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闻:小学语文教研文章 根植“童话”沃土 绽放“语言”之花
来源:
2021-07-26 01:42:44
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课型系列研讨,是提高语文课堂实效性,提高教师学科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丰产路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研组在区教育发展中心的引领下,立足本校实际,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了童话故事的课型研讨。下面就我校童话课型系列研讨活动情况,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小结,以求提炼出童话教学之真谛。一、童话类课型教学的研究背景
在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引领下,在全区课型研讨的主题背景下,我们教研组根据课型分类标准对第三、四册教材进行了课型分类。我们发现二年级教材较为集中的安排了童话类课文9篇。《小鹰学飞》《青蛙看海》《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谁的本领大》《蜗牛的奖杯》《狐假虎威》《猴子种果树》《会走路的树》。这些童话都因其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深得学生喜爱。通过研究这一类型的课文,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很有好处的。于是,我们教研组决定就以这些课文为课例,分两个学期进行童话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讨。
二、童话类课型教学的研究过程
我组的课型研讨分为两个层面、四个阶段。两个层面是在第一、二阶段在教研组层面进行课例讲评,在第三、四阶段在学校层面进行课例展示。
第一阶段:课型模式选择阶段
1、理论实践相结合,确定课题。
理论是行动的基础。我组通过分散学习,集中研讨的方式,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并结合上学期研讨情况,最终确定了本学期课题——根植“童话”沃土 绽放“语言”之花。
2、多方资源相整合,确定课例。
①、整合教材资源,把本册教材中“童话故事”类型的课文,挑出来逐个分析,集中对比。
②、整合教师资源,集体备课,制订切实可行的研讨活动方案,选择典型的课例进行探讨。
③、整合学生生活中的有关资源,有选择的利用,让它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3、全员听评,确定课例主讲人。
第二阶段:课型模式研究阶段
1、 总结第一阶段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优缺点。
2、 共同反思课堂预设、生成的新问题,商讨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3、 将课堂教学新策略跟进实践,在其它班级再进行实验研讨。
4、 初步形成童话类课型的教学模式。
第三阶段:课型模式展示阶段
1、上课之前,本组成员把教研成果——具体的童话课文教学模式向听课教师作以介绍。
2、针对本课,按照初步形成的教学模式再上一节展示课。
3、组织听课教师研讨交流,进行提高完善。
第四阶段:课型模式形成阶段
1、进行理论再提升,整理课型研讨的资料。
2、在学校层面再展示,完善童话类课文的教学模式。
三、童话类课型教学的研究所得
(一)童话类课文特点
在儿童文学这块多彩的园地里,童话是一朵引人注目的奇葩。它具备以下特点:
1、情节完整曲折奇异,形象生动鲜明。我们看《青蛙看海》的故事,从想看海到实现愿望,从听完苍鹰话后的没有信心到跟着松树跳石阶的执着与坚持,最后终于看到了大海。这些情节既完整清楚,又曲折动人,而且形象鲜明,一读不忘。
2、幻想丰富奇特、夸张强烈动人。读了《狐假虎威》我们脑中就会浮现出“狐狸眼珠咕噜一转,扯着嗓子质问老虎敢吃自己”的画面,还会浮现出“狐狸大摇大摆走在前面,老虎东张西望跟在后面”的画面。
3、语言简洁浅显、生动活泼,表现手法多样。《狐狸和乌鸦》中,狐狸的狡猾和傻傻的乌鸦构成鲜明的对比;《猴子种果树》中,乌鸦、喜鹊、杜鹃和猴子对话的一些情节、景物的叙述,形成了有节奏的反复。
(二)童话类课文的基本教学目标及策略
教学目标是指师生通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而达成的结果或标准,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通过我们对童话类课型的研讨,按照《课标》要求的三维教学目标体系,我们确立了以下六个教学目标:1、学会倾听2、表情朗读3、大胆叙说4、创造表演5、轻松续写6、课外拓展,培养习惯。而策略即谋略,就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在不同条件下所采用的方式、方法的总和。我们在教学童话类课型时,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才能更好的实现以上六个教学目标呢?
