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时健有儿女吗(褚时健儿子)
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褚时健有儿女吗,褚时健儿子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1位网友观点:
褚时健偷油出去,母亲假装看不见,转身就笑了
褚时健的童年生活里,几乎整天都和江水玩在一起,练就了一身好本领。
褚时健有两个堂哥,年纪不相上下,从小就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经常一起玩。褚时健是兄弟几个最小的,但是说到抓鱼,还是褚时健最厉害。
记得那时候,农村里也没什么好吃的,就见褚时健天天半晚拿一筐鱼回来,妈妈说:“不要在抓鱼回来了,家里都没油煎它了!再拿只有干吃了。”
看到这里,我笑了笑过之后确是内心的不安。褚老及一些有能力的人,多数都是从小经过人生的历练,随后懂得珍惜一切,努力奋进的人!而我 包括我的孩子,却没有这样的优待。褚老的童年是他走向成功的基石!
其实母亲当然知道,儿子抓鱼回来也是想让家里面吃的好一点。
母亲说缺油,叫自己不要拿太多鱼回家,褚时健听了进去,毕竟是家里老大,他很能理解母亲必须节俭过日子的想法。
说到这,突然想起儿时的我,(我哥喜欢钓鱼,我上小学他上中学,有一年他放暑假,天天在村口河边钓鱼,早上出去傍晚回来,每天都带回1~2条草鱼,有大有小。连着有一星期天天吃妈妈做的炖鱼熬鱼汤,那会穷不加其他的配菜,就干吃鱼,我怎么都吃不腻。。。怀念那个破破的厨房里一口大锅里冒着白气,我们围坐在一起吃鱼的日子)
但母亲确实没注意到,炸鱼确实太浪费鱼了(为什么不清蒸,百思不得其解),还有褚时健会偷偷的拿油出去。当然也是去炸鱼,而这次是炸给去他人吃。
成长的环境影响褚时健的性格,母亲没有对他拿东西给别人而觉得是不好的,相反,一直对他很信任,正是母亲的大方也让他对身边的人也慷慨,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们日常的行为与周遭环境离不开密切的关系,就像你如果想要变优秀,就要不断地向优秀的人学习的道理一样。
褚时健无私分享:是成功人士必备的品质,每每出现这些,觉得儿时养成的习惯品质,到了该是做大事的年纪总会用得上,特别是好的品质。这里褚时健就特别明白劳动成果分配的意义,更好团结同伴,也利于自己发展!
毕竟是小山村,加上那个年月,日子大家过的都不好,油星是很难吃上。有时候,大家一起去抓鱼,每次褚时健都抓到最多,也会分享给大家,而大家都会想想要不要拿,因为家里少油少盐的,拿回去也是浪费(那你平时吃青菜也浪费么?还是那句话:清蒸阿)。
不过褚时健可不管这些,都会说:“我给你嘛!”他的义气在村子里还是很有名气的啊。
褚时健小时候的义气为他今后的商业奠定了基础,其实马云小时候读金庸的武侠小说,也深受兄弟义气的影响。当你心里装得下别人的时候,别人才会跟随你。
更多关于褚时健的故事,都在《褚时健新传》里#褚时健# #名人#
第2位网友观点:
人各有志,认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姑姑家的儿子就是我的表哥,前年10月份从教师的岗位上退休了,他说他呆在城里几十年,不想住城里,想到山里租些地,走烟草大王褚时健的路子,种柑橘。
表哥八十年代农学院毕业,后分在市内农校教书,教了一辈子农学,可真正在地里干活时间并不多,基本上都是理论课,他不想当赵括纸上谈兵式的人物,他想检验一下自己到底是不是一个理论能够和实践相结合的人。
起初老伴女儿都反对他这个想法,可他执意要这么干,也就随便他了。女儿大学毕业后,考上了江苏无锡公务员,在政府部门上班,四年前,老伴到无锡照看外孙去了,那时表哥还没有退休,还没有感到寂寞,退下来后,他总想干点儿实实在在的事情。于是他就和他的山里学生商量,看能不能在山村里租些荒山荒坡,种柑橘,学生说租多了不行,租十几亩荒坡地还是可以的。
去年3月份,他种了11亩脐橙树苗,目前长势很好。
上个星期天,我去看他,他精神状态饱满,走起路来特别有劲儿。他对我说,以前在学校,都是纸上谈兵,现在实打实,还好,我的知识全能用上,看看我的树苗就知道了我不是赵括马谡。他说,我种的脐橙争取三年挂果,我的脐橙保证比市面上脐橙糖份足,口感好。
我说,你又不缺钱,干嘛要这么辛苦,一个人住在山里,还拼命挣钱?他笑着对我说,你想哪儿去了,我不是为了挣钱,就是不想寂寞,想干点儿有意义的事情,来证明自己不是空头理论,等树挂果了,我卖一些,保个本钱,剩下的全部送给附近的学校,给学生老师吃。等我干不动了,我会把这片脐橙树无偿分给村民。
这就是我的表哥,他是不是有些傻?
