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8月科学教育网小李来为大家讲解下。新野之战,刘备新野之战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刘备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三顾茅庐请...

8月科学教育网小李来为大家讲解下。新野之战,刘备新野之战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刘备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三顾茅庐请来孔明,却错过了另一位高人

在我国历史上,三国是一个卧虎藏龙的时代,群雄逐鹿,英雄荟萃,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同时,在乱世中,有些人厌倦了纷争,于是选择隐居。有一次,刘备请诸葛亮下山,遇到一个人,可惜这位高人被他却错过了。

先是卧龙山上的一个奇人

说起请诸葛亮出山,刘备真的要感谢徐庶。徐庶诸葛亮的朋友最早想投靠刘表,但是看到刘表后,觉得刘表无论善恶都不能得逞,最后投靠了刘备。

徐庶作为刘备的军师,在新野之战中大放异彩。在他的安排下,赵云、张飞等猛将一次次攻破曹军。而且徐庶多次识破曹军的计谋,帮助刘备最终夺取樊城。

战败的曹操听说刘备的阵中有这样英明的将领,就决定招徐庶为麾下。他绑架了徐叔的母亲,逼迫徐叔回到许昌加入自己的阵营。

无奈之下,徐庶只好去找曹操。临行前,他向刘备推荐了自己的好友,人称卧龙的诸葛亮。

后来刘备的禄马跃入檀溪后,遇到了诸葛亮的老师水镜先生。水镜先生还把卧龙诸葛推荐给刘备,求贤若渴的刘备,日后只有三访。

虽然刘备三次登门都请到了诸葛亮,但第二次去找诸葛亮时,却遇到了另一位绝世高手——崔。

第二,路过那个陌生人

他在崔时是诸葛亮的好朋友,正要和诸葛亮一起出去玩。他在竹林喝茶时,遇到了“被冷落”的刘备。

刘备刚开始没有注意到崔。但是,崔看到了刘备。他知道刘备要复兴汉朝。估计他是来找诸葛亮的,于是主动找刘备谈话。

刘备没有注意到崔周平,直到他看到他穿着便衣,戴着头巾,但他非常端庄。他坚持从竹林里慢慢走出来,自以为是诸葛亮,就和他亲切交流。

两人谈天下大势,崔告诉刘备,天下事,久则分,久则合天下大势。所谓“逆天而逃,逆人而行”。

刘备非常赏识崔的才华,想将其收归麾下,但崔并不以此为目的,婉拒了刘备的好意,刘备也没有过多挽留,就带着关羽和张飞骑马走了。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错过了一个人才。

3.崔是谁?

崔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拥有强大的家族势力。他原是东汉重臣,袁绍手下的重要谋士。当时著名的“虎牢之战”就是崔的杰作,但没想到他的父亲崔烈却被董卓牵连并杀害。

崔为父亲的死感到惋惜,他对官场彻底失望了。从此,他隐居山林,成为一名隐士。崔具有极高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如果他没有退役,官渡之战的结局可能已经改写。

诸葛亮曾经说过,崔的能力等于他自己。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既然能成为朋友,自然有相同的看法和策略。

但诸葛亮选择了出山,而看破官场的崔,淡泊名利,不愿卷入纷争,只愿青山溪流相伴。如果他能离开这座山,那么蜀国的历史将有可能被改写。

但是,当时刘备的眼界并没有那么高。当时他的眼里只有诸葛亮,错过了这个伟大的人才,太可惜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就算刘备很有淘金的眼光,崔能不能看上刘备也很难说,因为两人的“经”观念不同。

刘备一生中,一直有一个执念,就是克己复礼,复兴汉室。即使在白帝城做孤儿的时候,他也不忘安排诸葛亮帮他实现理想。

而崔的哲学是什么?就是“号在哪里,不能带走;人生所在,人不能强。”简而言之,就是顺应世界大势。

在崔看来,刘备复兴汉朝的决心无异于偏离正道。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使刘备热情地邀请他,崔也未必会同意出去。

更何况崔已经是过来人了,已经出了凡间,很难再看重他的仕途和功名了。某种程度上,并不是刘备要求他不要动,而是他根本不想被世界尘埃所困扰。

退一步讲,相比袁绍占据四州之地,手下谋士无数,刘备只有一个新野镇,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人物。因此,即使有人能统一三国,在崔看来,这个人也不会是刘备。

三国志11父联之战(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剧本中,曹操领衔的父亲联盟最佳的破局路线,就是趁着曹丕、曹彰、曹植在北方互撕的机会从新野南下打刘琮。守卫江陵的首席大将不过是武力值69点的霍弋,以曹操在游戏里的功夫都能轻松单挑将其拿下。占领江陵之后发兵襄阳,再强行突入永安,逆子们的末日就降临了。#头条创作挑战赛#

三国fc游戏吞食天地大合集

公元223年,猇亭大败的刘备感到心力交瘁,结果竟因为一次突发痢疾而死。此时,曹丕向孙权,抛出橄榄枝,想一起吞并蜀汉,嗅到危机的诸葛亮挠破了头,不知道该怎么办,尚书邓芝说我来!

