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卧龙吟袁术(三国演义之卧龙吟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公元207年,刘备屯兵新野,三顾茅...

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卧龙吟袁术(三国演义之卧龙吟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207年,刘备屯兵新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来帮助自己发展实力,建立政权。当时分析天下形势的“隆中对”就是诸、刘二人在隆中的一席对话,是诸葛亮回答刘备提出的如何达到复兴汉室的战略计划。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郡阳都县人,他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父亲名珪,字君贡,汉朝末年做过泰山郡的属官,诸葛亮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

他的叔父诸葛玄是袁术所委派的豫章太守,诸葛玄带着诸葛亮和他的弟弟诸葛均一起生活。后来东汉朝廷改派朱皓代替诸葛玄,诸葛玄只好离开豫章,去投靠向来与他有老交情的荆州牧刘表。

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就寄住在邓县隆中,平时自己耕田,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忧伤乱世的古歌谣。

诸葛亮身长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古代的名相管仲、良将乐毅,当时的人都不以为然,只有他的好朋友崔州平、徐庶(字元直)深以为然。

当时刘备驻军新野,徐庶去见刘备,刘备十分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卧龙啊!将军愿意见见他吗?”

刘备应声道:“请您下次同他一起来吧。”徐庶答道:“此人应该去拜访,不应无礼地将他招来,将军应该屈尊去看望他才是。”刘备听后便去拜访诸葛亮,一连去了三次才见到。

刘备屏退左右随从后对诸葛亮说:“汉朝江山日趋衰亡,奸臣窃取了政权,天子被迫流亡,蒙受风尘。我并没有认为自己德行多厚、力量多大,只想为天下伸张太义;但因智谋短浅而遭到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地步。可是我伸张大义的志向没变,您说应该怎么办?”

诸葛亮听闻后答道:“自从董卓乱国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来割据称霸,地方跨州、郡的不计其数。”接着,诸葛亮详细地给刘备分析了一番当下形势。

诸葛亮先说曹操:“曹操和袁绍相比,那是名望低微、力量单薄,可是曹操竟能战胜袁绍,由弱变强。其原因,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靠人的谋划得当啊!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着皇帝,用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实在已经不能与他争胜了。”

接着再讲孙权:“孙权占据着江东,已经历了三代。江东地势险要,百姓归附,还有贤能的人为他效命,这可以作为外援的力量,而不能再打他的主意了。”

诸葛亮继续分析道:“荆州北面有汉水、沔水;南方近海,一切资源都可以得到;东面与吴郡、会稽相连接;西面通向巴、蜀,是战略要地。可是现在占据荆州的刘表却守不住它,这或许正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不想得到这块地方吗?”

“益州地形险要,土地广大肥沃,物资丰富,汉高祖就是靠这块地方成就了帝业。可现在益州牧刘璋昏庸无能,又有张鲁在北边和他作对,虽然人口众多、富足,但却不知道安抚和爱惜。”

诸葛亮又建议道:“将军是皇室后代,信义又天下闻名,并且广泛罗致英雄、如饥似渴的求贤,如果一并占据荆州、益州,在险要的地方设防,同西南方的少数民族建立友好关系,对外与孙权结盟,对内修政理财。一旦天下变动,时机有利,就命令一位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南阳、洛一带进军;而将军便亲自带领益州的大军出师秦川,老百姓绝对会捧着食物提着酒去欢迎将军!”

