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三味”



湖北省兴山县实验小学 蒋必菊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和实施,老师们迎着朝阳一路走来,在课堂教学中实践着,反思着。几年来,语文教学经历了多学科的整合,教师的教路顺着学生的感觉走,人文精神的过度体现,多媒体的广泛运用等历程。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事实上在纷乱的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学已经迷失了方向——为了追求新潮看似精彩的方式方法早已忘记了自己的目标;为了找寻表面的繁华忽略了许多本质的东西;为了盲目的模仿丧失了学生的需要。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本色语文的回归正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语文教育。回想起近几年在语文教学中走过的道路,我觉得语文教学应该具有以下“三味”:



  一、让语文课回归“原”味



  我曾经听过一位二年级的教师上《黄山奇石》这一课,首先教师用多



  媒体课件播放了黄山的风景图片,接着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同学们都热热闹闹地读了起来。大约读了五分钟,教师问学生,作者写了黄山的哪些奇石,这个问题被班上的优等生抢着答对了。老师在很满意地在黑板上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教师又问同学,你最喜欢作者写的哪一部分,把你的喜欢用朗读表现出来,可以在读的过程中加上自己的动作和表情。有的同学跃跃欲试,教师请了几名到台上表演,有两名同学表演得还像模像样,我很佩服孩子的领悟能力,接着教师让全班同学也试着读一读,演一演。教室的气氛十分活跃,我就把头探到离我近的同学中去,想听一听他们的读书情况,可是有几个孩子的书没有读熟,有的生字还认得不准,也只是装模作样的和其他同学一起活动。这一活动结束后,教师就让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黄山其它奇石的名字和形态,这时举手说的人就不多了,即使有的同学起来说了,想法也不太合理,语言也不够准确。教师在这里并没有做多的引导,而是急于完成下一步的内容了——让同学把自己想到的画出来或者是写出来,这一任务绝大多数同学没有完成,教师见时间不多了,就选了几份认为满意的作品出来展示,最后老师说:“同学们,黄山石真奇妙呀,你们想做一次导游把这里的美景告诉你大家吗?”这一节课,看起来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气氛活跃。可是仔细观察,只是部分优等生的在表演,还有一大些学生在看戏。一节课下来,许多同学连书都没有读熟。在对一篇课文没有读熟的情况下,能知道自己最喜欢哪一部分吗?况且还要演出来、画出来,甚至编成改成导游词,这对学生来说太不实际了。我想“一节好的语文课绝不是追求表面上的形式美,更不是把语文课来个大杂烩。我觉得语文课可以上得简简单单,但必须扎扎实实。特级语文教师于永正在评课中说:“我们要把语文课上得简单,就是识字、读书,就是朗读、背诵,就是教孩子写作文。”“没有人听课的时候,你关起门来,一个一个地过,每个人都要把书读熟,好的表扬,不好的批评,就这么简单地教,为什么不行?”如果教《黄山奇石》以读为主,让学生把书读正确、流利,达到熟读成诵。学生在一节课中的收获也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