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参赛论文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科学性
来源:
2021-06-03 02:40:24
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参赛论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乐山市徐家扁小学 刘伶俐
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有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维和语言训练的主要方式。提问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重要联系方式,是打开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科学的提问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的最好方式,是学生获取知识产生乘数效应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课堂教学科学性 准确性 启发性 渐进性 灵活性 针对性新颖性 全体性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呢?我认为科学地提问首先应该从实际出发,基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实际知识水平,根据教学内容、 把握重难点来精心地设计提问。简言之,我们设计的问题,要有促使学生主动思维的兴趣点,要把问题问到学生的心里去。以下是我在课堂提问中的几点做法:
一、提问的准确性
老师的提问语言对学生的思维有明显的导向作用。一位老师在教低年级的孩子读书时。读到词语“牛顿”,老师便问:“谁知道牛顿是什么?”刚问完,好多孩子就嚷起来:“我知道,我知道,牛顿是一头牛。” “牛顿是什么?”该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不明确的。如果老师的提问是“牛顿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这样才会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和思考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有很多问题我们都没有刻意去组织语言,而是根据自己的习惯去设置,这样的语言是否可以使学生理解,是否能够准确地表达我们想说的话?教师提问时语言的不准确性、不规范性会给学生的思维设置不必要的障碍。因此,我们教师的提问用语要准确、生动、简洁、精致、规范,不要含糊不清,这样才会避免造成教师和学生“答非所问”的尴尬场面发生。
二、提问的启发性
启发式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启发性提问要求老师提出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发挥主导作用,取决于在何种程度上教师的启发引导,所以提问必须发人深省,使学生“心愤愤”、“口悱悱”,产生质疑、解疑的思维过程,达到诱导学生思维,诱发思维的目的。教师提出问题后,一般要先让学生作一番思考,必要时可作适当引导,不要强制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要遵循小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要调动所有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教师不应满足于学生由初步印象得出的结果,而应该让提出的问题发掘出更深层的涵义。比如在学了《锄禾》后,老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样来的,应该怎样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学了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留芳千古的《劝学》诗后,可以问学生这首诗还包含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通过老师启发性的“问”,可以让学生想得更深,想得更广,这样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三、提问的渐进性
教师的课堂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和学的对话,激发和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这就是说善于提问的老师,就像是砍木头那样,先去砍木头容易砍的地方,然后砍木头坚硬的那部分,久而久之,都会砍下来。这就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提出问题。这种环环深入的提问,学生得到知识会不断的强化,会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中去。如在教学《草船借箭》,学习“借箭经过”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时,问:1、诸葛亮是怎样做才靠近水寨?2、鲁肃怎样说的?说明什么?诸葛亮又是怎样说的?3、曹操怎样说,怎样做的?此时诸葛亮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两者相比较说明了什么?4、诸葛亮借到箭后又是怎 样做的?由于提问具有层次性,刺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变得乐于学、善于学。
四、提问的针对性
课堂提问的针对性首先要确立问题的目的性是否明确、清楚。指向不明的提问往往会偏离老师的提问意图。老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特别应该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一些提问,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我们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以让孩子们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孩子们回答小女孩在俄罗斯沙皇的统治下过着怎样的悲惨的生活。老师说:“有一个小女孩,还要在非常寒冷的大年夜里在街上卖火柴,她在街上卖火柴发生了哪些事?谁愿意代替这位小女孩来给我们说一说啊。”(孩子们顿时来了兴趣,纷纷举起了小手)……从师生的互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兴趣盎然,而且能够准确无误的回答问题。所以,我们要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要设计好针对性地提问。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孩子们的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搞小动作等等,我们要灵活的安排提问。在上《狐假虎威》这一课时,我是这样提问的:老虎那么厉害,为什么它还要听狐狸的话?它不但不敢吃掉狐狸,反而觉得狐狸是那么的威风凛凛,你们说这样的事情奇怪不奇怪?假若你是老虎你是怎么想的?顿时,孩子们学习的兴趣立即被激发出来。
五、提问的新颖性
人人都有一颗好奇心,又何况是小学的孩子们呢?对于同一个问题,如果老师问得平平淡淡的,既不新颖,又不惊奇,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就是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相反,如果改变提问的角度,给孩子们一些新颖的感觉,他们会用脑袋去认认真真的思考,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问孩子们:假设你是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你会怎么做?怎么想?(指名讲,鼓励学生想到什么就讲什么),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我问孩子们:如果你们是狼牙山的五位英雄,你们会接受任务吗?接受了任务又会怎么做?“假设”永远是“假设”吗?”老师假设性的提问,会使孩子们去积极思考,开发他们的思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提问的灵活性
教和学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的交流过程,是一个变化的动态过程,往往经常出现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问题。老师为了能够驾驭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语文课堂的气氛,丰富语文课堂的内容。要求我们老师要能够灵活根据教学活动中的突发情况,及时改变提问方式,迅速准确地判断学生的问题所在,从而灵活提出针对性强的问题。譬如孩子们在回答问题时,所答非所问,或干脆答不出来时,我们要注意灵活机智,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重新发问。老师灵活应变的提问,能唤起孩子们的好奇心,开拓孩子们的思维空间。
七、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老师的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再请某学生具体回答,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要先提名再提问,更不能只针对部分学生发问,这样做,可能挫伤一部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要把提出的问题给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去开动脑筋,去参与问题的思考。这样可以调动每一位孩子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孩子们都参与到教和学的整个过程中,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参与师生互动和回答问题成功带来的喜悦。
总之,课堂提问,不单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的设计课堂提问, 要注意提问的科学性、艺术性,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内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的提问才是科学的提问,这样的课堂才是科学的课堂,精彩的课堂。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