最后,诸葛亮说道:“假使真能这样,那么统一全国的事业就可以成功了,汉朝又可以复兴了!”刘备听完欣慰之极,从此与诸葛亮的感情一天比一天亲密。

当时关羽、张飞等人对诸葛亮还看不上,对此很不高兴,刘备对他们解释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希望你们以后不要再说了。”

“隆中对”对话中,诸葛亮认为刘备应占据荆州、益州,以此为根据地,对外结好孙权,并谋取西南各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支持;对内励精图治、积蓄力量,然后分兵两路北伐中原,达到消灭曹魏、复兴汉室的目的。

诸葛亮对当时形势的观察和分析是十分正确而深刻的,充分体现了他的智慧和军事才能。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和他以后一系列的决策措施,使刘备的势力由弱变强,使蜀国逐渐壮大,与魏、吴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头条中国史##三国人物评说#

南阳诸葛亮,祖籍琅琊,在洛阳随叔父诸葛玄南下避难,在鲁山县见袁术,又一起到南阳,后到宜城投奔刘表,没多久诸葛玄回到平顶山伺候父亲,自己也感染瘟疫,死后葬于平山脚下,诸葛亮结庐守孝,三年期满迁居到南阳隆中卧龙岗,搭建茅庐,居住下来,晴耕雨读达十年之久。后刘备从新野到南阳“三顾茅庐”,请出卧龙先生辅佐自己。曹操大举南下,诸葛亮和刘备一起,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与刘琦汇合后,联合孙权,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四大名称之一,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塑造了很多经典人物。这些人物的事迹是家喻户晓的。我们一直都知道一些人的绰号,比如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幼林姜维等。,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绰号深入人心,但并没有那么好听。

第十名:曹贼——曹操。

曹操的绰号是其他诸侯给他的。其实这个绰号也说明曹操威胁天子,命令诸侯,叫汉臣,其实是汉贼。不知道曹操面对这样的绰号是什么心理。

第九名:完体将军——夏侯惇。

我们都知道夏侯敦的故事,而完整将军的绰号是你祢衡给他的,借此机会讽刺曹操手下的人都是废物。

第八名:皓首匹夫,苍髯老贼——王朗。

众所周知,这是诸葛亮骂死王朗时说的话。讽刺王朗作为汉臣,却投降了曹操的奸贼。凭借这一荣誉,诸葛亮被授予历史上第一喷。

第七名:诸葛村夫——诸葛亮。

起初,曹操是这么说的。当时,曹操在博望坡被诸葛亮打败后,因为诸葛亮在南阳耕地而说了这句话。后来,在周瑜被诸葛亮戏弄后,他也这样称呼他。

第六名:环眼贼——张飞。

这个绰号是吕布给张飞起的。当时在徐州,吕布和张飞不喜欢对方,但吕布别无选择,只能给张飞起这样的绰号,让他上瘾。

第五名:三姓家奴——吕布。

这个绰号是张飞起的。当时在虎牢关外,吕布神威无敌。张飞在与吕布战斗前给吕布起的名字暗示吕布无情无义。吕布怒不可遏,双方大战。

第四名:紫髯鼠辈——孙权。

这个绰号是关羽失去麦城,被吴抓住。关羽宁死不屈,给孙权起了这个称号。结果关羽被愤怒的孙权杀了。

第三名:守护之犬——刘璋。

这个绰号是曹操给刘璋起的,在曹操的眼中,刘璋有着那么多的精兵但是没有任何的作为,就像是一条看门狗。

第二名:冢中枯骨——袁术。

这句话来自青梅煮酒。当时曹操和刘备谈遍天下英雄,给袁术起了这样的绰号。他认为袁术虽然有精兵强将,但却是一个等死的人。

第一名:大耳贼——刘备。

这个绰号是吕布给的。当时吕布因为刘备的话被处死在白门楼。吕布死前嘲笑刘备。

#历史故事##三国演义# #三国人物#

建安三年,袁术在淮南称帝,曹操竟率17万大军,联合孙策、刘备和吕布三路大军征讨袁术。

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袁术渡淮南下,留下李丰等人死守寿春。寿春城池坚固,易守难攻,曹操猛攻多日,仍然无法拿下。

而曹操的17万兵马每天的粮草消耗极其惊人,很快曹操就陷入了断粮危机。

曹操安排粮草官王垕,让小斛分粮,权解一时之急。

王垕听了有些为难,毕竟粮草的总量不变,用小斛分粮完全是掩耳盗铃,再怎么分,大军也只剩下三天的口粮。而且王垕担心用小斛分粮会引起士兵哗变。

果然不出王垕所料,用小斛分粮的第一天就引起了士兵的不满:“小斛分粮究竟谁的主意?为什么要克扣士兵?”

