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的文章,是每个家庭非常重要的一环。许多家庭煞费苦心地为孩子争取更好的教育,但可能得不到结果。这才是真正的担心。孩子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的文章,是每个家庭非常重要的一环。许多家庭煞费苦心地为孩子争取更好的教育,但可能得不到结果。这才是真正的担心。孩子出门时的一言一行,就能看出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怎样的。有句老话叫鱼开始发臭了,课外教育也很重要。现在边肖为朋友们收集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能帮忙。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能够很好地运用语言和写作,不外乎读、说、写。在这里,我将谈谈“写作”目标的实现。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被训练写单词,学会用几句话表达一个意思,从而为三年级的作业打下基础。那么,编写三年级教材有哪些考虑?怎么安排的?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的特点

1.能力序列化

写作之初,写作团队就确定了作业在教材中相对独立的位置,不要求作业与阅读单元紧密相连。这种定位放松了单元主题和风格的约束,为习题自成体系提供了根本保证。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是叙事单元,而练习题是“我有一个想法”,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类似于一篇小议论文。写作是自成一体的,并不意味着写作与阅读完全脱钩。在大多数单位,如果可能的话,作业应该尽可能与阅读相协调。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童话单元,作业是“我会编童话”;第四个单元是预测单元,作业是“继续写故事”。

人们认识到作业很难教和学。如何改变这种情况,让作业能从教与学中受益,写作团队这次做了一些努力,在具体写作开始之前,制定了一系列的能力训练。练习中涉及到的观察、想象和复习的基本能力都很受关注。在哪个点哪个年级,我们要重点培养什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多年的教学成果,制定能力培养序列。比如,观察能力是运动的基本能力之一,观察能力的培养始终贯穿于运动训练之中。为了培养这种能力,三年级上册单元——的第一个练习单元,一套完整的教材,就是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关注周围事物的”,并通过“仔细观察”写下观察结果。此外,三年级的很多练习都是以“观察”为主,比如第一卷的“猜猜他是谁”“这里真美”“我的植物朋友”“看图写作文”“我做了一个小实验”“我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等,后面的课本中也会有很多参考。整套教材有望通过反复训练,帮助学生打好观察基础。

为了解决练习中的难点,突出练习的独立地位,统一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卷都安排了一个练习单元。三年级上册训练“观察”,三年级下册练习“想象”,四五年级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写人笔记等不同类型的练习方法,六年级重点培养如何围绕一个中心和真情实感。练习单元的安排以培养练习能力为基础,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如何写文章的,并设置一系列的训练,保证学生在一项重要的练习能力上有所突破,得到提升。

虽然编写教材力求构建一个相对科学的运动训练序列,但我们应该对这个序列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首先,它不能等同于其他学科的序列,尤其是科学的知识和能力序列。比如数学的知识能力顺序很严格,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习题的顺序不可能像数学一样。目前的顺序是多年习题教学经验的总结,还有进一步讨论的空间。其次,作业顺序是以一定量的一个点来排列的,这并不意味着学完这个点学生就安心了,更多的是意味着一个开始,也就是说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这个点的训练。比如初三的练习单元已经学会了观察的方法,提倡养成观察的习惯,并在后续各卷中安排了许多以观察为主的练习。作业的水平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才能提高,从量变到质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天就能做到的。

2.三维布局

单元练习每学期进行八次,支撑了练习学习的骨架。叶圣陶先生强调,要提高学习水平,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每学期八个作业,量不够,学生“吃不饱”,达不到作业教学的年度目标。怎么办?为此,教材设计了一个写作的小练习,大概是三年级第一册和第二册的十倍。小练习多位于课后,也有一些位于语文园地的“词语运用”。小练习分为以下几类:

(1)部分小练习直接依赖课文的语言材料。比如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课后:想象一下秋雨还会给谁上色?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色的叶子就像小扇子,扇散了夏天的热气。

本题目提供文中的句子作为支撑,并要求学生运用想象和模仿的例子写出几个单词。题目提供了形式和材料,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2)还有一部分练习写作,没有给出段落的直接模仿,而是提示学生模仿课文进行表达。比如初三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之后:你家乡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呢?在课文后面写一篇文章。

正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描写小兴安岭四季,为学生描写家乡四季开辟了一条新路,可以作为学生练习写作的范例。

(3)练习笔仍有少量,未提供模仿对象。比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词和短语的使用”的第二个题目是从下面的句子开始,试着说一段话。

车站有这么多人.

我喜欢夏天的夜晚.