第3位网友观点:
亚洲烟王褚时健背后的女人”马静芬,70岁和丈夫一起再创业,74岁患癌击退病魔,80岁缔造褚橙庄园,85岁入选中国女性领袖50人之一。现已发展成11家企业,比褚时健还多6家。
1932年,马静芬出生在昆明,父亲是银行经理,母亲出身大户人家。优渥的家庭条件让她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1954年,褚时健在工作中认识了当老师的马静芬。马静芬的落落大方,褚时健的踏实能干,二人互生情愫,谈起了对象。
1955年10月20日,27岁的褚时健和22岁的马静芬花了10元钱买了些糖,请两边的同事齐聚一堂,听领导讲话,吃喜糖,两人的婚就算结完了。
婚后一年,两人有了女儿褚映群。女儿3岁的时候,褚时健被下放了。为了丈夫,马静芬把自己也下放了,一家人怎么都要在一起。
在这里,马静芬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时光。一家人住在四面透光透风漏雨的临时工棚里。马静芬要种菜、要起早贪黑地养几十头猪。
为了养家糊口,马静芬还跟人学会了织毛衣换钱。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褚时健到玉溪卷烟厂当厂长。
那时的烟厂效益不好,男青年很难找到对象。房子之间私搭着鸡窝、煤棚,鸡鸭厂区到处乱跑。
上任伊始,褚时健就给马静芬交代了任务:把厂区环境整饬一新,让工人们有一个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但工人们不愿意拆自己搭建的那些个鸡鸭棚,很是抵触。
马静芬只好一家一家地去做工作,花了好几个月,才把厂区的“违建”清理完。接着栽上花花草草,整个厂子至此面目一新。
十年磨一剑,褚时健将玉溪卷烟厂打造成了亚洲第一,儿女们也已成家,马静芬没什么好操心的了。
可世事难料,1995年褚时健因为经济问题入狱,马静芬和女儿也一同入狱。褚时健被判无期,马静芬则4年后被无罪释放。
马静芬出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女儿的骨灰入土安葬。她那坚毅的神情给在场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老太太可不一般!
那个时候马静芬不敢去想褚时健到底能不能回来,她只想自己要坚强地活下去,让老头子有个盼头。
于是66岁的马静芬承包了20亩地种百合花。虽然利润不多,但她很知足,有事情忙,才不至于想东想西的。
2002年,70岁的马静芬与74岁保外就医的褚时健承包下2400亩的农场种橙子。创业初期,老两口就住在临时的工棚里。马静芬笑着说,晚上都不用出门,抬头就能看星星。
2006年,橙子大丰收。马静芬参加了昆明的展销会。为了能多卖一点,她拉起了“褚时健种的冰糖橙”的横幅。褚时健不让她挂,马静芬就趁他不在的时候悄悄又把它拉上。
对于云南人来说,“褚时健”三个字依然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褚时健种的橙子”不胫而走,优异的口感和品质,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从那以后马静芬就到全国各地的展销会上卖橙子,使更多的人认识了褚橙。十年磨一剑,2012年的褚橙一飞冲天,成为了众人皆知的励志橙。
2007年,褚时健突然出现了吃不好、睡不好、容易疲倦的症状。马静芬督促他去检查,褚时健让老伴也进行了检查。褚时健无大碍,而马静芬却检查出了癌症。但她放平心态,积极与病魔斗争,身体稍好些就回到了褚橙基地,继续奋战!