士兵们情绪激动,王垕眼看形势有些控制不住,急忙跑来告诉曹操。可曹操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他一脸平静地告诉王垕,自己要借他的项上人头一用。

曹操说:“我知你无罪,但不杀汝军必变异。汝死后,汝妻与子,我养之,汝勿虑也。”

王垕忍不住流下了感动的泪水。随后,曹操把小斛放粮安的锅安到了王垕身上,以盗窃军粮之罪把王垕斩首示众。

曹操用王垕的人头暂时平息了士兵的怒火,但粮草危机仍未消除,于是曹操亲自上阵监督众人,谁敢退后,立斩不赦。

曹军个个奋勇向前,终于在大军断粮之前攻破了寿春。曹操用自己的智慧再一次化险为夷。

曹操总在算计别人,没想到有一次却把自己给坑了。这次他的宝剑没有指向敌人,而是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曹操为何会落到如此尴尬的处境?这个还得从头说起。曹操刚刚打败袁术,张绣联合刘表偷袭许昌,曹操被迫班师回朝,踏上了第三次征剿张绣的路程。

此时恰逢麦熟之际,百姓们正在田间收麦,一听说曹操的大军来了,百姓们吓得四散奔逃。曹操见状,立刻喊来传令官,派人告知远近村民父老,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斩首。

看着自己的军队井然有序的通过麦田,曹操的心中十分得意。不料这时发生了意外情况,路边突然飞出一只野鸡,曹操战马受惊,狂奔不止。

等曹操好不容易勒住战马,抬头一看,只见好好的麦田被他的战马踩坏了一大片。

此时的曹操已经是骑虎难下,为了服众,曹操这才做出拔剑自刎的举动。

这时候,郭嘉缓缓跪下:“丞相,古者春秋之义,法不加于尊,丞相统帅大军,岂可自戕?”

曹操要的就是这个台阶,在众人的求情下,曹操勉强收起宝剑,他摸着自己的一缕头发,心中又有了主意:“然军令如山,我死罪虽免,亦当割发代首!”

对于古人来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发是古人非常看重的东西,曹操这招割发代首虽然有做戏的成分,但也确实做出了很大的牺牲,众人由此更加敬畏曹操。

在民间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有人认为郭嘉才是三国第一谋士。

虽然这个说法有些夸张,但郭嘉确实是一名顶尖人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郭嘉提出的十胜十败论。

曹操第三次征剿张绣大胜而归,回到许昌后,曹操听说在他讨伐张绣时,袁绍有些蠢蠢欲动,想要偷袭许昌,只是因为曹操胜得太快,袁绍才没有动手。

想起袁绍一直挑衅自己,曹操便有意起兵讨伐袁绍,于是召集众人商议对策。

正是这个时候,郭嘉提出了十胜十败论。大概意思就是郭嘉从十个方面分析局势,最终得出一个结论,曹操攻打袁绍有十分胜算。

郭嘉之所以提出十胜十败论,主要有三个目的。第一是鼓舞人心,当时袁绍的势力很大,一听说要打袁绍,曹操这边许多人表面不说,但心里都有些害怕。

而郭嘉一开始是跟着袁绍的,后来发现袁绍为人不行,再转投曹操,所以郭嘉对袁绍非常了解。

在十胜十败论中,郭嘉仔细分析了袁绍的性格缺点,削减了众人对袁绍的恐惧之心。

第二个目的是拍曹操马屁,顺便借机劝谏曹操。在十胜十败论中,郭嘉不仅分析了袁绍的缺点,也夸奖了曹操的优点,其中难免有些夸大的成分。同时,郭嘉这么说也是提醒曹操要在哪些方面多做努力,继续稳定优点,保持优势。