邓芝,字伯苗。义阳郡新野县(今河南省新野县)人。东汉名将邓禹之后,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臣,将领。因任官公廉且有治绩,被征入朝为尚书。

那一天,丞相诸葛亮发出了求助:“现在这个情况,谁有高招啊?听说前段时间,曹丕还给孙权发出邀请信,要他儿子入朝受封,如果日后,他俩搭在一起,咱们的日子就不好过喽!我恳请各位,集思广益,咱们共度难关啊。”

这时的蜀汉刚刚易主,刘禅少不经事,而且经过夷陵之战后,刘备这边几乎全军覆没,名将几乎都阵亡,物资也被掳走很多。这时内部的一些地方豪强和夷族酋长也开始犯上作乱,这么一个烂摊子,谁都不愿意合作?

满朝官员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吭声。

这时,邓芝站了起来,他说:“按道理说,新主应该去各国拜访一下,然后表示一下友好。但刘禅年幼,恐怕会适得其反,所以不合适出访。”

诸葛亮扇着羽毛扇,频频点头,然后问:“我们要先去哪儿拜访呢?”

邓芝又说:“目前看,曹丕不太讲道义,去了也是被他软禁要挟,可能孙权更合适一些,但是先主刘备没听劝和,直接和孙权打了一仗,关键还给打败了。所以,目前咱们还挺被动,这个拜访确实有难度!”

邓芝想了想说:“目前看,还是先去找孙权靠谱一些。现在就要和丞相您商量接下来的问题,谁去合适?”

诸葛亮想都没想说:“这个人选非你莫属啊!”

邓芝毛遂自荐出使孙吴。但其实他心里还是忐忑不安的,不知道孙权会怎么对他?

果然,孙权因记恨之前刘备不听劝和执意攻打他,所以一开始对邓芝闭门不见,却也安排下人对邓芝以礼相待。

邓芝看出了门道,孙权虽然没见他,但是也没有驱赶他,他猜测这事儿有转机。为了打破僵局,他灵机一动。奋笔疾书,写了一份求见信。

信上仅有寥寥数语:“其实我这次过来,不是为了蜀汉,而是为了孙吴,如果您有时间,还请面聊!纸上篇幅有限,说不明白。”

孙权收到信后,盯着信上的内容发懵,琢磨,你蜀汉都这样了,还会提出什么对我这里发展有利的见解呢?莫不是要背着诸葛亮过来投降的吧?于是即刻派人把邓芝接到府里。

见到邓芝后,孙权开门见山:"其实我还是挺喜欢和咱们蜀汉这边和好的。毕竟刘备是我的妹夫,我们之前也一起并肩作战那么久,情谊挺浓厚的了。但是我还很担忧,你看刘禅才17岁,你们这边说实话,经过夷陵之战之后,也不剩下什么了,我和你结好?恐怕,对我来说是负担大于收益。"

原来孙权没看好蜀汉的未来,反而觉得拉上它是个累赘,自保都难,再拉个它,到时候曹丕发动进攻,可真是“买一送一”了。

邓芝读出了孙权的顾虑,慢慢跟他解释:“咱们两家,现在占了4个州,且有些地方还是接壤的,可谓唇亡齿寒。您是盖世英雄,诸葛亮是人中豪杰,蜀汉现在虽然千疮百孔,但胜在地理位置优越,易守难攻,曹操当时不都被堵到蜀道外面去了吗?您觉得曹丕能比他爹还厉害?”

邓芝顿了一下,接着说:“再来说咱们东吴,临着长江,宛若筑起一道天然屏障。如果咱们两家联手,那就是强强联合,天下无敌,想打咱们就一起携手一统天下,不想打,咱们也可以相安无事,这是天下一等一的美事啊!"