2013年,县里提议他们把基地打造成新农业示范点。从设计、建材再到组织施工,81岁的马静芬全部亲力亲为。
一年后褚橙庄园建成,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马静芬做的褚蜜、褚酒、红茶、苹果、鲜花饼,以及后来推出的褚柑。如今她的名下已有11家企业,比褚时健还多6家。
多年的沉浸果场,让马静芬嗅到了商机,她发现3月份前后的水果市场缺少柑橘类的产品。在比较了口感,产量,栽种环境后选定了这款原产于以色列的沃柑来种植,这就是“褚柑”。
找准了市场,马静芬就开始找地。她发现磨皮村的地挺适合种柑的,更主要的是那地方是有名的贫困村,基地建在那里,农民就可以到基地工作,有收入,就能脱贫,于是租下那里的4300亩地。
2017年,已经85岁高龄的马静芬当选为中国商界女性领袖50名之一。她经历过无数的磨难、挫折,耄耋之年,依然步履不停,一位成功而又伟大的女性。
面对市场对于他们老两口的信任,马静芬说她要做的就是用越来越多的好产品来回馈这份信任。她要把云南的精品都组织起来,出售到全中国甚至全世界去。
90岁的马静芬,正在为她的梦想奔走着。
作者:一维
编辑:柠檬
#头条创作挑战赛#
《褚时健新传:活着,就要不放弃》名人传记商业大佬创业史书籍
第4位网友观点:
活出自我的真谛—掌控
很多人都把自己的一事无成归咎于环境。环境差,所以自己才是现在这个熊样子,环境要是好了,自己也会很优秀,还美其名曰: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是不是看似还挺有道理的?还挺能博得同情的?有道理个屁!这他妈妥妥的弱者思维。那是橘树,它没有选择,你是橘树吗?你是人,你没有选择吗?你拿自己跟植物比,还要长点儿脸吗?
你要知道,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你都有两种以上的选择,而你永远拥有选择的权利。你现在的人生或许不是你想要的,但一定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只是这些选择在你看来,不是主动做出来的,而是被动接受的。
比如,你去打工,其实你内心不想打工,但没办法啊,不打工怎么生活?所以在你看来,你是为了生活,不得不去打工。这种被动选择,让你在打工时,无时无刻不在内耗中,就想晚点到,早点走,啥事也不想干,事来了也要推诿给别人。打工本来就挣不了多少钱,你这样能挣钱才见鬼了呢?
其实你可以选择不打工,去创业,但很多人没有这样的勇气。而即使打工,你也可以让自己变得积极,只要你能在其中获得掌控感。为什么掌控感如此重要?因为我命由我不由天是生命的根本诉求,而掌控感恰恰满足了这个最根本的诉求。
有一个养老院的研究特别有意思。你会发现同样是住在同一个养老院,有的老人就容光焕发,眼睛有光,而有的老年人则暮气沉沉,两眼空洞,完全是一副等死的样子。研究发现,这两者最大的区别是,眼睛有光的老人能对养老院里严格的时间表、固定的食谱等死板的规定作出反抗,比如有的靠人会自己改变卧室的布置,把家具重新摆放,还会自己养些花花草草的。
这些举动在旁人看来也太微不足道了,为啥就能让他们眼睛里有光呢?因为这让他们有掌控感,让他们觉得即使自己老了,也依然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自己说了算。褚时健的儿子回忆到褚时健快去世时的一个情景,褚时健自己拔掉氧气管,并把它往后一扔,意思就是我不服,我就要自己说了算。他到生命最后的时刻,仍然要追求自己说了算的掌控感。
如果想要激发自己的动力,活出自我,那你就要做到无论面对什么事,都尽量让自己感觉拥有掌控力的选择,特别是对自己不喜欢的事。如果你正在处理一堆特别枯燥的邮件,你可以按自己的喜好选择一封邮件来看。如果你需要和一个自己不怎么喜欢的人见面,你可以主动选择地点。
当你用主动选择的方式证明自己能够掌控局面,动力也就自然而然产生了。其实,重要的不是你具体做了什么样的选择,而是拥有掌控感。当你的人生拥有了掌控感,你就更有动力活出自我。记住,任何时候,你都有选择的权利,任何时候!
