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的点滴体会
向山小学 陈霞
我们知道,完成课外作业是学生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程序。但是,不难发现,许多机械、重复的作业练习,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倦心理。久而久之,作业也就成了学生的一个承重包袱,一个枯燥而又不得不投入的一项活动,更有甚者——干脆就不做作业(这种现象在我们教学中是屡见不鲜的)。《数学课程标准》为小学数学教学指明了新的航向:“儿童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它引领着我们提升了作业设计的理念,促使我们对数学作业有了新的定位、新的思考。我校的“关于数学课外作业设计”数学课题开题已进行了近两年时间,在这两年的时间里,老师们在一起摸索、讨论、思考课外作业的设计,尝试着做出一些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效果。下面仅就自己这一、两年来对课外作业设计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设计童趣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这一点低年级的孩子表现的更为突出。新课标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如:教学《基数和序数》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古时候,有个人特别能吃。一天他去一家烧饼店吃烧饼,他吃了一个不饱,又吃了一个还不饱,直到他吃了第四个,才觉得饱了;他拍拍肚子,叹口气说:‘唉,早知道吃第四个能饱,先吃第四个该多好啊!’问:他说的对吗?为什么?”对于这样的题目,学生不仅容易接受,且记忆深刻。
又如:复习《长度单位》知识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5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0米。上学路上,我看见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3厘米的绳子把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厘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让学生找出小马虎在日记中用错单位的地方并改正。这样的作业,显而易见,学生更容易接受些。
我还经常这样“包装”作业,将“连线题”美其名曰“找朋友”或“手拉手”、“改错”变为身穿白大褂的“啄木鸟”或“我是小医生”、“小兔作客”、“玩具超市”等等,这样经过了“美容”的作业,学生就会乐在其中,趣味盎然了。
二、设计游戏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生活者。
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不仅能体验到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而且能培养他们用数学语言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作业是一个游戏的天地、学习的乐园。
如数学《分一分》后,让学生回家以后,用课上学到的分类方法,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对自己的房间进行整理、归类,并和爸爸妈妈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标准进行分类整理的。这样的作业,不仅巩固了课上所学知识,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更培养、锻炼了孩子们的生活能力。
又如:教学《认识物体》一课后,让学生做一个小游戏:把学生的眼睛蒙起来,让他们用手摸一个放在口袋里的立体图形,说出是什么物体,并说说是根据什么性质辨认出来的。
再如: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后,布置学生在家里与家长玩扑克牌游戏,边玩边计算两人手中扑克牌包含的数字“和”与“差”;学习了《高矮》,让学生回家与家里成员比高矮,并用“谁比谁……”说一句话。这样的作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乏味的作业变得有趣味极了,也使得作业具有了浓浓的“亲情味”。
三、设计调查式的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意识的行动。把课堂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利用课外时间落实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应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而数学调查这种作业方式能有效的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如:学习完了《统计》后,在低年级可以让其调查班级同学或家庭成员最爱吃的水果;在中、高年级可以开展家庭收入和住房面积、家里用水、用电等情况调查记录表;学习了《利率》后,让学生去银行调查一下近期的存款利率等等。
这样的作业,不仅能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社会价值,还能使书本上的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更能培养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四、设计开放性的作业,让孩子成为学习的创新者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教育的核心。
如:教学了《6和7的加减法》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



你能列出几个算式?

又如:教学了《多一些 少一些》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问:第一行有几个 ?第二行有个 ?
要使上、下两行的 个数一样,你可以怎样做?
再如:教学了《认识1-5》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题目:“在1-5这几个数中,有一个数比3大,它可能是几?有一个数比5小,它可能是几?有一个数比3大,比5小,它是几?还有其它可能吗?”等等,这种练习题练习中有变化,变化中有深度,把知识、思考、趣味融为一体,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挖掘了潜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及成长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实施新课改,要求我们不断变革教学的行为方式。结合学校课题,我们不妨细思量、巧设计,探究内容的开放与整合,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一方面巩固新知识,另一方面发展情感,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向山小学  陈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