三言两语,说得孙权有点动心。

这个时候邓芝又说了:"如果您和曹丕结盟,他们的品性和做事风格,您又不是不知道,肯定会先让您屈尊到他那,接着就需要纳贡,还有可能会把您儿子以入朝封爵为由,扣押在手里,这是他们的管用伎俩,如果不服从,那就会硬攻,到时候您就被动了。”

聊到这,孙权不禁抖了一下。

再想起前段时间,曹丕不止一次要求他的儿子孙登入朝。他还没搞清楚曹丕打的什么算盘,就受到了曹丕的攻打。好在应付过去了,如果有蜀汉帮忙,那任谁来攻打的时候都得寻思寻思。

沉默了一会,孙权吐出一句话:“唉,你说得太对了,容我考虑一下回复你。”

然后又补了一句:“我觉得咱俩挺对脾气的,以后有机会多来我们这坐坐。”邓芝心里有数了,即刻告退。

不久孙权派了使者张温前去蜀汉回访,还与曹魏断绝了往来,这场外交危机顺利化解!

@青年共读会

邓芝在这次劝和中表达出了超高的沟通技巧。

首先他get到了孙权的痛点,

其次面对孙权的贬低控制住了情绪,

最后站在孙权的立场为他分析利弊,并提出双方合作会带来哪些利益。

短短几句话就让孙权卸下防备转而交好,值得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借鉴!

有时候,直入主题的沟通更能减少摩擦,你觉得呢?评论区告诉我哦![比心]

#头条中国史#

关注我,@青年共读会 发现更多有趣的文史故事!

刘表因为两个儿子的背叛,而跑到新野找曹操、刘备他们抱团取暖,刘琦和刘琮则对半分掉了荆州的核心区。不过仔细看的话,三国志11父联之战剧本的刘琮在游戏里还是比较吃亏的。首先是四周都有敌情,另外人才阵容不理想,只有文聘和罗宪稍微能扛事,总体压力比较大。

相比之下,刘琦在游戏里面就相对安逸不少。黄忠、魏延两个蜀汉猛将都在麾下听令,荆南四郡的防守压力也比襄阳和江陵小了很多,他就是个加大号的韩玄。#头条创作挑战赛#

三国fc游戏吞食天地大合集

#襄阳# #襄阳头条#

襄阳学者语出惊人:

1、襄阳"诸葛亮研究专家留醉与山翁"惊爆说:"襄阳郡是在208年初立郡。"

而《三国志》记载:公元208年七月,公南征刘表。九月,公到新野,琮举州降操。

赤壁之战后,曹操战败,分南郡北部一带置襄阳郡——襄阳置郡,是曹操赤壁之战后。

2、请问襄阳古隆中学者:刘备什么时候分解襄阳郡?

孙权是什么时候占据襄阳,把襄阳改名江陵28年之久?……这一种信口开河让人不忍直视!

3、请问襄阳专家: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曹丕置义阳郡。《三国志》记载:魏延,义阳棘阳人。邓艾,义阳棘阳人。这是记载错误吗?

刘封在上庸突然发难,并控制了汉中和梓潼。新野的刘备被杀了个措手不及,提前领了盒饭。三国志11的父联之战(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剧本,逆子们个个都能骑在爹的头上作威作福,不过最猛的还是刘封,游戏一开局就拥有关羽、张飞、赵云和神百连法师团。而且刘备和关、张的义兄弟关系也被取消了,这个章节的刘封简直是生而为王,分分钟打进长安称帝。#头条创作挑战赛#

三国fc游戏吞食天地大合集

历史上著名的宛城之战,直接否定了躬耕宛城的可能

众所周知,公元197年(建安二年)元月,曹操出兵攻打张绣,宛城大战拉开序幕!这场战争持续了3年,直至199年张绣降。在此战中,曹操痛失爱子曹昂与爱将典韦。至今曹昂之墓犹在,离卧龙岗很近!

很巧,也是这一年正月,年方十七的诸葛亮带着家人开始"躬耕生活”!我们知道孔明家族本来祖籍山东,因避战乱才举家辗转干里至荆襄投奔刘表!

当时的东汉各地军阀割据,处处狼烟,独荆襄偏安一隅,如孔明好友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等皆是从豫州来荆襄避难求学!这种安定局面直至208年刘表去世曹操占领襄阳!也就是197至207这十年孔明蛰伏隆中,潜心苦读,十年磨砺,一飞冲天!

