作品意识:



一、习作传阅与文学消费的涵义



所谓“习作传阅”是指学生将自己的习作拿到班上与其他同学交互阅读,轮流阅读。所谓“文学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一项活动。作为小学阶段,学生的习作的文笔尚显稚嫩,距离成功的文学作品尚有很大的距离,但是,其选材如果来自于学生生活,仍不失为学生精神消费的最佳产品。马克思在论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时曾指出:“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每一方直接是它的对方。可是同时在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媒介运动。生产媒介着消费,它创造出消费的材料,没有生产,消费就没有对象。但是消费也媒介着生产,因为正是消费替产品创造了主体,产品对这个主体才是产品。产品在消费中才得到最后完成。”这一段话同样也适用于习作产生于文学消费。没有习作的生产,文学消费就没有了对象和前提而不复存在;反之,没有文学消费,习作生产也就丧失了目的与动力而无法实现。习作产生与文学消费是互为前提与手段、相互媒介与促进的关系。而习作传阅则为这一互动提供桥梁,从而让学生意识到,习作不只是一种纯粹的语言组织,它既是意识形态消费与审美消费,又是商品消费;既是有形的实物形式的损耗,又是无形的精神文化的享受;既是产品的欣赏与接受,又是产品的再创造与再生产。总之,让学生在习作传阅中,体会到文学消费具有商品消费的属性,但有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消费,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审美产品的消费,是既享用又创造的一种精神活动。



二、习作传阅与接受心境的条件



所谓“接受心境”,是指文学接受者在阅读前与进入阅读时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基本心理状态。它会直接影响到接受者的阅读行为与接受效果。一般情况下,接受者如果心境不好或不适当,他就不能建立与接受客体之间的通路,他的情趣就会受到压制,接受活动就不会产生。这是习作传阅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可见一定的接受心境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具体地说,文学接受心境要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



(一)接受者的兴趣



接受者要对传阅的对象有兴趣,因为接受者的阅读动机与需求是多样化的,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习作满足着因人而异的兴趣。在班上进行习作传阅,阅读者通常阅读动机是为了学习创作技巧,为了提高写作能力。



(二)接受者的心态



接受者要保持一种真美的心态,学生作为习作的阅读者、学习者,要能够充分专注于习作世界,尽管许多习作的精神世界还很单一,但毕竟保持着一份孩童的视野,有利于阅读者模仿及在创作。



(三)接受者的愿望



接受者要有与他人习作及作者对话的愿望。阅读是接受主体主动、自主的精神活动,也是接受者与他人交流的一种方式。持有对话的愿望对接受者的心境来说是重要的,自觉的对话意识是种主动的姿态,他不仅使接受者处于与作品、作者平等的地位,而且有利于自由、愉悦心境的保持与个性创造力的发挥。



三、习作传阅与文学接受的过程



文学接受是一项特殊的审美与文化的精神活动,是读者与具体作品碰撞、沟通、契合的双向互动过程。文学接受从总体上说,发生与读者对作品的阅读。



学生习作时可以采用博客的形式予以表现,学生习作的正文即是博客主贴,这篇习作在班上进行传阅,班上所有阅读者(包括老师)可在主贴下方跟贴,跟贴篇幅可长可短,跟贴内容可以是对版主习作的评论,可以是阅读习作后的感想,也可以评论其他博客内容等等。



课标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这就要求学生要写真话,写心里话,写出真情实感。



因为大家在博客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昵称,这样学生说话就更加大胆、更加真实了。打开同学们的习作本,内容五花八门,既有生活观察日记,也有点滴的生活感受,生活随笔,有的是洋洋洒洒大篇,有的是照片、漫画,也有的只有短短一两句话。但相同的一点是小学生所写内容无一不是自己的真情流露。如:有的同学埋怨:“我们的班主任真是太严格了,我有点害怕。”“功课太多了,我作业做不完,没有时间玩。”其中更多的小学生把习作作为倾吐心事的小屋。



习作传阅就像是班级中人与人之间的连心桥,她能联络师生、生生之间的感情,增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友谊。有时我让学生每人围绕某个问题,写一篇作文,彼此交流,辩论,然后在这种思想交锋的基础上,再写些回应的东西,同学们常常为一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别看他们年纪不大,懂得知识可不少,旁征博引常常令我自愧不如。当然,我的言论也是他们争相传阅的焦点,对于班上的不良苗头出现在习作中时,我就及时引导,拨正他们的方向。有时,也有学生把平时不便于口头问我的一些问题,借习作传阅向我提问……我相信,写这样的作文,学生一定会感兴趣,一定会重新激活学生对作文的热情。



“现在的小学生,心理压力挺大的。”绍兴第七医院的心理医生告诉记者,“很多压力其实只要宣泄出来,就没有多大问题了,而有的小学生不太喜欢和老师家长有过多的语言交流,这样的情况,如果能通过文字体现出来,无疑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好处。”现在有了习作传阅者中媒介,学生又可以借助它实现与家长的心灵沟通。



习作传阅最大的作用在于互动,能掀起同学之间互助互学的热潮,实现同学之间习作的优势互补。因此在写作上可以建立学生的“读者意识”,也就是说,学生必须要考虑到自己的作文是有很多读者的,而不仅仅是自己的语文老师或阅卷老师,这样的心态,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整顿自己的语言。毕竟,有读者的文字和抽屉文学的文字,是不同的。为了吸引读者而做出的写作努力比起为了应付老师而做出写作努力,肯定要好得很多。



这种写作形式最大的特点在于每一个写作文的人都成为了读者。因为传阅本质上是一种思想交流,你必须听别人讲,同时表达自己。这也是我们在写作课上经常谈到的写文章的人心中要有读者,文字放在抽屉里,是不叫文学作品的。只有读者的阅读参与,作品才能成为作品,这无形中就提升了学生习作的作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