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2012年寒假第一学期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来源:
2021-06-06 21:08:42
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一、试卷情况:本次命题,所涉及到的题型有填空、判断、选择、计算、作图、解决实际问题等形式,试卷考查内容涉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试卷着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用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地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学习过程方法的掌握。题量适中,但题的难易程度偏高。
二、卷面分析
1、基础知识部分。本次考试,共有12个填空题。从不同方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可从答卷情况看,有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并不扎实。一是学生审题不认真,二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三是学生学的过死,不会灵活的解决问题。第8小题,108×1()的积是()位数,很多学生填成三位数,只有少部分同学填正确,可见学生根本没认真审题,没有落实到笔上。
2、判断题共5小题,学生掌握良好,大部分同学丢分丢在第3小题和第5题,学得太死,不会灵活思考,书上的句子换了个说法就不会了。
3、选择题共6小题,其中第2小题和第6小题错误率比较高,学生没有掌握牢固。
4、计算部分。本次考试,学生计算题成绩较理想,大部分学生在计算上没有失分现象。尤其是中等偏下的学生,计算得分率较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把口算教学作为重中之重,想尽办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准。
5、作图题平常学生也练得多,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尤其是第1小题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做得非常好。
6、解决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待加强。不能很好地理解题意,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尤其是中等偏下的学生在遇到的问题时候,不会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不能够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更为逊色,这不能不引起我的深思。
三、经验教训和今后措施
1、急需提高学困生的成绩。怎样有效地转化学困生?还需要探讨,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找出多种教学方法,尝试有效教学方法,切实解决学困生的学习能力问题,制定详细的帮困计划,并力争在每一节课中实践。
2、学生的计算水平急待提高。由于粗心、马虎或不明算理,致使计算的准确率特低。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进行多方面的练习。针对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笨鸟先飞。”口算坚持天天练,从易道难,难点分步练,题型花样练。
3、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坚持“启发式”和“讨论式”,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多设计,提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水平的具有一定探究性问题。强化思维过程,努力提高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从每天一道应用题起,逐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行为习惯,认真读题,积极思考,用心计算,仔细检查的好习惯。
5、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适当给学优生一定的空间,开阔他们的视野,训练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
本次考试再次提醒我,教师只有踏踏实实的学习教育理论,认认真真的教学,真正将理论落实到课堂上。
四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安庆市开发区老峰镇中心学校 杨丽娟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结合课改所提倡的新的教育理念,以数学四年级教材为基准,具体命题时,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准确反映课改的实施情况、实验教材的使用情况和检查小学四年级学生对教材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简单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加强了对基本运算能力、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空间观念能力的考查,避免繁、难、偏、旧试题出现。现根据本次考试情况作如下具体的分析:
一、试题分析
1、内容丰富,结构宽阔。
第一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占9%,乘法、除法计算及解决问题占67%,空间与图形占13%,统计与数学广角占9%。其中基础题占50%多,知识运用占27%,发展题占10%,动手操作占5%。
2、趣味性强,贴近生活。
题型上反映有:锦上添花,啄木鸟看病,沙滩拾贝,粗心大意回收站,手脑动动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及探索规律,巧计算。卷面还配上小聪聪的温馨提示,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充满趣味的数学生活中,激励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体现浓浓的人文关怀。
二、注重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既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如:通过让学生计算比较批发和在超市购买苹果哪种便宜来帮助王爷爷选择,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数学活动必须让学生动手操作,本卷安排了画图和制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经历了探究、思考的过程。
四、质量分析
应考人数36人,实考人数36人,80分以下占13.9%,90分以下占44.4%, 90分以上占41.7%,优秀率达到41.7%,合格率是97.2%。试卷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口算题20分,正确率约是85.05%。好的原因是平时对口算训练的比较多, 大多数学生对口算的方法掌握的很好。错误原因主要是受时间的限制,有些学生没看清运算符号,还有些是因为当因数末尾有0时积的末尾的0漏掉了以及当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时商的末尾却还写上0。这些错误不仅有粗心的因素还有对算理还没有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
填空题12分。正确率只有72.9%。好的方面是学生对第一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掌握的很好,1、2两题的准确率达到92.7%,差的方面主要是第5题和第7题,失分率高达45%,通过这两题的检验使我清楚地看到学生在估算方面还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概念的表述不够完整、严密。
判断题12分,正确率是81.94%。好的方面是平时相关的问题训练的比较多,也引起学生的注意,失分主要在第5题,学生大多数知道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分成两个梯形,而没有思考什么样的两个梯形才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选择题8分,正确率是87.5%。好的原因是学生对判断商是几位数,比较多位数的大小和多位数的读法掌握的较好,失分较多的是第7、8题,第7题数平行四边形的个数稍稍有点难度,是对学生空间思维的拓展。尤其是第8题,正确率仅50%,此题是数学广角中的一个游戏,说明在游戏过程中不少学生只是盲目地报数,而没有掌握方法。
计算题16分,正确率84.07%。好的方面是平时重视对算理的理解,学生的计算正确率相对于平时提高了不少,主要错误原因在于进位出现问题,还有的是没能运用简便算法在数位对齐上出现差错,这些错误有两方面因素:一粗心大意,没有养成细心、严谨的学习态度,二不懂算理,没能灵活地运用简便的方法计算。
操作题4分,正确率是94.8%。好的原因是学生对平行线和垂线的概念已经分清并会做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画角的方法已经熟练掌握,错误原因在于少数人把高与垂线的表示方法弄混,教材中要求高用虚线表示,垂线则用实线表示。
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20分,正确率是82.7%。此题知识较简单,重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让学生思考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好的原因分析:平时的教学注重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错误原因分析:读题不认真,没有理解题意,结果思路没有理清就作题,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平时没有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勤于动脑的学习习惯,另一个原因是得数算错。
最后是探索规律,巧计算。正确率是55.2%.全班有90%多的学生能完成一半,能够写出30×400300×40的积,并能较完整地说出自己的发现,但是能用发现的规律解决25×412 72×125却只有22.2%的学生做到了。
五、几点反思
通过前面对试题及质量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与理念的结合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嵌入点,借助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数学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从而达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最终目的。鉴于此,以后在教学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必要的生活起居应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完整的学习任务。在情境中数学问题是存在的,需要学生去发现,去提出;解决问题的条件、方法和答案也是存在的,需要学生去发现,去创造,这样的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策略的引导
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比以往教材的思维要求高,灵活性强,仅用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教师一方面要重视基本算理、基本概念的教学,精选、精编灵活的针对性的练习、发展性练习和综合性练习;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行训练和指导,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的习惯。
3、教学中重视知识的理解与形成过程,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承认差别,教师设计的提问和练习要满足不同的学生的求知欲望。1、加强数学概念的教学,特别是让学生的自我感悟和自我完善,这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重要前提。
2、要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要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4、从学生答题中出现的有些错误,可以窥见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方式、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教学的估算能力,教学的表达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承认差别,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师设计的提问和练习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
5、教学中重视知识理解与形成过程,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会量、会画等动手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