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提高教师素养,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由教师分发学生课堂笔记想到的
江苏省阜宁县羊寨镇南羊小学 裴曙辉
前几天,一位小孩在县城实验小学读书的老师手拿一册小孩老师分发的语文课堂笔记,不由心生感慨,老师也真是煞费苦心了!课文文本内容的要点一览无余,学生有一册在手,诵读之下必能在考试中不落下风。这样的语文教学真的就叫有效吗?教师动动手,学生动动口,课堂无需探究,只要“合作”就可以了,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还有意义吗?



杨再隋老师关于《语文课又怎么了?》的论述,让我们每个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汗颜──为了“有效”,我们在变,但我们不能因为“变”,“迷失了自身,消失了本体,缺失了本性,异化了本质”。现在来看,分发语文课堂笔记的行为,是现行教育考核体制的失败!是教师人文关怀的失败!是学生机械化接受教学成果的失败!是社会畸形认识的失败!是语文课堂教学片面追求有效性的失败!



我们不能将语文课堂上的文本知识仅仅看着是一种考核的工具。我们面对的是孩子!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分数并不能说明一切,一心只为考高分是要不得的,高分低能的事我们见得多了,我们要把孩子的发展放在首位,真正的有效地利用40分钟的课堂展现我们应有的责任心。真正有效地课堂教学活动,我以为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看待。



一、真正重视课前的预习,切实做好新课文的教学铺垫工作



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对语文文本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在语文教学中,朱永新、薛法根等特级教师都把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苏霍姆林斯基更强调,孩子的阅读开始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阅读时对智力发展就越有益。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磨刀不误砍柴工”。由此想到,曾几何时,洋思教学模式之所以受到欢迎推广,源于老师在课前精心的准备,源于学生课前有效地自学。能力的提高意味着水平的上升。魏书生老师外出讲学,他的学生依然能够有效进行学习,成绩在盘锦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敢于积极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的学习。



语文课格外要重视课前的预习。预习包括很多的方面,我们要学会充分利用课前的预习调动学生的学习新知的积极性。首先,明确目标,引导激发课前阅读的兴趣。开学初时,学生拿到课本要做的就是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文章阅读,我们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阅读课文,解读文本。“书不读熟不开讲”。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教师阅读,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想得对话发挥更大的有效性,事前的功课要做到家。仅仅利用课堂短短地40分钟进行有效阅读是不可行的,讲文之前首先布置学生读书,杨再隋教授说的那样:“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形──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读出情──读出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读出神──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寓意、精髓以及言外之意。”



其次,“不动笔墨不读书”,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善于发现,做一个有心人,鼓励提问与思考相结合,质疑与释疑相结合。鼓励学生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疑惑带到课堂上来,有了问题,不愁书读的不熟。



另外,教师要以身作则,不以教参为标准,将个人的课前朗读进行到底,掌握第一手资料,将心比心,备课文的同时也是备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连同教参的提示做对比,真正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