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互联网 >

免抵退应退税额账务处理(“免、抵、退”税业务的计算与账务如何处理)

2022-09-07 21:22:06 来源: 用户: 

大家好,成成来为小伙伴们解答以上问题,免抵退应退税额账务处理,“免、抵、退”税业务的计算与账务如何处理相信这个话题很多人都不知道吧,下面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应予免征或退还所耗用外购货物的进项税额抵扣内销货物的应纳税款:“退”税,是指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因应抵扣的税额大于应纳税额而未抵扣完时,经主管退税税务机关批准,对未抵扣完的税额予以退税。

一、免抵退税额计算

1.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额

=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其中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价格为组成计税价格。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

=货物到岸价格+海关实征关税+海关实征消费税

2.当期应退税额和当期免抵税额的计算

(1)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2)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期末留抵税额”。

3.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二、举例说明

某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2002年9月报关出口一批货物,开具出口商品专用发票,销售额为离岸价为600万美元(美元与人民币汇率为1:8.3),当月内销货物销售额为200万元人民币,购进货物价款为5,000万元人民币,进项税额为850万元人民币,当月取得出口单证齐全以及上月出口当月收齐单证的销售额为离岸价650万美元(美元与人民币汇率为1:8.3),出口货物退税率为15%,购销货物的税率为17%,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应退税额,并做相关的会计处理。(该企业未从国外进口料件)。

计算及相关分录如下:

(1)购进货物,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50,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000

贷:银行存款58,500,000

(2)内销货物的销售,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2,340,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2,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00

(3)外销货物免税,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6,000,000×8.3)49,800,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49,800,000

(4)计算不予抵扣的税款。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当期出口货物的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分录为:

借:产品销售成本996,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996,000

(5)9月份《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汇总申报表》,注明的应退税额、应免抵税额的计算: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应纳税额)=340,000-8,500,000+996,000=-7,164,000

免抵退税额

=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分录为:

借:应收补贴款——增值税7,164,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628,500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8,092,500

(6)企业收到出口退税款,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7,164,000

贷:应收补贴款——增值税7,164,000

三、“免抵退”税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以上是小保为大家整理出来的,希望看了会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