而第三个目的就是迎合曹操,给曹操找一个台阶下。这个从郭嘉后面的话就能看出来:“徐州吕布实为心腹大患,丞相可先取吕布,扫除东南,然后再图袁绍。”

郭嘉费尽口舌说了半天打赢袁绍的概率,谁都以为郭嘉是支持曹操攻打袁绍,结果突然变成了先打吕布。

这个逻辑看起来有些奇怪,其实也是郭嘉的算计。因为当时的局势是袁绍势大,一直羞辱曹操,曹操本来是一忍再忍,可眼看袁绍越来越过分,曹操终于忍不住了,才想起兵讨伐袁绍。

不过双方实力差距太大,曹操也知道自己打不过袁绍,可他就是咽不下这口气。

这时候郭嘉出场了,郭嘉提出了十胜十败论,把袁绍贬低的一无是处,就是告诉大家,曹操不是害怕袁绍,如果真的要打曹操有十成胜算。

但是说到最后,郭嘉话锋一转,表示袁绍既然不足为虑,那不如先解决眼前的麻烦,等收拾了吕布再去收拾袁绍。这样一来,既鼓舞了士气,又给了曹操面子,这就是郭嘉的说话艺术。

而郭嘉的未卜先知,也完全来源于他惊人的洞察力和对人性的把控,这才是郭嘉的过人之处。

207年,曹操征讨乌桓大获全胜,扫清了袁绍的残余势力。但是,胜利的他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在途中,曹操痛失重要的人郭嘉。临终前,郭嘉再三嘱托“”刘备,一定要防。”可出门就被曹操丢在脑后,这句被曹操遗忘的嘱托,让他日后吃了大亏。

郭嘉是谁?

郭嘉字奉孝,出身颍川,年少时就很有远见,料定汉末天下大乱,诸侯争霸,能一统天下的人尚未出现,慢慢观察才是良策,于是他在20岁的时候就隐居,以观势变。

190年,关东州郡起兵征讨董卓,大家纷纷推举袁绍为盟主。郭嘉认为此时机会到了,于是北上去见袁绍,谁知聊过几句后,郭嘉发现,袁绍只是徒有其表,并不会识人用人,担心明珠暗投的郭嘉离开了袁绍,继续隐居。

196年,曹操把都城移到许县,并把汉献帝也迎到新的都城,准备捋起袖子大干一场。经荀彧举荐,与郭嘉初次会面,没聊两句,就发现他们对时局的看法颇为相似,于是一拍即合。考虑到曹操爱才惜才,郭嘉觉得跟着他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次会面后,郭嘉暗喜,终投明主。

投奔曹操后,郭嘉的规划,其实可以用六个字形容就是”打袁绍,防刘备“只可惜,曹操只听了前半句,忽视了后半句。

在郭嘉“十胜十败”策略引导下,曹操重拾信心,顺利击败袁绍,统一了北方。郭嘉以项羽和刘邦的典故为例,为曹操分析了天下大势。他将袁绍比作项羽,把刘邦比作曹操。深得曹操的心意。在“十胜十败”策略中,郭嘉列出袁绍必输的十大原因,曹操必胜的十大秘诀,让曹操心服口服。

200年,在郭嘉,许攸等谋士的协助下,曹操与袁绍在官渡殊死一战。那时稳居冀州的袁绍,地广人众,有十万多兵力,补给充足,高枕无忧,而新兴起的曹操仅有两万兵力,补给有限,且当时的状况也是四面楚歌,南边刘表、张绣不肯降伏,东南的孙策蠢蠢欲动,来投奔他的刘备也貌合神离,这样的实力差距,任谁都觉得曹操,敌不过袁绍。

正面刚,没有优势,那能不能突袭?于是200年10月,官渡之战以发生在乌巢的一场夺粮战,画上了句号,曹操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8万人,袁绍仓皇带800骑兵躲回河北。官渡之战,击溃了袁军主力,也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就在曹操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想要向前一步时,郭嘉却出面阻拦。说:“主公适可而止,现在袁绍那已经乱成一团麻,等他们自相残杀,坐收渔翁之利岂不美哉,干嘛要费力在这件事上呢?”那不继续出征,难道守株待兔吗?郭嘉又出一计,“若我们声东击西,假意向南去打刘表,这时候,袁绍的内部肯定慌乱,结果我们既能震慑住刘表,还能回来收拾袁绍,岂不两全其美?”

