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浅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来源:
2021-06-09 23:43:53
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浅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摘要:】2011版《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到了要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即发现问题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另外,课标中也提到了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以及所具有的优势,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教师的教学就是要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好学生发现问题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关键词:】问题情境;多样的活动;问题具体化;问题简单化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2011版《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了要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即发现问题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另外,在课标中还有这样一段话: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以及所具有的优势,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那么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乐意进行数学活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明朝科学家陈宪章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中能否发现问题,是学生会不会独立学习的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呢?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材中,编者在单元前面设计了不同内容的主题图,每幅主题图都与所学内容息息相关。可是,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会对主题图进行创造性的使用。这时,多媒体就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时,书中给的情境图是二年级四个班去参观博物馆的画面,主题图中包含的信息量很多,有二年级四个班的人数,有两辆车,车上还写有准乘人数,另外还包含了一个数学问题: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如果把这幅主题图完整地呈现给学生看,大部分学生能列出算式,但我想,这样就错失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机会了。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把问题隐去,让学生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出各班的人数,还会说出两台车及准乘人数。这时,教师可以追问一下:“看到这幅图,你能想到哪些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就会发现这幅图里的问题,但学生的问题可能与车辆无关。如: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人?这时,教师可以继续引导,这些学生需要坐车去博物馆,看到这两辆车,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在深入思考后,可能会提:“二(1)班和二(2)班同坐一辆车,能坐下吗?”虽然这个问题和主题图上的不一至,但经过梳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几个类似的问题归类,最后得出主题图上的问题。提出问题后,再按刚才提出的几个小问题分别思考,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有效利用多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在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中,每一册都设计有不同形式的数学活动。如果能有效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会更加浓厚。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有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制作年历》,6幅图把年历的制作过程呈现给学生。在活动时,可以让学生在组内研究制作年历的步骤,然后汇报。在了解了年历的制作过程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同学制作一个月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巡视,了解学生在制作月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月历完成后,教师可以提问:“你在制作月历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出不同样式的年历,为学生制作年历拓展思路。再选择比较特殊的月份—二月,用动态演示,让学生了解月历的具体做法,并在这个月的月历中标注出重要的日子。在这样详细的演示后,学生对于年历的制作过程一定非常清楚了,然后再分小组制作。完成后,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这时的评价及交流就会比较有意义。
二、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1.隐藏条件,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要求学生能从大量的信息中提取出解决问题最有用的条件。这些条件有的是书上已经有的,有的需要自己数一数才能知道的。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有意的隐藏题里的一些条件,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找出缺少的条件,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这一单元中的一些练习题,教师可以隐去条件,让学生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什么条件?教师再给出相应的数学信息,让学生进行解答。学生的分析能力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高。
2.增加条件,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一些解决问题中,书中给出的一些条件中没有用的,需要进行筛选的,学生应该具备这种筛选有效条件的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在认真读题的过程中,仔细分析其中的有利条件。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简便运算中有这样一道例题:我买了5幅羽毛球拍,花了330元。还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一打”是12个。(图上羽毛球盒子上写的“一打装”)问题是“买球一共花了多少钱?”“每只羽毛球拍多少钱?”这两个问题实际上都需要从上面的几个信息中进行筛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看图,从图上你能得到什么数学信息?指导学生自主提问,引导学生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几个数学信息?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其他的一些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