————冯自雄
第5位网友观点:
一个退休工人拿出200元,褚时健不要,工人哭着说:“你以前对我们好,现在落难了,这个钱你一定收下。”75岁的褚时健准备再创业,他要种植6年才能结果的冰糖橙,身边的人对此忧虑、疑惑、不解。
2001年,74岁的褚时健因严重的糖尿病,获准保外就医。其间,一位亲友从国外带回橙子来看他,他吃了几口橙子,觉得味道又酸又涩,一问价格还很贵。
他心中感慨,如果能种出符合中国人口味、质感又不亚于国外的橙子,一定会在中国大有市场。
一生不闲着的褚老有了新想法,他要种橙树,他要让中国人吃到自己种的冰糖橙,可橙树的结果期很长,6年后才能看到成果。
有朋友劝他:这么大岁数了,保养好身体重要,别折腾了。
褚时健说:活着就得折腾,不然坐吃等死,人生还有什么意思。
对于有雄心的褚时健,老天爷很配合。
在别人看来不切实际的想法,竟然很快就有了实现的机会。
离褚时健住处不远的哀牢山上,有一个种植甘蔗和橙子的农场,预售农场经营权。
褚时健得到消息,马上去农场实地考察,还请来了很多种植专家。
专家们看褚老这般高龄,还有如此雄心壮志,都很感动,给他提了许多建议和意见。
对于种植橙树,70多岁的褚时健是个门外汉。
但这难不倒他,他按照自己干一行必须懂一行的一贯作风,买来很多橙树种植的专业书籍,开始认真阅读。
用专业眼光一分析自己要干的事,褚时健亦喜亦忧。
喜的是,云南地区光照时间长,对果树的生长十分有利;
忧的是,哀牢山海拔3000多米地处山地,无法保证给果树提供充足的水源。
但决定了的事情,不管多难,褚时健都会去努力做成功。
很快,他和妻子马静芬住进了“鸟不拉屎”的深山里。
种橙树,到处是花钱的地方。
包山地要花钱,种苗要花钱,而要引山泉灌溉果园就需要1000多万元。
可此时,老两口手中只有不到200万,为实现目标他们开始向亲朋好友筹措资金。
有的亲友借钱时就说“不用还了”,有的说“不急,什么时候宽裕什么时候还”,但褚时健承诺“必须还、而且努力尽快还”。
一个退休工人拿出200元,褚时健夫妇不要,工人哭着说:“你以前对我们好,现在落难了,这个钱你一定收下。”
褚时健夫妇依靠他们优质的人脉和极佳的信用,终于筹措到所需要的资金,开始艰难再创业。
成功的路一波三折。#21图文打卡挑战#
承包果园的第二年,由于营养缺乏,导致大部分橙子都谢了,成片成片掉在地上,2400亩地只收了不到14吨橙子。
请来的专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说这些橙子是被风吹掉了。
褚时健既恼火又发愁,整夜睡不着。他拿出一贯的钻研精神,一头扎进了书海,最后他自己解决了这个专家解决不了的难题。
终于收获了第一批橙子,可口感不是很好,褚时健怕砸了自己的招牌,没投入市场,慷慨地将这些橙子送给了村民和学校。
为了学习和借鉴其他橙子品种的优势,负责销售的马静芬总要到全国各地市场转一转,发现好的橙子就买下来,用作研究。有时囊中羞涩,只能买一个,但老太太很坦然,不觉得尴尬。
经过比对,褚时健发现,冰糖橙并非越甜越好,而是甜度和酸度维持在18比1最佳。
褚时健清楚,要想结出酸甜适度的橙子,果树的每一步管理都必须到位。
从2015年开始,褚时健练出了一项“绝技”:他老远望一眼,就能大概估计出一棵树结了多少果,误差也就四五个。
北京大学教授黄铁鹰在哀牢山转山参观时,见识了褚时健的这一实战本领。
他随便指了一棵树说,这棵树应该结了370多个果子。
黄铁鹰他们好奇地去验证,果然不错,一行人对褚时健竖起了大拇指。
哀牢山的农民加入果园种植,被要求必须严格按照褚时健制定的操作手册进行。
不按操作程序种植,就要罚款。
经过褚时健的严格管理,酸甜适度的橙子终于硕果累累,一上市即大卖,并有了一个励志的名字——“褚橙”。
后来,果园的固定资产达数亿元,已经80高龄的褚时健书写了又一个奇迹。
如今,有人创业失败了,好友会送上一盒“褚橙”,祝愿东山再起;
有的孩子参加大考时,要吃一个褚橙,寓意成功考上。
因为褚时健的成功励志,人们通过吃他种植的美味“褚橙”,学习他不屈不挠的精神。
褚时健曾说:“我这一生,就讲一点──任何情况下我都要有所作为。”
年轻的褚时健是这样,老年的褚时健依然是这样,褚时健蹦极般的人生,确实是一个传奇。
商界大佬王石、柳传志等,都对褚老由衷地钦佩!