曹操顿时惊叹:“此计妙哉!”

再后来郭嘉鼓励曹操乘胜追击,依托乌桓之战,扫清了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

郭嘉第一次提醒曹操留心刘备,是在198年,刘备被吕布打得回不了家,只能投奔曹操。看着羽翼渐丰的刘备,曹操心里有点疑虑,帐中有人建议,刘备不能留,不然有后患。举棋不定的时候,曹操去问了郭嘉。

郭嘉给他分析道:“刘备以德服人,在军民中尚有一些分量,如果粗暴杀掉,恐会丢失民心。可是他现在慢慢崛起,以后恐怕会对您造成威胁,或者我们采取一个折中的办法,把他软禁起来怎么样?给他好吃好喝,就是不放虎归山,这样民众也说不了我们什么,我们还能控制住他?”

曹操听了郭嘉的分析,轻蔑地说:“唉?我看他柔柔弱弱,料他日后也不会成大气候,也许以德服他,就能解决问题,干嘛软禁?”郭嘉再想进言,却被阻拦,他也不好说什么,只得告退。

第二次,还没来得及提醒,曹操就直接放了刘备。199年,刘备假借截击袁术的事情,向曹操请辞,曹操都没和郭嘉商量就放走了他,等郭嘉回来得知消息,一拍大腿说“完了,主公,这下可真的放虎归山了。”

曹操没有想到的是20年后,这个他看不上的卖草鞋的人,却割去了武都等汉中北边诸郡县,一跃成为他日后的劲敌。

有人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我想大概是因为郭嘉预见到刘备日后的危险性,假使他还活着,就会一直不停地向曹操进言防范刘备,那刘备还有机会遇见卧龙吗?也许历史的走向会改变。

可是这一切随着郭嘉的死,而画上了句号,后来的赤壁之战,曹操华容道逃跑时,脑子里还想,如果我当时能听郭爱卿的话,制衡住刘备,那我现在是不是也不会落得如此田地?可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曹操只能在遗憾中继续前行。

@青年共读会

在《三国志》中,郭嘉传仅存数百字,但他的远见却为人所称道。罗贯中曾评价他“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筹如范蠡,决策似陈平。可惜身先丧,中原栋梁倾。”

关于郭嘉,你怎么评价呢?#头条中国史#

关注@青年共读会,发现更多有趣的文史故事。

《三国演义》中,有句最出名的话,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这句话相当于把聚光灯照在了二人的身上,犹如有主角光环一般。殊不知还有一位闷声发大财的人,默默的步步为营、审时度势,最终走上了人生的巅峰。此人就是陈群!

陈群出身魏晋时期的望族“颍川陈氏”。凭借自己的足智多谋,多次化险为夷。

多次择主!三主皆不听陈群之言,一个惨败,一个身死,一个损失巨大!