本单元练习训练的重点是“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这个题目是为了落实本单元的练习要求而设置的练习。



(4)还有一些小练笔是应用文。比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学写通知”,第七单元语文园地“学写寻物启事”。全套教材对常见的应用文进行了统筹安排,体量较大的“日记”“书信”等安排在单元习作中,而“通知”这类体量较小的应用文以小练笔的形式呈现。

除了单元习作、小练笔,教科书中还有一些习作单项练习,内容涵盖标点符号的用法、习作修改、语言积累等多个方面,是统编教材习作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关注修改符号的使用”、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关注引号的用法”。

统编教科书中习作单元、单元习作、小练笔、单项练习相互配合,形成一个训练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网络。

3. 题材生活化

一般的写作规律告诉我们,写作都是心中有所感悟,有表达的欲望,才提起笔进行表达。但是指望全部学生自觉习作,提升自己的习作能力,恐怕是不现实的。因此,教材中还得出些题目让学生去做去练。怎么解决习作表达主动性这个问题呢?

对于这个问题,叶圣陶先生谈道:“定期命题作文是不得已的办法,……教师命题的时候必须排除自己的成见与偏好;唯据平时对于学生的观察,测知他们胸中该当积蓄些什么,而就在这范围之内拟定题目。”统编教材遵从了叶老的教诲,编制习作题目时十分注意,不是来自学生经验的题目,一律不要;习作题材一定要覆盖绝大多数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一看这个题目就能唤醒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达到“我手写我心”的效果。翻看三年级的单元习作,“猜猜他是谁”“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我有一个想法”“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等,都是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出的题目。还有一部分题目,让学生先做再写,比如“我的植物朋友”“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还有一小部分题目,距离学生略远,比如“国宝大熊猫”,为此,教材中提供了有关熊猫的一些基本资料。假如学生没有机会和能力去查找更多资料,把书上的资料整合一下,也可以完成本次习作。

总之,本次统编教材习作题材的选择,原则就是绝不让学生无话可写。在实际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作文不过是用笔来说话,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写自己熟悉的事情和真实的思想感情”。

4. 指导具体化

以往各套教科书的习作指导偏于题材范围的解说,对如何写的指导不足。针对这一点,统编教材做了努力,每次习作都力争提供一定的写法上的支持。有的是直接提供例文,更多的是进行写作思路的指导。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一次习作“猜猜他是谁”,习作的重点是要写出“印象深刻”的地方,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想?教材给出了一个例子,用泡泡的形式从外表、习惯、爱好、典型事例四个方面描述一个人,给学生思路上的启发,同时提示写的时候不必面面俱到,“选择一两点写下来”就可以。

统编教材中的习作单元,更是习作指导具体化思想的集中体现。比如,三年级上册的观察单元,为了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先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为学生展示了作者是如何观察的。接下来是两个小板块:“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交流平台”,借助之前学过的两篇文章,对如何观察进行小结,指出要留心观察和细致观察。“初试身手”,是一个练习环节,要求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写一写,片段即可。再是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习作例文比较短小,旁边有批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如何把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最后是单元习作练习,写作的范围很开放,写一个事物或者一个场景都可以,可以说是对整个单元学习成果的应用和检验。整个单元围绕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组织,步步深入,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观察习惯。

二、习作教学须注意的若干问题

教科书习作的编制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吸收近年来成熟的科研成果,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用统编教材上好习作课,大致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处理好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的关系

“中学语文教学所要培养的,是一个青年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般的写作能力,也就是内容准确、文从字顺、条理清楚、明晰确切,能够如实地表达自己的有用的知识见闻、健康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而不是专门从事写作的文学家的创作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在写作方面的目标是使学生获得把一件事写清楚、把一个观点或者一个意思写明白的能力,不仅中学如此,小学习作教学更要以此为目标。

陈望道先生对文章修辞作了划分:“修辞的手法,也可以分作两大分野。第一,注意在消极方面,使当时要表达的表达得极明白,没有丝毫的模糊,也没有丝毫的歧解。……其适用是广涉语词的全部,是一种普遍使用的修辞法。……是一种基本的修辞法。”“第二,注意在积极方面,要它有力,要它动人。……大体是具体的、体验的。”第一种是消极修辞,讲求的是明确通顺,也就是平时常说的条理清楚、文从字顺;第二种是积极修辞,讲求的是要具体、生动,我们平时所说的比喻、拟人、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都属于积极修辞范围。

小学中年段的习作目标主要追求的是消极修辞,也就是把对象写清楚、写明白。到了高年段仍是以消极修辞为基础,逐步加入一些积极修辞练习,但不过分强求。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把握好各年段的教学重点。对于三年级学生,要多关注他们是否写清楚了,对于写具体不要作过多引导,以免学生基础没有打牢,就去追求更高的层次。教科书中的一些练习,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消极修辞,例如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第一道题目:读读想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可以互相调换吗?用它们各写一句话。

