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文章内容摘要:阅读能力是学生的首要能力,努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课外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寻找源头活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利用化现代媒体渠道,开展课外阅读 。
四、依托课内资源,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五、表彰先进,坚持阅读。
关键词:兴趣 媒体渠道 课内资源
正 文
阅读能力是学生的首要能力,努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课外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把阅读当成一种兴趣,将可养成阅读的习惯,将可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人有学步时,读有起步时。在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适时施教,可以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因此,帮助学生树立阅读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走向成功的主要途径。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寻找源头活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分辨能力不强,教师应适当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书,这样不至于让学生误入歧途。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教师在教学中应很好地发挥教材的优势,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如学习了《美丽的集邮册》,教师可这样激趣:集邮可以增长知识。同学们还想了解世界的其他历史,认识了历史上杰出的人物吗?请走进《世界五千年》这本书。这部书内容丰富、生动有趣,文字浅显易懂,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这时,学生的阅读热情往往非常高涨。这样的契机在小语课文中是很多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如教学《“三颗纽扣”的房子》后,教师可向学生推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选》……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带着强烈的欲望阅读,感受名著的魅力。
二、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不会收到实效的。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可以设立“图书角”,教师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通过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在享受阅读的乐趣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在这么多的课外活动形式中,最让学生感兴趣的非“讲故事”莫属了。因此,我们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故事迁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以此来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的延伸发展,激发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所以,这时候,当老师讲完故事,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这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但是,仅仅靠老师讲故事,学生听还远远不够。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还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这样,学生有了自主的发言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阅读课外书的兴趣;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这样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三、利用化现代媒体渠道,开展课外阅读 。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的来源渠道越来越广泛。针对现实条件,指导学生运用现代化媒体(即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络资源等)渠道进行信息涉取,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尤为重要。为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我结合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正确利用这四大媒体技术来开展阅读,指导学生自觉抵制和消除垃圾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在电视节目的选择方面应给予正确引导,鼓励学生适时、有选择的收看少儿节目、动物世界、新闻联播等节目,并结合主题班队会开展讨论,对当今世界的看法、对自然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等畅所欲言,也组织学生进行设计手抄报、开故事会等活动。通过这些形式,既扩充个体知识信息的容量,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使学生逐步养成主动探索,主动阅读的习惯。
四、依托课内资源,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学习语文,光是听老师的分析讲授,而缺乏自身的感悟,是不行的。“感悟”是学生在阅读中靠自己的钻研、领会或在别人的启发、点拨下,经揣摩而获得理解、启迪悟性的一种过程,而“悟性”则是指一种透彻了解事物、通晓洞察事理的能力。若要学生真正地学好语文,必须重视对学生悟性的启迪,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有所感悟。但是悟性的培养、提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就,它必须依靠教师传授一定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体会、消化,并在实践中加以巩固、提高。我们常说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这就很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学生阅读、写作水平的提高、悟性的启迪,仅靠课内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赖课外阅读。因此,我结合教材特点,把相关的课外阅读纳入单元教学中,使两种形式更好地优势互补,使课外的阅读成为是课内教学的延伸。例如:在教学《炮手》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炮手为了国家利益,亲手炸掉了自己被侵略者占据的家园的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高尚品质,让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对战争有所了解。上课前我鼓励学生搜集有关战争的资料、阅读有关战争的故事,课后又结合课后问题让他们谈谈对战争的认识,写读后感。这样让学生从中进行知识的积累、梳理,通过作摘录、记读书笔记、写读后感、自己创作等,使他们对课内的学习能作进一步的感悟、实践、运用,从而提高他们的感悟力,使所学知识内化,进而提高了阅读、写作能力。
五、表彰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的。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要进行若干次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我在班里还开展了“登书山”和“评选读书状元”活动。书山一周一上,即阅读量大,又复述得好,就可以把名字贴到“书山”上,成为登山英雄。“读书状元”一月一评,依据是家长写的学生平时在家读书情况,评上后发红星奖励,为了当上读书状元,学生更爱读书了。当上读书状元后的学生,为了保持这一光荣称号,他们更加不懈地读书。
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可评为班里的“阅读小明星”,把该生照片贴在学习园地上,并写上她最喜欢的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教师及时鼓励,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兴趣高涨,会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
此外,教师要从我做起,课余时间也要阅读,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交流互动时,老师所释放出的知识能量,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飘香的读书氛围中,受到熏陶。只有这样,才能和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学生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同时别忘了给孩子们介绍一些省时高效的读书方法,如向学生介绍精读法、略读法……
课外阅读是一项较难实施的系统工程,并非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教师必须循循善诱,逐渐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习惯和生命的需要,让我们的学生热爱阅读,自由自在地遨游于知识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