194年,刘备为豫州刺,陈群觉得刘备是可以追随的明主。拜投其麾下,任命为别驾。当时正值徐州牧陶谦病逝,徐州举城迎接刘备。面对如此肥肉,刘备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于是欲前往接手,陈群得知后。对刘备说道:“主公,袁术垂涎徐州日久,此时我们前往接手不但会得罪袁术。而且身后的吕布对咱们也是虎视眈眈,如果趁机来攻,怕是会鸡飞蛋打。”

刘备深思后还是没有禁得住徐州的诱惑,没有听陈群之言。

结果刘备前往徐州之时,吕布带兵突袭下邳,又率军救援袁术,导致刘备大败,居无定所。

后投吕布,可吕布此时帐下已有谋士陈宫,并无陈群的一席之地。吕布连陈宫的话都不听,更何况陈群了。

吕布也错失了一代名臣,陈群在对吕布了解一番过后,觉得他也非明主。

198年,吕布惨败于曹操,被其斩杀。曹操奉陈群为上宾,委以重任。可就连曹操这种唯才是举的人,也有一次不听陈群之言。

有人举荐乐安人王模、下邳人周逵在曹操麾下任职。陈群谏言道:“此二人有些才能,但毫无根骨,不修德行。”

可曹操不听陈群之言,仍然委以重任。结果二人果然闯下大祸,曹操亲自登门向陈群道歉。并向陈群虚心请教,让他推荐人才。陈群推荐广陵人陈矫、丹阳人戴干。

结果陈矫成为一代名臣,戴干在东吴反叛之时,宁死不屈,献出生命。

@博艺浅谈历史

陈群一生历经,曹操、曹丕、曹叡,深受一王,二帝的重用。曹丕病故时,托孤重臣中就有陈群。曹叡登基后,任命他为司空,故录尚书事。

陈群一生面对三次选择的时候,在关键时刻都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一直做到作为人臣来讲天花板的职务与爵位。

237年2月7日,陈群安然离世,子承袭爵位。我觉得陈群堪比诸葛亮、庞统等人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在每次面对选择的时候,都能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这是值得我们所学习的!

刘备骗他,诸葛亮欺他,关羽小瞧他,他竟是三国最有能力的人

三国时期社会局势动荡不安,起义四起。但也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他们各有各的本事。乱世枭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卧龙先生诸葛亮计谋举世无双,博学多识。仁德天下的刘备,招揽各路名将。但要论谁是三国时期最有本事的人,上述的几位却都不在其列,因为三国时期最有本事的人在东吴。

他就是吴国的第二大军师鲁肃,鲁肃的一生中被刘备骗过,被诸葛亮欺过,甚至关羽都瞧不起他,可为什么说他是三国时期最有本事的人呢?

出生在安徽一个小县城的他,本来家境殷实,生活无忧无虑。但好景不长,自从张角带领的黄巾军闹起了起义后,整个东汉都乱了套。各路诸侯大将都揭竿而起争夺天下,鲁肃便被时代的洪流推着往前走,安稳的日子也过不下去了。

鲁肃和寻常的谋士很是不同,他并不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身材魁梧健壮,这一切都得益于年轻时每日的骑马打猎。在家乡时,鲁肃的爱好就是骑射,他家境殷实,仗义疏财,在当地很有威望。直到天下局势发生变化,鲁肃才决定潜心读书,立志成为一个可以改变时代的人。

后来鲁肃结识了周瑜,只因当时周瑜走投无路,手中一点粮草匮乏,手下士兵几乎要揭不开锅。鲁肃听闻这件事后,急忙自己掏腰包,给了周瑜足够的粮草。周瑜感激拜谢,两人在交谈间发现彼此的想法和志趣极为相投,于是就成了朋友,一起加入了东吴的阵营之中。

赤壁之战中,周瑜提出要和曹操好好战上一场,朝中百官都担惊受怕。只有鲁肃支持周瑜的主张,二人舌战群儒之后,孙权终于接受了他两人的意见,和蜀国结盟,大破曹军。魏国士气大伤,蜀国和东吴趁机发展,才有了后来三足鼎立的局面。

自周瑜病逝以后,吴国的重担更是压在了鲁肃一人的肩头。他先后被派遣到了各种职位上,领过兵,当过太守,有时甚至身兼数职,也曾被派去和蜀国大将关羽谈判,为东吴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可谓东吴的顶梁柱。