从当兵的不凡经历,把糖厂扭亏为盈,到带领玉溪烟厂走向辉煌,褚时健怎样一步步走向成功,从高峰跌落谷底,他又绝地反击、东山再起,真的有值得每个人学习的拼搏劲头。
《褚时健新传》已面市,买一本放在身边,汲取不一样的养分,你急躁的心会平静下来,重新布局,肯定会走出困境,开创属于自己的绚烂人生。
喜欢此书的你,可以点击下面链接,下单购买。
第6位网友观点:
而此时的家中,因为长子褚时健出门求学,母亲一人肩挑了全家的生计,家庭窘境有增无减。在褚时健初中期间,四弟和五弟先后因为痢疾没有得到及时医治,夭折在家中。母亲甚至没有通知褚时健回家。待褚时健回乡,才知道两个弟弟过世的消息,心中很是难过。他问母亲为何不通知自己,褚王氏低声回道:“你也帮不上什么忙,这是他们的命。你读好你的书就行了。”褚时健听见母亲如此回答,更是悲恸。他四下看看家中,老屋的一切越来越破旧,母亲越来越心事重重、憔悴不堪。妹妹褚时英、弟弟褚时佐尚年幼,帮不上什么忙,弟弟褚时候比自己小两岁,也在读书,母亲的负担可谓越来越重。褚王氏看看儿子,依然平静:“你把苞谷烤点酒,能帮家里好多。”
褚时健初中的每次暑假,都赶着时间烤酒、卖酒,他觉得只有这么辛苦,才算帮到了母亲一些。
假期结束,褚时健心事重重,他很想再度放弃学业,留在乡下帮母亲。褚王氏了解儿子的心思,她一边煮饭,一边对正往灶里添柴的儿子说:“你在想哪样?咯是又不想上学了?(是不是又不想上学了?)”褚时健不出声,褚王氏说话速度快起来:“你不要东想西想,你在昆明这么久,家里也没把生活过差。他们两个是命不好,你在家也帮不到他们。好好读你的书!”
“我和我妈后来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了,但是我们母子感情很好,我受她影响多。”褚时健后来说。
褚王氏希望儿子到昆明读更多的书,成为一个有大出息的人——最起码,要像她的丈夫一样,是一个行走在外、见世面的人。她把儿子催促上了火车。
但昆明的生活,却越来越不是她想象中的那样。
时局紧迫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抗日战争结束,终于驱逐了鞑虏的中国却没有得到安宁,全国学生爆发了“反独裁、要民主”的运动。而国共两党因为无法取得共识,内战一触即发,全国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此时的昆明,一方面要收拾抗战留下的残局,一方面又面临新的混乱。1945年10月,蒋介石武力改组龙云领导的云南省政府,褚时健清晰地记得一些伤兵血淋淋地相互搀扶着经过学校门口。那样的情景,让他内心都在颤抖。“战时”的概念依然在每个人的脑海里,没有人能消停下来,学生尤是。
1946年,西南联大三校回迁内地。从1937年三校合并到1946年,西南联大存在了8年多的时间。它的校歌《满江红》的歌词写道: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
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
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
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
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
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西南联大是中华教育史上奇特而感人的一幕,在战火中它保存了中华民族教育精英,让人才培养这一千秋大业在国家最艰难的时刻也得以持续,且培养出了许多社会人文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大家,铸就了中华精英教育的高峰。
第7位网友观点:
褚时健夫人马静芬接受采访时说:“我第一次看到董明珠就讨厌她,她总骂人。她在台上讲话我在下面听,我觉得怎么搞得这个人。她讲完下来,我再上去讲”。马静芬讲完后,有人告诉她:“董明珠要见您”。
1932年,马静芬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她是家里的“二小姐”,从小过着富足的生活。
马静芬的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欲很强,对于孩子的关爱却很少。这让马静芬对父母少了一些亲近。
一次,马静芬和母亲发生了冲突,最后马静芬在气愤中选择了退学。
退学后,她偷偷去参了军,在部队,马静芬从富家“二小姐”逐渐变成了一个优秀的、思想和觉悟都很高的女兵。
退役后,马静芬去当了一名乡村小学老师,但学校校长并不太喜欢马静芬这个教师。
一次,褚时健去马静芬所在的学校考察,校长多次和他提到了马静芬,在校长眼里,马静芬是个“坏老师”。
