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参赛论文体验自主合作学习激励学生积极探究
来源:
2021-06-09 01:56:23
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参赛论文体验自主合作学习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山西省芮城县七一示范小学 骆艳丽
摘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提出疑问,引发学生探究欲望;合作交流,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创设情境,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等几方面进行阐述,我认为小学生数学合作学习中要鼓励每个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大胆猜想,敢于标新立异,形成自由和谐的探讨气氛,主动向未知挑战;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发展导向,不仅要使学生成为“知识人”更要成为“社会人”,达到人人发展,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中获益,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这样数学学习就有了生机,数学教学就有了活力。
关键词: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创设情境
正文: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合作交流应以自主探索为基础,因此,自主探索体现出的是一种个人独立的单向静态的学习活动,而“合作交流”提供课堂平等交流的机会,培养与人交流、协作的能力,它是一种体现团队协作的多向动态的学习活动。小学自主探索学习是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由“会学”到“创新”的培养目标。
一、提出疑问,引发学生探究欲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状态不断遭到破坏,并又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教师要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根据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问的探究心理,以旧引新,及时把新问题呈现在他们的面前,使她们把对新知识的学习、探究当做一种自我需要,产生强烈的自觉性和渴望感,让学生置身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为参与学习新知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在学习内容和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之间建立一种不平衡、不协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道有趣的数学问题,老师先在黑板上写了3、30、300后,引导学生思考:“谁能加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把这三个数量连起来?”对这个问题学生感到新奇:300总比30、3大,怎能用“等号”连起来,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有的学生说:“分别加上元、角、分,可得3元=30角=300分”,有的学生说:“分别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3米=30分米=300厘米”。这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师接着提问:“谁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学生一听,思维更加活跃,争先恐后地说:“3元=3.0元=3.00元,3米=3.0米=3.00米……”教师这时说出:“像3、3.0、3.00这样的数的大小是否相等呢?”“为什么相等?”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使学生不仅对新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启发了学生思维的闸门,激起了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渴望。
二、合作交流,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应以“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以平等和谐的姿态面对学生,加强教学互动,促进学生学会合作,让学生去认识、去探索,主动地学习新知,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和创造出来。但在探究学习中,问题思维空间的拓展使学生个体学习出现认知模糊,独立思考的结果往往各不相同,也会使学生产生许多疑惑,这时教师可组织一定程度的课堂讨论,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并进行交流,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在合作探究中,学生的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思维方式经过交流整合,有的得到修正,有的得到提升。小组讨论合作时,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而应积极参与到学生中间,这样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还可以密切师生关系,真正做到学生的合作者。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攻克“教与学”的重、难点。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这节课时,本节的重难点是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我安排以下环节:①先让小组探究合作,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种物品(每种物品中数量多于1),动手分分,用分数表示,看哪个小组得到的分数多;②再让各小组汇报交流,力求创新,说说这些分数是怎样得到。这里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操作过程,让学生突破“一个整体”,感受到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其中这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③师引导小组自己举例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这样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构建新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参与学习新知的全过程。使她们知道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交流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通过训练让学生学会“听”、“讲”——别人发言时,注意力要集中;别人说的和自己想的不一样,要在肯定别人的基础上讲自己不同的想法;别人提意见时,要先听,再讲自己的理由。这个过程,学生不仅学会了怎样表达意见,而且学会了怎样倾听别人的想法。
三、动手操作,激励学生积极探究
数学教学,我们应当让学生自己体验和经历过程。因为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和学习空间。有这么一句话: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学会。所以要让我们的学生多动手做数学。教师应多想办法、出点子,用数学的魅力让学生觉得数学有趣,想学,自觉地去探究。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保证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实践中感悟,发现规律,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猜”手中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再让生量出长方形、正方形边的长短、角的大小,并比较所量的结果,最后用对折的方法来验证长方形的特征。这样,学生在猜、量、比、折的操作活动中,不仅认识了长方形的边、角的特点,而且学会了运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索边、角的特点。有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节课时,由于学生生活经验贫乏,对人民币的知识了解甚少,上课前我把学生编成课外小组,指定学习组长,进行课外调查、学习、研究。布置调查研究内容:1、搜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2、商店购物,进行人民币的兑换3、你还认识哪国人民币?课堂上,给学生充分交流、发言的机会,学生思维活跃,争相交流,不断地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从生活中学数学的道理,也感受到了数学的奥妙。因此,在合作交流中,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让学生自己去构建数学世界,对于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是有利的。
四、创设情境,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