鲁肃是三国时期鲜有的文武双全的人才,在计谋策略方面,鲁肃不输周瑜。周瑜去世后吴国之所以能支撑这么久,正是因为孙权信任鲁肃。当时主张和蜀国结成同盟的周瑜去世后,大臣们纷纷建议孙权取消和蜀国的结盟,他们认为在和其结交下去就是养虎为患。

只有鲁肃一人站出来反对他们的建议,坚决要求孙权维护两国结盟。在鲁肃看来,如果两个国家不结盟,单打独斗谁都不是魏国的对手,那就只会走向灭亡。在蜀国和吴国关系出现嫌隙的时候,也是鲁肃在其中斡旋,防止两国兵戎相见。也正是鲁肃的远见和能力,这才保住了东吴。

在武力方面鲁肃也很出众,想当年袁术看上了鲁肃的才能,打算邀请他加入自己的阵营。但鲁肃知道,袁术此人不仅自己没什么能力,手下的军队也是羸弱无比。所以鲁肃拒绝了袁术的邀请,打算去找老相识周瑜。

本着得不到就毁掉的原则,袁术派人去拦截鲁肃。鲁肃深知如果不露一手的话,很有可能要被抓去袁术的阵营碌碌无为一辈子。于是拉弓搭箭,一箭就射穿了盾牌,臂力之大令人咋舌。追兵们也吓坏了,只得放鲁肃离去。

然而鲁肃这样一位能文能武的绝世人才,却饱受蜀国几位高层的欺负。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的?想当年赤壁之战刚刚结束,刘备便看上了荆州地界。刘备心想自己手中已有江南四郡,就差一个荆州了,于是便和东吴商量,打算借荆州一用。

东吴自然是不同意了,于是刘备又派出诸葛亮来当说客。诸葛亮便开始欺负鲁肃,说道:“你以为能打赢曹军是什么原因?不过是天时地利人和罢了。但是如果没有我们当盟友,下次可就不会有这么好的运气了。”鲁肃听了,只得前去劝孙权同意,于是荆州就成了刘备的底盘。谁知刘玄德居然当起了骗子,说好的借,却再也不还了。

而关羽更是看不起鲁肃,在当时吴蜀两国想要交战之时,鲁肃为了和平,提出想邀请关羽参加一次宴会,用来冰释前嫌,化解矛盾,重归于好。关羽单刀赴会以后,发现鲁肃真的一点要打仗的意思都没有,于是在心中便觉得鲁肃真是个贪生怕死的家伙。

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其实不是的,从之前鲁肃的种种事迹中,我们就可以看出鲁肃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他之所以心甘情愿的被刘备欺骗,被诸葛亮欺负,只是为了能换来和平。毕竟如果继续发生战争,受苦的只能是百姓。

而且当时刚刚进行完赤壁之战,东吴需要的是一个和平发展的盟友,而不是一个新的敌人。聪明如他自然看出了刘备居心,只是装作不懂刘备的意思,甘心被骗,就这一份气度,就值得我们赞叹一番了。再说对于关羽,鲁肃深知蜀国和吴国如果打起来,坐收渔翁之利的必然是魏国。

于是他便克制心中的不满陪关羽谈笑风生。虽然他知道关羽在心中骂他贪生怕死,但鲁肃丝毫不在意,只要国家能和平,被骂两句,被看不起又有何妨。这份爱国之心,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一个成功的人,就要像鲁肃一样,为了大局而隐藏自己的情绪。

“牛”年到了,盘点一下三国的“牛人牛语”:

一、曹操。

1、若天下无孤,不知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2、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3、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4、生子当如孙仲谋。

5、城中可有妓女乎?

二、刘备。

1、吾每与操反,事乃可成。

2、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

3、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

3、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

三、孙权:

1、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2、曹有张文远,吾有甘兴霸。

3、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4、识大体,弃细务,此乃君道。

四、诸葛亮。

1、夫志当存高远。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4、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5、山人自有妙计。

五、司马懿。

1、吾挥剑只用了一天,但老夫磨剑,却用了二十年。

2、智者务其实,愚者争虚名。

3、习武可制虎豹,集智方取天下。

4、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六、袁绍。

1、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2、累世公卿立大名,少年意气自纵横。

3、天下之事,其不在我?我欲为之,谁敢不从!