其实孔明之所以功成,一是他天资过人,心志坚定。再则身边皆是有识之士!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孔明有三位老师:水镜先生司马微,庞德公,后来成为岳丈的黄承彦,皆是当世大儒!其两个姐姐都分别嫁给当时的襄阳旺族蒯家与庞家。

再则,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请诸葛时,宛城早被曹操所占据〈199年张绣便已降曹〉,刘备驻防新野,防的便是曹操。曹操后来出兵攻取襄阳。首战便是新野!所以,刘备三人不可能北行宛城!真正成了南辕北辙……

对比下赤壁之战前和之后,三家对江夏郡的控制情况,从而看刘备为什么要进驻樊口。

江夏郡共十四县,早在205年末,张辽就攻占了大别山以北的平春、鄳县、轪国、西阳四县。

208年,孙权消灭黄祖后,占领了长江下游的鄂县、邾县、蕲春、下雉四县,以鄂县为核心,主要以长江为重心。

江夏太守刘琦拥有的是剩下的沙羡、安陆等六县(夏口城属于沙羡县)。

赤壁之战后的情况:

孙权获得江夏郡长江以南的支配权,不但拥有鄂县等四县,还拥有了沙羡江南部分,共四个多县。

曹操虽然赤壁之战战败,但在江夏郡仍是最大赢家,不仅拥有大别山北的鄳、轪四县,还控制了江北的云杜、南新市、安陆、竟陵、西陵五县,及沙羡江北部分(除刘备控制的夏口、却月城一带),共九个多县。

曹魏后来甚至一度还占领过孙权的蕲春不短时间,赤壁之战后孙权在江夏的重心是长江以南。

而刘琦、刘备只剩下驻扎的樊口、夏口(鲁山城)、却月城几个据点。鲁山城、却月城后夏口的关系上篇专文有讲。

通过赤壁之战前后各势力控制区域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到一些信息:

曹操从新野追击南下的刘备,很快占领了江陵。与此同时,任命赵俨为章陵太守,督护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

后面这些大部队,在赵俨的调度下,有的南下南郡占领各县,并集结于江陵;有的往东南攻打江夏诸县。也就是说在曹操从江陵水路东进前,已有大军攻入江夏郡。

而曹操在江陵对荆南四郡已传檄而定,现在荆州只剩下江夏郡了。赤壁之战发生的原因,就是曹操从水路东进,要两路夹击江夏,全取荆州。当然东吴最好也可以传檄而定。

九月刘备遭遇长坂坡之败,逃到夏口(鲁山城)。十月,刘备、刘琦、诸葛亮,还有从长坂坡一直跟着刘备的鲁肃,一起在夏口召开了一次决定前途命运的会议。

刘备这段时间收集残部,加上关羽的水军就一万多人,刘琦在江夏各处的兵力也只有一万多,这点兵力别说守江北各县,夏口都守不住。所以只能龟缩防守,并取得孙权的支援。

刘备听从了鲁肃的方案:张飞、赵云各率四千陆军守夏口(鲁山城),关羽统领刘备刘琦合起来的一万多水军守却月城,组成第一道防线;刘备带两千多人进驻到孙权的地盘,胡综的鄂县西北的樊口,与孙权的鄂县、邾县组成第二道防线。

鄂、邾防线需要刘备这点兵力吗?肯定不可能。那为什么鲁肃让他到孙权的地盘来?

这应该是让刘备向孙权表明一种态度:我是宁愿放弃一起都要和曹操干到底的,绝不会干那种让你孙权和曹操打起来了,结果我投降或者溜掉的事。这就让诸葛亮后来有了资本,用刘备抗曹的决心向孙权施激将法。

说白了,刘备进驻樊口,就是在江夏守不住的预判下,把自己当人质,向孙权表达抗曹的决心。刘琦应该也同刘备到了樊口,这样才能有诚意。@白话三国正史

这个方案在会议上定下来后,诸葛亮对刘备说现在形势危急,请求到柴桑面见孙权求救,别说我们在这傻等,他最后援军不来了,要确保万无一失。

于是刘备、刘琦、诸葛亮带着二千多人跟着鲁肃到了鄂县,在鲁肃和胡综沟通协调后,把他们安置在了樊口。开会时鲁肃应该指去“鄂县”,具体到“樊口”应该是胡综的决定。

随后,诸葛亮又随鲁肃一道顺江东下柴桑。

(《理想之国25》)

#阅读的温度##纪录片中国##历史冷知识#

魏延为什么会不遵诸葛亮遗命,与杨仪相互攻杀?

