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闻:2011版语文新课标热点问题解读
来源:
2021-08-05 08:04:20
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语文新课标热点问题杨再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历经十年实验,终于颁布,这无疑是语文教育史上的重大事件,对语文教学改革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我们就“课标”相关问题及课改十年来在广大语文教师中一直热烈争论的一些问题采访了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杨再隋教授。
杨再隋,全国语文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原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委员、教育部课程标准审议大会语文课程标准审议组成员。其著《语文课程的目标?理念?策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导读》即将出版。
问:您认为“课标”的亮点有哪些?
杨:“课标”亮点很多,其中最耀眼的是教育思想的光芒。新课标贯穿了以人为本的现代观和育人为本的教育观,指明了语文教改的方向和基本策略。
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1年版)没有设计“内容标准”,这次新出台的亦没有,对此语文教育领域里有较多的批评。语文课程标准需不需要构建“内容标准”?
杨:有老师说,新“课标”缺失了课程内容,的确和国外的课标或者和我国港台地区的课标相比较,我们的“本子”较薄,许多知识点、训练点并未罗列。对此,有过争论。但是考虑到我国各地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极不平衡、城乡差别较大的实际情况,要将“内容”梳理出来并适用于全国各地,难度太大,有可能顾此失彼、挂一漏万。对此,“课标”一改实验版的提法,一律称之为总体目标与内容和学段目标与内容,即提出的目标要求是以简明扼要的形式标示了最基本的课程内容。“课标”是指导教学、规范考试、编写教材的法规性文件,它主要通过教科书为主体的教材,让学生获得运用语文的能力,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因此在学习“课标”的同时,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编辑意图、体例以及贯穿其间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策略。
问:根据“课标”的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会写的字减少了200个,三四年级减少了400个。有家长就担心,减少写字量是否会影响孩子的写作能力?是否会影响孩子知识面的拓宽?
杨:十年的课改实验中,“课标”修订组吸收了广大教师和教研员的意见和建议,对“课标”作了许多调整。例如减少了容量,降低了难度。小学第一、二学段均减少了识字量,意在增强学生入学阶段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但有老师担心,这会不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和习作?我想,这不过是识字量学段安排的调整,识字的总体要求并未发生变化,即认识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目标未变。而在第三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请注意后者刚去了“左右”二字,把会写2500个汉字作为小学阶段的硬指标。由于在小学低年级只是要求写话,中年级进入习作起步,只要我们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写作能力,学生会查字典、词典,我想适当降低识字量对学生读写是不会产生影响的。
问:课改十年来,针对语文课改中出现的“目标虚化,内容泛化,语文教学活动非语文化,教师作用弱化”的倾向,语文界对“本色语文、简单语文、返璞归真”的呼声逐渐高涨。您认为这个“回归”的涵义是什么?语文课如何“回归”到本真语文上?
杨:在各地实验区,的确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形式主义多,追求热闹,一些非语文现象,假主体行为登堂入室,发生了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能力的训练虚化的现象,以致不少人提出语文教学返璞归真,以及还原语文本色的一些观点,我也曾“呼唤本色语文”,这些观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无非是要守住语文这个根本,不能让它变味、变色、变质,让语文课成为真正的语文课,有浓浓的语文味,有扎扎实实的语文实践,返璞归真关键是“归真”,因此要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重读书、重感悟、重积累,尽量减少和杜绝机械、繁琐、粗糙的作业方式,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问:“课标”第三部分教学建议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模式化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尊重孩子个性化的阅读,如何才能不弱化小学生的语文灵性同时又在应试教育中立于不败之地?
杨:“课标”说“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如何应对“统考”、“会考”中的标准答案?的确,模式化的解读常常用统一的要求和划一的结论去规范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思考,从而窒息学生鲜活的思想和深刻的体悟。同时课标又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请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这句话,是指学生在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才提倡有创意的阅读。不允许对课文内容匆匆一瞥之后,就脱离文本、过度发挥,或刻意求新,去追求不同的结论。
就广义阅读而言,阅读是读者重新创造意义的过程。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不同,兴趣爱好各异,因此对课文的解读应提倡多视角和有创意,这是思维的训练,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所以,“课标”只要求“小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初中生则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我建议,考试中的主观题不要机械规定一个答案,评分应有一定的弹性。“课标”要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可以帮助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践去系统地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我希望教研部门和学校的教务部门对于语文学科中规定的不该考的内容心中有数,使得“课标”真正对考试有所规范。
后记:在这次采访中,杨教授还谈了对2011年版语文新课标对写字教学规定的看法:“‘课标’把‘写字教学’提到十分重要的地位。除了让学生获得基本的写字能力外,还指出‘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情趣养成的过程’,‘要求在小学阶段(低中高年级)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件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当前由于电脑的普及,写字教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大中学生的字“惨不忍睹”,这不仅是书写技能的问题,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让每个学生爱汉字、爱写汉字、写好汉字,这是语文教师的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