4、 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

七、吕布。

1、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2、大耳贼!不记辕门射戟时耶?

八、太史慈。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九、曹植。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十、曹髦。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十一、孙策。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十二、姜维。

吾计不成,此乃天意也!

十三、杨修。

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十四、典韦。

五步之内,汝命休矣!

十五、关羽。

1、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尔!

2、酒且放下,关某去去就来。

十六、周瑜。

既生瑜,何生亮。

十七、夏侯惇。

父精母血,不可弃也。

十八、庞统。

落凤坡?此地不利于吾。

十九、张辽。

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

二十、董卓。

吾儿奉先何在?

二十一、钟会。

事成则得天下,不成则退西蜀,亦不失做刘备也!

二十二、张飞、

燕人张翼德在此!

二十三、袁术。

1、织席小儿,安敢辱我?

2、玉玺在手,天下我有,谁敢与我争锋!

二十四、水镜先生。

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二十五、鲁肃。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End---

作者:六福雅士,给您拜年了!

祝您:牛年“牛、牛、牛”,新年“发、发、发”![握手][作揖][作揖][作揖]

中国历史上十大惊人的巧合真的有轮回吗?1、袁姓有两位皇帝,一位是东汉末年的袁术,另一位是清末的袁世凯。他们都来自河南,都来自官员家庭。他们被称为皇帝的背后是一个笑话。他们都来自军阀,他们的将军也被称为张勋。2、朱元璋小时候叫朱崇八。崇八意味着两个八加起来是16。巧合的是,他创立的王朝恰好有16位皇帝。三、秦隋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结束了乱世,都建立了一堆制度,都是二世而亡,都建了大功城,皇帝都被大臣杀死了。四三国蜀汉最终被晋王司马昭摧毁。此后,晋为国的政权全部灭在老刘家手中,西晋灭于刘聪,东晋灭于刘裕,后晋灭于刘之远。5.清朝皇帝顺治六岁即位,末代皇帝宣统六岁退位,清朝皇帝努尔哈赤抚顺起兵,末代皇帝溥仪抚顺改造。清朝从多尔根摄政到封杀。六、汉唐都继承了一个。强大而短命的王朝,汉朝承秦,唐朝成随,都有女性掌权,汉朝有礼治,唐朝有武则天,都有盛世,汉朝有文景,唐朝有开元盛世,都面临着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汉朝匈奴,唐突厥。七、赵匡胤是北宋开国皇帝。历史上有传言说齐帝赵匡胤俯生主印,杀了宋太祖,夺取了哥哥的王位。北宋二代开始,北宋就是赵光义的子孙当皇帝,但到了南宋,开国皇帝赵构是赵光义的子孙,但第二代皇帝匡胤的后代。八、西晋武帝灭东吴后,以胜利者的姿态对东吴孙浩说,这为你准备了这个座位很久了。谁知孙浩大言不惭地回答说,我在金陵的时候也给陛下准备了这样的座位。谁知不到40年,琅琊王司马睿真的逃到了金陵,应验了孙浩的名言。9.元朝用来登基的宫殿叫大明殿。起这个名字的人一定没想到,大明终于灭了元朝,明朝的朝门叫乾清殿。后来清朝灭了明朝崇祯皇帝建造的晚期。平城设东西两座城门,分别娶永昌和顺治。但不久李自成登基为帝的年号是永昌,而清代祖的年号是顺治。历史上,诸葛亮和汉献帝刘行都是童年出生的,童年去世的。诸葛亮叫卧龙,汉献帝是真龙天子。我是麟阳哥,热爱历史,关注我,

本文卧龙吟袁术(三国演义之卧龙吟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