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青海汽车救援,海东日报:青海一汽修厂几十辆车被山洪冲走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青海汽车救援,海东日报:青海一汽修厂几十辆车被山洪冲走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搬迁群众家门口变身“上班族”】初夏时节,走进海东市乐都区七里店安置小区,一排排灰瓦白墙的新居错落有致,一条条宽敞明亮的巷道干净整洁,社区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幼儿园、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应有尽有。

  “你好,进去后请不要把车停在消防通道上,请有序停放车辆。”52岁的李海山正在维护小区车辆的停放秩序。

  李海山所在的乐都区马营乡八架山村地处偏远,多数村民依靠种地收入生活。李海山年迈的父亲患有腿疾,生活无法自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种地和照顾父亲就是李海山生活的主要内容。

  2019年,在扶贫搬迁政策支持下,李海山只掏了1万元就搬进了七里店小区的新房,还得到了一份公益性岗位工作,成为一名文明劝导员。妻子则通过社区介绍找到了一所学校的保洁工作。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每年有了稳定收入,这几年,李海山家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七里店安置小区是青海省目前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占地面积约200亩,投资4.9亿元,总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建成47栋住宅楼,共集中安置乐都区马厂乡、马营乡等12个乡镇的近7000名村民。近年来,乐都区因地制宜,利用安置规模大、人口密集和交通便利的城区优势,通过出租商铺、开设农贸市场等方式,促进搬迁后续产业发展,推动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劳动者就近就地就业,切实保障了搬迁群众稳定增收,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蒲积学是马厂乡泉儿湾村的脱贫户,两个孩子都在小区里的东林学校上学。“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从村里的‘土房’搬到了城里的‘洋房’,我的两个孩子都在家门口上学,我不能出远门务工,还好社区了解到我有就地就业需求,让我到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海东)分校干维修工,现在每月能拿到3000元工资,还能照顾到两个孩子,真的是太感谢政府了!”蒲积学说。

  像蒲积学一样的安置群众还有很多,乐都区就业局与多家用工企业对接,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及时精准推送就业务工信息,搭建就业信息平台,提升了服务群众的质量。截至目前,已推送就业务工信息1.8万条,线下开展“春风行动”“金秋行动”等易地搬迁劳动力专场招聘活动20余场次,输转富余劳动力17538人次。通过各类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79人,东西部劳务协作实现就业163人。

  “公益性岗位让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我也跟城里人一样能上班拿工资了。”李崇莲笑着说道。马厂乡八旦村的李崇莲也是一名脱贫户,公公蒲吉成今年70岁,由于身体残疾,平日里需要婆婆照顾,丈夫在修理厂上班,女儿还在上初中。社区考虑到李崇莲的家庭情况后,为她提供了一个公益性岗位,担任楼栋长,每月固定收入750元。

  在城里安家后,公交车直达社区,就学、就医、就业等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农村搬迁到城市生活后,许多群众的劳动技能成为突出短板,乐都区坚持“扶上马、送一程”,通过摸底调查,梳理归纳,及时掌握了群众的技能培训需求,并根据需求开办了烹饪、家政、机动车驾驶、电焊等各类培训班,切实拓宽了群众的就业渠道,实现了从“庄稼汉”到“手艺人”的转变。

  记者了解到,今年乐都区将及时建立就业状态清单,制定“一户一策”就业帮扶计划,建立岗位信息常态化推送机制,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活动,精准推荐就业岗位和职业培训信息,保证有就业意愿的搬迁群众至少获得2个以上有针对性的岗位信息,全面确保搬迁劳动力能就业、有收入。

本文青海汽车救援,海东日报:青海一汽修厂几十辆车被山洪冲走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