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语文课堂,应该书声琅琅。阅读教学,应该以读代讲,披文入情地读,入情入境地读,读中理解,读中思考,读中感悟,读中收获。好习惯,好人生。那么,学生的阅读习惯从何而来?我认为最主要的要从语文课堂上而来。因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形成的。

阅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实践,通过阅读,可以从他人的作品中获得丰富的语文营养。中外名著、报纸杂志中蕴藏着语文金矿,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闪现着作者的智慧灵光。只有细心揣摩其中的语言魅力和丰富的情感,才能为我所用,才能提高其语文素养。

低年级孩子年龄小,字词掌握得少,阅读往往是囫囵吞枣、蜻蜓点水式的,一知半解。也就是学生的阅读,大都停留在浅层次,即表面;基本上都是只读不主动思考,只有在老师的提醒下,才会去思考;另外,如若想让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那么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怎样习得阅读的好习惯呢?我认为是这样的:

(一)读熟文章。首先,借助拼音或工具书把故事、儿歌等文本读通顺;其次,多读几遍,把书读流利,读熟;第三,做到“三到”。朱熹《训学斋规》中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朗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可见,读书需要用心读,边读边想。最后,进行批注。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仅边读边想,还要进行批注(圈出好词好句,标出所喜欢的内容,或者读时脑海里闪现出的念头、想法等内容)。批注阅读,既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又是一种研究性的阅读,还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学生在阅读时,能主动地联系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身处地地与文本对话,在读中思,在思中读,留下思考的痕迹,记录思考的成果,尽显其个性的独立阅读的一面。下面是一个批注阅读的片段:

……醒醒,铛铛快醒醒。铛铛睁开眼睛一看,列车已经到茂茂牧场站了。他急忙伸手去摸自己的翅膀,咦,翅膀怎么不见了?他拍拍脑门、恍然大悟:“哦,原来是一场梦啊!嘻嘻……”【道出理由】

铛铛快步来到了茂茂牧场。他抬头看到蔚蓝的天空洁净如洗,跟刚下过雨似的【高处】。牧场边上是涌来两座高大的云山,白净如雪。它们静静地陪伴着小草、呵护着小草【近处】。铛铛奋力跃起,这牧场的景色一览无余。这牧场呀,实在是太大了,一眼望不到边,远处与天相接,它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牧场大】。这牧场呀,实在是太美了,映入眼帘的满是新绿,这绿犹如泡泡,太娇嫩了,一碰就要爆炸似的。铛铛不敢轻易把脚放下,生怕踩疼了小草【牧场美】。

正在这时,牧场主叮叮说:“大英雄,欢迎您的光临。老朋友,快下来吧!”铛铛如燕子般轻轻落地,踮着脚尖走向好朋友,还不住口地说:“抱歉,小草,让你们受惊了。对不起,小草,我是不是踩疼了你们?踩伤了你们……”【揭示品质】

(二)复述文章。书读熟了,就该让孩子复述了。第一遍,问答式,即家长提问,孩子回答相关的内容;第二遍,让孩子自己对自己复述,忘记时可看一看书;第三遍,让孩子给家长复述,家长可及时提醒孩子遗漏的内容;第四遍,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整理故事后,再进行压缩式复述。

(三)讨论交流。首先,孩子和家长读读各自喜欢的句子;其次,孩子和家长说说各自喜欢的理由(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第三,交流印象最深的情节;第四,各自说说感悟。可以是知识方面的(好词、好句、好段);可以是所受到的思想教育、思想启迪;可以是精神上的抚慰或感召;可以是情感方面的熏陶;还可以是心灵上的荡涤;生活方面的经验教训等等。切记:尊重孩子的独特体验。最后,探究文章的主旨。也就是让孩子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朗读,可以提高孩子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孩子对于阅读的兴趣。朗读是最便宜、最简单、最古老的教学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让孩子初探繁杂人生和世界万象。读书,可以让人获得更丰富、更广阔的思想、感觉和想象。读故事——学做人要放在第一位。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放在第一位,只有读了,才能有话可说可写,才能有感而发,才能泉思如涌。只有阅读充分了,阅读者进入了故事中,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并与文本、作者进行了心灵的碰撞、思想的交流。那样,才算是生命的体验,才是有效的阅读,才能达到阅读的目的。总之,阅读的好习惯应该在阅读中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