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课后谈谈]世说新语两则课后谈谈
来源:
2021-06-23 20:34:15
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早晨五点醒来,看到贺进凌晨发来的《世说新语》课后谈,点开阅读,我神情大悦。好老师,好学生,好气氛,好设计,好有灵感的课,有风行水上波光粼粼之感。当然,这也是一篇好的“课后谈谈”,绝对一流的文笔,老师也有些魏晋风骨。此文同行可以读,家长可以读,学生可以读。一切如在眼前,遗憾的是,我没有坐在课堂上。贺进,好!--张宗达老师课前,杨文超照例靠在教室的后门等我,我问刘益佳呢?他诡谲地笑一下:待君久不至,已去。我心下一喜,这课好上了,也便不担心来自山师的一个不速之客的听课之请。这毕竟是孩子们初中的第一篇文言文,要不得急,于是进教室等学生安静下来后第一件事是赠书———中秋假期竟然有孩子真的背诵了《墓畔哀歌》,出乎我的意料,说着玩的嘛,因此只能匆匆拿了本《世说新语》充数,拍照留念时我的脸是绯红的,有事后的照片为证。不过也许这书也应了今日的景。第三回讲《世说新语》两则了,倦怠谈不上,感觉文章更“轻”了,它无法与一些纪念碑般的课文相比,只是在表达人们心中飘浮着的多个向度的情绪,丰富和拓展了无数人的自我意识,比如《咏雪》中的那个比喻。我首先试探着他们的预习效果,杀手锏恰恰是《咏雪》的末两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还好,叫到的两个孩子都没有张冠李戴,顺利地译了出来。之前在第一单元预习要求上的努力没有白费。抽查一位少言寡语的女生,果然没有答出“相委而去”中“相”的用法,借机说了说“动作偏指一方”为何物。疏通文意有点过于顺利了,我便有了些当堂成诵的野心。我让他们从朗读法和理解法中二选一,他们选了前者,一帮小懒虫!男女生轮读,声势浩荡,大有竞争之势,我的评价是:撒盐空中差可拟,一点儿也不“未若柳絮因风起”,学生不解,我说盐比较重,正如你们读的状态,可是柳絮轻慢,如何区分?再读,已见好转。不出三遍,三分之二的学生已能背过,表面是朗读的功效,恐怕之前的理解也起了大作用吧。我急着给谢道韫点赞,便随性地问《咏雪》中哪位是核心人物?不料张越砸了场子,偏说是谢安,我让他继续说,他说家庭会议由此人所举,此人抛出了议题,此人处处作笑,此人一副宏观把控的样子,我竟无言以对,半晌,问他熟悉谢安?他倒也不客气,开讲淝水之战的典故,旁有刘政补叙,着实让这个小问题跑得更远了,不熟悉的学生也来了劲,好像等着我的“洋货”,个个瞪着眼,我就借来已成他人之物的《世说新语》,念了谢安泛海的故事,才算收了场。默默地我竟也支持谢安了,只是刚才的境况哪里做到了“吟啸不语”?真正回到预设当中,即便抛出了科学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分水岭,也似乎差了些方才的味道。君子固穷吧,我还想主导着一些事,因此把《陈太丘与友期》浓缩为四个一传给了学生:一闪念、一片段、一言行、一场景。太丘一闪念,舍了无信之友,太丘的讲原则会不会影响元方?友人与元方的初对话片段,因一个久字而埋了火线;友人的一句骂言,一处缓和之行是否矛盾或者转化得过快?七岁的小孩恐怕会吃不消吧?《世说新语》中这一简短独立的场景让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孩童的方正和率真。其实,这堂课并不有序和完整,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世说新语》的多义性,这对我们所有的讲授者都是一个挑战:简单的文章如何发掘新鲜的东西。夏虫不可语冰,局限永远不会消除。但是,我们可能需要一点对局限的自我意识,需要一点对旧套路的自我警觉。汉语中有一个词叫“花岗岩脑袋”,说的就是,固守一己之见,完全不接纳世界的丰富经验。好文章之存在,就是为了使我们的脑袋不致硬化成花岗岩,但遗憾的是,我们现在可能常常是顶着坚固的花岗岩脑袋在谈论好的文章。我决定,第四回讲,还要更随性散乱一些才好。生涯的第一篇课后谈谈草草了事,没有章法,倒也吐了个痛快,总觉得更好于教学反思一类的东西。龚自珍说:经济文章磨白昼,幽光狂慧复中宵。继续前进! 2016年9月24日深夜草于文华园家中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