1、学会倾听:倾听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收集信息的重要途径。童话类课文的特点正是训练学生学会倾听的好教材。低年级学生由于受阅读能力的限制,在读课文之前,先让他们结合课文插图听故事,感知人物形象,想象童话场景,了解故事梗概。听的形式也可多种多样,听的要求也各有不同。如,播放录音欣赏、师生朗读示范、听他人朗读评价等。
2、表情朗读:童话中对话比较多,能塑造出性格迥异、栩栩如生的童话形象,有利于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读能感悟,读能熟知内容。 例如:在《狐狸和乌鸦》中,狐狸的狡猾的特点,我们是通过抓关键词来指导朗读的:眼珠一转、赔着笑脸、摇摇尾巴。再如,《狼和小羊》一文中抓住人物对话指导表情朗读。狼,找碴说、气冲冲、大声喊;羊,吃惊,温和地说、喊道。因此,对于这样的文章,教师只需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把握童话形象,就可以感悟到童话语言之美了。从而达到表情朗读课文。
3、大胆叙说:复述课文内容是对学生说的基本要求。可分为重复性和创造性复述两大类。在低年级童话教学中主要是训练学生的重复性复述能力。让孩子们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主线进行叙说。如:《狼和小羊》故事中,紧紧扣住“找碴儿”:课文中谁对谁“找碴儿”?一共找了几次碴儿?找的什么碴儿?
4、创造表演:一篇童话就是一个童话剧。要表演,就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表演好就需要认真地去读课文,并且还要相互合作。如,《狐假虎威》学生学狐狸带老虎到百兽面前走一趟,再如《狼和小羊》中狼向小羊扑去。让学生在“化物为我”的表演中求得深刻的理解。这种体验是一般的阅读学习活动所不能达到的。
5、轻松续写:我们要以具体课文来选好切入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让其体验创编之趣。如:可以从结尾续写,《当老虎知道自己被骗以后》《小鸟来到了小驯鹿的家》;可以从人物角色出发,颠覆人物原型,续写。例如:学了《猴子种果树》一文以后,续写失败过后猴子的故事。
6、课外拓展,培养习惯:德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人在13岁最迟15岁前如果养不成阅读的习惯和对书的感情,那么他今后的一生中,将很难再从阅读中找到乐趣。我们进行童话类课型的教学,一定要抓好这个契机,开展课处拓展阅读,向他们推荐一些经典童话,让孩子和他们最喜爱的童话故事里的角色聚会、对话,感受阅读之乐。
以上六条为童话类课文的基本教学目标。是以提高学生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的。当然每一具体课文的目标是有所侧重的。在选择教学策略时首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其次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特点,再者还要考虑到教与学的关系。
四、童话类课型教学的模式构建
我们强调:课堂中,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以促使学生感情激荡,思维飞扬,使课堂活泼生动。
根据这样的原则,我们经过实践——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改进策略——行动跟进——理论提升的方法,构建出了童话类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听读赏析、入境悟理——叙说表演、内化感悟——拓展延伸、创作续编
此教学模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在创设的特定的童话情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
1、听读赏析、入境悟理。即通过对优秀童话的倾听和阅读、欣赏分析,促进学生理解童话的主题、思想感情、语言艺术等,以达到训练学生语言,积累词语的目的。
2、叙说表演、内化感悟。即通过对童话的复述、诵读、感悟、内化,真正理解和领会故事的思想情感,并通过表演进行情感的激发。
3、拓展延伸、创作续编。即通过有目的的教学,采取各种方法、途径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续说或续写故事,达到发展语言的目的。既增加的阅读量,又培训了阅读习惯。
总之,在童话故事课型研讨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文本本身不仅仅是阅读理解的材料,也是有效促进学生语言发展的另一个空间。我们欣喜的看到,语文课上,学生比以前爱说、敢说了,说的完整、连贯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了,写的篇幅长了,内容具体、有趣了;其它课上,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敏捷了、活跃了……在“童话”这方沃土中,美丽的“语言”之花已经骄人绽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