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安庆市开发区中兴小学昝树清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于是,一些激进的人提出:语文考试何须考语文知识,考阅读理解,一篇文章的写作足以看出学生的“水”深“水”浅。话虽这样说,可中小学校里,外语重于母语、阅读重于写作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作文遭矮化、遭边缘化呢?因为作文难、教作文难是困扰着师生使得他们不愿、不敢直面的两大课题。如何摆脱困扰,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提高教师指导作文的效率呢?本文试着为作文教学号脉。
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是《语文课程标准》设置的写作教学目标。“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甚至代表着一个人的文化程度。当前,写作教学的目标达成度有多高呢?当前小学生的写作状态怎样呢?一句话:现状堪忧。
一、写作态度不端正
1、写作只为功利。学生学作文为了什么?学作文是学做人的需要,学作文是生命个体自主发展的需要。可现实中,学生作文有两种目标:一是成名成家,少年作家韩寒放弃学业,写作成为他生命中的惟一,成为他留名青史的梦,是一典型。二是考试得分。“作文只为考试谋”,正因此,出现了一“冷”一“热”的怪现象:一方面校内作文教学,老师学生都漠然处之,他们都知道:作文是高投入低产出的学习活动,花大量时间开展作文教学“写作训练得不偿失”;另一方面校园外“小记者班”“新概念读写班”办得如火如荼,人们盼着作文帮他登堂入室,书店里“作文宝典”“作文兵法”“七十二小时帮你写作文”之类的书热销,人们盼着轻轻松松走出作文“困局”。
2、作文兴趣淡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具备“不吐不快”的心理冲动时,才会有“生花妙笔”。可是学校里,热爱写作的学生寥若晨星,学生习作成“遵命文学”,遵教材之命,遵老师之命,遵考试之命。
二、作品文风不正派
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作文教学过分地渲染“文以载道”的传统,将立意深刻看做优秀作文的最重要的指标,在此的价值取向下,孩子们都能从柳芽里看出希望,从小草里想到意志的坚强,从妈妈的唠叨里看到神圣的母爱,……孩子笔下的万事万物,人情琐事无不戴着神圣的光环。童心、童真、童趣退出了作文,假话、空话、套话充斥了字里行间。
三、“无米可炊”和“有米难炊”是学生作文的两大顽疾。
学生缺少对自然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深刻观察和体悟,缺少语言、思想、文化的积累,提笔著文,笔头干涩,缺少源头活水。还有这样的情况,学生占有了生活和思想的素材,但无法将这些材料整合成表情达意的文章。
学生作文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与教师教学中采用不当的策略密不可分。
一、写作约束太多,妨碍学生的自由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表述:“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是很有见地的。可是我们的作文教学中,作文内容设限,学生想写的不让写,不想写的硬要写;表达方式设限,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构思作统一的要求;写作形式单一,命题作文、整篇写作一统写江山;写作时空受限,课堂、考场是创作的时空。这些约束、规范无异于给学生戴上一幅沉重的枷锁,使他们从此丧失对写作的兴趣,这给学生造成的内伤是很难愈合的。
二、对学生生活和语言的积淀缺乏足够的关注。
学生习作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自然产物。叶圣陶说:生活如同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不枯,溪水才会自然活泼流淌不歇。可是如今的小学生是“温室里的花朵”,被封闭在教室里、书斋中,远离自然,远离现实。
生活是写作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提高学生的思想深度,涵养学生的文化底蕴。阅读可以给学生提供成千上万的文章图式,写作实际上是把大脑中被选中的写作材料,参照已有的文章“模板”重新建构的过程,所以阅读能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目前小学生阅读视野狭窄,除教科书、作文选外,他们没读过多少原汁原味的文学名著,除了对影视剧和网络信息作浮光掠影式的浅层接触外,很少去亲近文化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