但褚时健和马静芬接触后,他发现马静芬并没有校长说得“那么坏”,他发现马静芬不仅聪明而且特别有自己的想法。
两个人的心慢慢地走到了一起,他们发展成了恋人。两人恋爱一年后,便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后来马静芬回忆说,在褚时健向她求婚那天,她希望褚时健能给她个甜蜜的承诺。
她对褚时健说:“我那个家,没有温暖……”
说一半她停了下来,她希望褚时健说:我会多给你温暖之类的话。
可是褚时健一声都没吭,这件事始终让马静芬耿耿于怀。
婚后,她把丈夫看成自己的“天”:“褚时健对我好,我就感觉好,对我不好,我就哭闹,觉得活着没意思”。
在1958年到1978年间,褚时健被下放到红光农场,接受劳动改造。马静芬则不离不弃地追随着丈夫。
农场的条件很差,但马静芬却用实际行动让那些看她笑话的人“哑口无言”。
她背着孩子养猪,每月虽然收入不多,但是却能养家糊口。
1979年,褚时健被调任为玉溪卷烟厂厂长。当时褚时健管业务。妻子马静芬则负责后勤,刚开始她重点抓卫生。
褚时健成为“中国烟草大王”后,马静芬一边照顾家庭,一边负责厂里的行政工作。
1995年,褚时健因经济问题被人举报,他的妻子和女儿也被“关”了起来。这年年底他们的女儿在狱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女儿离开,让马静芬一蹶不振,后来她回忆说,当时自己是鼓起了很大的勇气才振作了起来。
1999年,马静芬无罪释放。
2001年,褚时健获批保外就医,回到家中居住养病。
2002年,74岁的褚时健与70岁的妻子在玉溪市新平县哀牢山承包荒山开始种橙,开始第二次创业。
由于当时褚时健身体不好,马静芬身兼数职。
一路努力,一路壮大,2006年迎来了“大丰收”。他们的橙子有了自己的“地位”。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在马静芬辛苦创业时,她被查出患了直肠癌,她忍受着疾病和化疗的折磨。
2012年,他们打算建“褚橙庄园”,马静芬接下了这个“担子”,她曾因为压力大而大哭了一场,但是她并没有放弃。
2014年,褚橙庄园落成开业,开业典礼上,马静芬这样介绍自己:“大家好,我是马静芬”。
以前她都以“褚马氏”来介绍自己。
2017年,马静芬入选“中国商界女性领袖50人”,颁奖仪式上,85岁的她见到了董明珠。
后来马静芬接受采访时,谈到了初见董明珠时的印象:“我第一次看到董明珠,我讨厌她,她就骂人。她在台上讲话我在下面听,我觉得怎么搞得这个人,她讲完下来,我再上去讲”。
马静芬讲完后,有人告诉她:“董明珠要见您”。
就这样两人见面了,董明珠对马静芬说,她想要退休了。
马静芬对她说:“你不要退休,你在工业上制造中国造,我在农业上创造新品种,我们一起把产品卖向世界,不要退”。
董明珠:“好,我们两个一起做”。
后来,两个性格不同的优秀女性成了好朋友。
86岁时,马静芬的事业越做越好,很多企业家都慕名去向马静芬请教问题。此时在她名下已发展出11家企业。
2019年,褚时健去世,遗体告别仪式上,马静芬泣不成声,但她特别坚定地说:“我不仅会认真、勤劳地做好褚时健留下的事业,还愿意在下辈子再嫁给他”。
后来在节目中,马静芬含泪说道:“老头子刚好享点福,他又走掉了,我这一生,社会磨练我,褚时健改造我,他是我的师父,也是我的丈夫”。
@玫瑰与暖风 :如今,90岁的马静芬,依然在行业路上,向上攀登,回首她曾走过的每一步,虽艰难但却都很踏实。
她鼓励企业家:“要保持善良的初衷,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开展公益活动,帮助他人摆脱困境”。
她把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出了自己的光芒,她也始终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她说“会做的赶快做,不会做的,赶快学会再去做”。
第8位网友观点:
怎样让孩子主动学习呢?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只有理想主义者,怀揣着对未来的信念和期待,才有可能吃常人不能吃的苦。比如褚时健、华为的任总,比如长征路上那些血肉之躯,比如长津湖畔的冰雕战士……
帮助孩子树立一个坚定的理想,是我们做父母和老师的重要责任,也是塑造他们杰出人格的重要手
段。
说的通俗点,为了理想,一个人可以拼命,可以不顾一切。
古今中外的那些伟人,多是擅长改变大众想法的人。
个人觉得要想改变和重塑一个人,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1.改变思想;
2.采取行动,知行合一;
3.把正确的行动坚持下去最少半年;
愿我的话可以帮助到你。
本文褚时健有儿女吗,褚时健儿子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