《三国志·魏延传》有载“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义阳在东汉时隶属荆州部南阳郡平氏县,据此推测魏延应该是在刘备驻军新野期间投入刘备麾下,后以部曲身份跟随刘备于建安十六年(211年)入蜀作战。

  在刘备夺取益州期间,魏延屡立战功,在“益州之战”后被任命为牙门将军,虽然《通典》中将“牙门将军”列为杂号将军,但那是由于刘备官职太低所致,实际上却是常伴主公左右、参赞军谋,并代为统领亲兵的重要将领,不仅要求勇武过人、能文能武,而且必须忠心耿耿。由此可见魏延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从曹操手中夺取汉中后,自立为汉中王,而在任命汉中太守时,却并未选择获得广泛支持的张飞,而是出人意料的选择了魏延,并将其擢升为镇远将军。可见,对于长期跟随自己身边的魏延,刘备是给予了极大信任和厚望的。

  而在此后数年间,魏延始终忠实履行着镇守汉中的职责,未给曹魏留下半点可趁之机。刘备于章武元年(221年)称帝之后,魏延则被晋封为镇北将军。刘备去世之后,太子刘禅继位,魏延又被加封为都亭侯。

  再之后,从建兴五年(227年)至建兴九年(231年),魏延曾先后四次跟随诸葛亮北伐,不仅屡立战功,甚至还在第一次北伐时,便曾提出著名的“子午谷奇谋”,但并未被诸葛亮采纳。北伐之余,魏延则依旧担负着守卫汉中的任务,而魏延在此期间因功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而且授予假节,进封为南郑侯。

  如上所述,魏延在蜀汉集团中,不仅能力极为出色,而且表现的忠心耿耿,而刘备对其也是极为宠信和重用,至于“脑后生反骨”之说,不过是《三国演义》的说法而已。不过,魏延在性格上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便是恃才傲物,而其最终的悲惨结局,与此不无关系。

  魏延从无背叛蜀汉之心,结局悲惨更多源于性格

  魏延此人虽然智勇双全,但却极为恃才傲物,而且自诩跟随刘备较早,根本不将那些后起之秀看在眼里,导致他先后与刘琰、杨仪等人交恶,甚至数次要拿刀杀掉杨仪,幸有诸葛亮、费祎等人力劝,才没有酿成大祸。

  至于杨仪,诸葛亮曾评价其“性狷狭”,即性情急躁、胸襟狭窄,对于魏延与自己结怨之时,杨仪心中极为怨恨,只是碍于魏延极受宠信,又位高权重,而杨仪自己当时资历较浅且地位较低,这才选择了暂时的隐忍。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第五次率兵北伐,魏延担任先锋官,同年秋诸葛亮病重,临终时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商议身后之事,定下了自己去世之后便撤军,并以魏延断后的决定,并且明确提到,如果魏延拒不奉令,那便不用管他,自行率军撤退便是。

  不久后,诸葛亮去世,为保证大军顺利撤回,杨仪等人秘不发丧,依照诸葛亮遗计,令费祎向魏延传达撤军、令其断后的命令。魏延听说后,却表示“丞相虽然死了,但我还在。亲属官员就可以将其安葬,我来率领军队北伐,怎么能因为他的死荒废了天下大事?况且我魏延何许人也,怎么能听从杨仪的安排,甘作断后之将。”

  闻听魏延的态度后,杨仪遂按照诸葛亮的安排,不再理会魏延的态度,直接率领大军开始撤退。魏延得知后大怒,认为杨仪这是在有意怠慢自己,于是也率领大军开始撤退,并日夜兼程的赶到了杨仪大军之前,将沿途所过之路全部破坏,意图赶在杨仪之前返回成都。

  就在两人率军你追我赶的返回成都的同时,魏延和杨仪先后上书朝廷指责对方谋反,刘禅接到上书后难以决断,便想朝中大臣征求意见。魏延虽然位高权重,但由于其长期在外统兵,与朝中大臣来往较少,而且由于性格问题,反而与朝中不少大臣关系都较差,结果便是董允、蒋琬等人都表示信任杨仪而怀疑魏延。

  在朝中局势不利的情况下,魏延率军先行抵达并占据了南谷口,并对随后赶来的杨仪大军发动了进攻,杨仪则命王平抵抗魏延。王平来到两军阵前,大骂魏延的先头部队“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结果魏延“军皆散”,魏延与其子数人见此只得逃亡,杨仪则派马岱追上魏延并将其斩杀。

  马岱砍下魏延人头,将其献给了杨仪,杨仪则将其头颅踩在脚下,骂道,“庸奴!你还能再作恶么?”并随之诛灭魏延三族,由此可见杨仪对魏延的恨意。

  如上所述,魏延不遵诸葛亮遗命,与杨仪相互攻杀,完全是由于自身性格缺陷所致,而并非所谓的造反。《三国志》也明确指出,“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元代的郝经也认为魏延被杀乃是杨仪“以私忿杀大将,罪浮于延”,可见魏延之死乃是因与杨仪争权,再加上两人长久以来的矛盾所导致,魏延完全没有造反的意图。

本文新野之战,刘备新野之战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