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培养学生的说话及写作的主要途径。阅读教学当然应以读为主,而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更应如此。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主线,同时进行各项训练活动。培养兴趣是前提,培养习惯是关键。总的来说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精心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的插图,一幅幅完整的插图其实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先说一说,然后对照插图读课文。学生反复诵读最终领悟到课文的意境,感受到美的愉悦,自然也就培养了阅读的兴趣。

2、以故事入手,激发读书欲望。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要培养他们从小爱阅读的习惯,老师就要利用每天的晨诵时间,为孩子讲述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故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看到老师讲得有趣,也会无形中受到感染,而且老师要有计划的坚持每天讲一个小故事,这样耳濡目染,学生就会觉得书是那样的神奇,慢慢的也会觉得书里有很多故事在等着他,而且,故事是低年级学生最容易接受的一种学习课外阅读的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但不要把故事讲完,在学生急于想知道故事结局时,告诉学生这故事就在出自哪一本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这就是设疑激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老师讲故事是其中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但鼓励孩子大胆的讲自己读过的小故事其效果更是不言而喻的。每天的语文课前五分钟安排一各“故事王”为大家讲故事,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的表达与倾听能力。

讲故事活动是诱导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每两周我会安排一次班队课举行“故事会”,每位学生准备1~2个故事,轮流讲,人人讲,每周评出“故事小达人”。小学生爱表现自己,于是在课余时间纷纷准备故事,搜集素材,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生书包中常可见到《365夜好故事》《格林童话》等书籍,好的阅读习惯渐渐养成。

二、课内课外相结合,感受读书之乐。

当学生有了阅读的冲动,老师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有效时间渗透一些读书的方法,针对低年级的孩子,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乐于接受的方法。例如,当我们教一些朗朗上口的课文时,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来激发他们背诵,另外,老师可以有计划、有目标的配合教科书选择一些合乎孩子们口味的书籍,制定每期的读书目标,推荐孩子们喜欢的书目,鼓励亲子阅读,安排他们有充足的时间阅读,利用周边有利的环境,如学校的图书室,区图书馆、班上的读书角,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从小就感受到校园的书香气息,还可以与同学、老师交流中找到好的读书方法,这样在他们拿到书的时候就可以用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来自行阅读,让课内的方法,指导课外的阅读,当学生找到了打开阅读的钥匙,推开阅读这张神奇的大门时,便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三、培养学生的读说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非常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语文课程的一项基本目标,而且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这样,儿童得到多次朗读、讲述的机会,不仅把课文读熟了,还通过口头讲述理解了课文内容。如执教《美丽的小路》一课时,首先抓住“美丽的小路不见了,美丽的小路哪儿去了?”这一自然段让学生理解,然后让学生想一想“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于是学生发言中出现了很多有趣的、奇特的思维,奇妙的语言,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四、培养学生的读思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吃饭不消化。熟读是理解的前提,但要提高理解能力还得训练儿童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要求学生在读中思考、体味、理解、升华,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阅读习惯。“学贵有疑”,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每教学一篇课文,我就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如教学《乌鸦喝水》一文后,让学生想一想,如果没有小石子,乌鸦又会怎么办呢?毫无疑问,学生们新的发现就是发展创新思维的过程。

五、培养学生的读画能力

这里讲“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划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低年级的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较差,要求他们记住一篇较长的课文有一定的难度,假如能充分利用他们喜欢画画的兴趣特点,提示课文中的情节发展顺序,让学生自己一幅一幅简单画出来,将会收到较好效果。如教课文《秋天的雨》我让学生想象秋雨落进不同地方的情景,并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再为图配上几句话,结果孩子一个个兴致盎然,写的画的都超乎我想象。学生的潜力真是无穷啊!有时完全能超出教师的想象,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六、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孩子阅读的平台。

随着孩子对阅读的深入,老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们充分利用语文课后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个平台,进一步培养他们去阅读,并且学会有选择的读书,查找相关资料,这样学生的能力会得到不断的提高,不仅仅会读书,还懂得把读的书为我所用,这一期开始我在二年级就让孩子们专门制定了一个“好词好句”摘抄本: “好词佳句——20个”、“格言警句——摘抄三、五句”、“我背诵的课文”、“我的感悟“,还可以是孩子们喜欢画的画配上一段话,形式多样,学生很有兴趣,这样改变了一往学生不喜欢写日记或小短文的毛病,孩子们也乐于接受。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以读为主线,同时把听、说、读、写、思、画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就会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