我军的伤员陆续从火线上抬下来。

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他低下头,继续帮我把扣子钉好。

这个题目引导学生辨析近义词,关注词语的准确运用。但教材的容量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的只是起到一种引领示范作用,在教学层面需要补充更多的例子,使学生养成推敲词语的习惯,形成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2. 明确区分记实作文与想象作文

目前,阅读教学并未严格区分虚构文章和非虚构文章,但是习作教学对这个问题却不能马虎,区分写实与写虚是一个原则问题。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所以教科书安排了写想象的习作练习,允许学生在习作中进行虚构。比如,“我来编童话”“续写故事”“奇妙的想象”“这样想象真有趣”。这些习作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对于提高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写作兴趣很有益处。除此以外,其他的习作必须要求学生写真人真事真情,是不许虚构的。比如,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要求学生写自己曾经的游戏经历,就不允许学生虚构,事实是怎样的就怎么写,自己记得多少就写多少,不能添油加醋。

3. 处理好语言积累与运用的关系

统编教材重视语言的积累,名人名言、好词佳句、经典名篇,都需要用心记下来,且期望学生将来写作能用上这些积累的语言材料。比如,习作“这儿真美”就有一句提示语:“可以用上这学期新学的词语”,提示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词语,把消极词语变成积极词语。

须注意的是,我们应辩证地看待积累与运用的关系。目前有些学生写出来的东西,一写春天就是“春光明媚”,一写秋天就是“秋高气爽”,形成一种刻板表达。因为他们觉得“春光明媚”“秋高气爽”是“好词”,习作要用上,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脱离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感受,单纯地强调“好词佳句”的运用,会使习作失去鲜活的生命力。“初学写作的人,往往以为用上许多形容词、新名词、典故,才能成为好文章。其实,真正的好文章是不随便用甚至于干脆不用形容词和典故的。”

小学生习作强调真情实感,要让学生写出自己真实的所见所感,而不是运用几个漂亮词。在评价的时候,教师对此要多加注意,不要过于突出所谓好词好句,让学生明白好的习作在于写出真经历、真感情,语言的好坏在于是否得当、准确地表达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

4. 分配好教学时间

统编教材十分重视书面表达,单元习作加上小练笔,一个学期有二十次左右。如此多的练习,虽然保证了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些教学任务,对教师教学也提出了挑战。

完成一篇习作,从思考写什么开始,明确思路,组织材料,确定结构,开始动笔,最后修改,这些环节的教学时间,从目前来看,动笔环节花的时间较多,写前指导和写后指导花的时间较少。习作教学的时间分配真的合理吗?我们有没有把有限的时间用在真正该用的地方呢?

“构思技能是首要的、基本的,表达技能是关键性的,而修改技能只是从属性的。”从对习作的研究来看,写前构思是最重要的。虽说教材中的题目已经在努力唤起学生的经验,但是有些学生仍会觉得自己的生活乏善可陈,没有可写的,他们尤其需要写前的指导。要使学生在写前合理确定要写的内容,需要作具体的指导,最好是一对一的指导。建议每次习作可选取一部分学生作一对一指导,几次习作下来,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一对一指导的机会,一个学期下来能得到几次这样的指导,相信学生定能获益匪浅。

写前构思和写作过程是重要的,不意味着就可以忽略写后的修改。目前,给学生批改作文是一件苦事,且效果往往不彰。批改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么改,今后努力的方向在哪儿,这样一次次下来才会有所进步,而不是原地踏步。只看教师书面评点,学生很难彻底明白自己的习作为什么要这么改。目前统编教科书的习作是很重视修改的,相当多的单元习作都对修改给予了具体指导,提醒学生初稿写完并非习作完结,需要修改,通过自己读、同学互相修改等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养成修改的习惯。教师如果也能如写前指导一样,每次习作选取部分学生进行一对一修改指导,使他们明白自己的习作哪里要改,为什么这样改,将对学生习作的提高产生莫大的助益。

由于工作关系,笔者读过很多教师的来稿,这些稿件多是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相当多教师认为语文落实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任务,就是要学习写作,学习口语表达,阅读是为表达服务的。诚然,阅读是表达的基础,但阅读只是为表达服务的吗?“所谓阅读教学,本身自有其重要性,并非作文教学之辅。而善于指导阅读,虽不喋喋言作文,实大有利于学生作文能力之培养。”这个问题叶圣陶先生多年前就已经意识到了,并且给我们提了醒:不要把阅读课上成表达准备课。统编教材加大了表达的分量,如果教师处理不当,很容易走上这条路,那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将是极其不利的。本文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了。